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會發生3大改變

在家庭教育裡,經常捱打的孩子不在少數,孩子打碎了東西,你打一頓,考試沒考好,也得打一頓,跟別的孩子打架,還是要打一頓,做錯事還撒謊,撒謊捱揍估計也是必然。別看一位位媽媽們,溫文淑雅,打起孩子來經常也是毫不手軟,過程中煩躁情緒一通抒發,打完後心裡一陣陣不忍和心疼,那麼到底這樣打孩子,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哪些影響呢?

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會發生3大改變

1、什麼是自尊心

首先我們必須搞明白究竟什麼是自尊心

自尊是能夠重視自己,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不容許別人侮辱和歧視的心理狀態。

能夠理解關鍵詞:重視、尊嚴、侮辱、歧視,就比較好分析了。用比較通俗的話說就是重視自己的感受,在乎自己的面子,侮辱就是自己的名譽受到損害,歧視就是遭受不平等、不公平的對待。

許多時候我們會使用:強和弱來形容自尊心,這也說明了自尊心是一個與“程度”有很大關係的心理表現。他的體現有:自信、自愛、自負、自卑、偏執五個體現。相信大家也都能看出來前兩個是好的,而後三個則是負面方向的結果。

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會發生3大改變

2、自信心受挫

自信、自負、自卑的關係比較微妙,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三個其實是同一緯度的東西,通俗點說,它們就是孩子對自己能否應付某種特定情境的能力評估。

自卑:能做到卻覺得自己做不到。

自信:能做到也覺得自己能做到。

自負:做不到也覺得自己能做到。

就拿考試舉例,假如考了70分打一頓,然後下一次卻考了65分,如果家長並不清楚當時孩子的具體原因以及他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家長只針對結果對孩子進行懲罰,很明顯容易造成孩子感覺這件事自己沒做好,慢慢的,這會使他不斷受挫,變成覺得自己做不好,自然就會使孩子變得更加自卑。

雖然捱打不能證明家長是一個壞家長,不過作為一個有智慧的家長,你也應該學會給孩子建立信心,保留餘地。

經常捱打的孩子,自尊心會發生3大改變

3、愛惜自己的能力下降

關於自尊心中的自愛,也就是指愛惜、愛護自己的身體,珍惜自己的名譽。當然適當的採取一些合理的措施,對孩子而言是隻是懲戒的話,負面影響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小的。但是如果一個孩子經常捱打,遭受皮肉之苦,甚至一些家長對孩子下手時,不分輕重,久而久之孩子對自己身體的愛惜程度和保護欲也會慢慢下降。雖然並沒有研究可以證明經常捱打與自殘之間的直接關係,不過可以從許多自殘病人的口述中,相當一部分人小時候經常莫名捱打,或者從小就捱打。

總而言之,經常捱打的孩子,還是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

下期內容,我將重點分享補救孩子自尊心的一些方法。

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家長要多看書,亂看書不如看貓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