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某一年的天津火車站,在寒冬臘月的天氣裡,一個老人像往常一樣把三輪車停在那裡接客。

他看到了一對父女,女孩拄著柺杖,兩人在那裡站了很久,老人主動上前問他們。

原來他們是從新疆來的,準備去親戚那裡,但身在沒有多少錢,叫不起出租車,又不會其他的,正在那裡一籌莫展。

老人讓他倆做自己的三輪車,免費送他們過去,倆人開始不相信,但老人說話十分誠懇,父女兩就上車了。

老人蹬了一個小時的三輪車才把他們送到目的地,父女兩也過意不去,要給路費,老人認為他們比較困難,堅持不要這個錢,最後兩方爭執之下,老人只拿了兩元。

這個心地善良的老人叫白方禮,是天津一個普普通通的老人,卻在退休後資助學生高達35萬元。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1913年,白方禮出生在河北滄縣,家裡很貧窮,沒有讀過什麼書,13歲就出來做工。

1944年的時候,為了餬口來到了天津,做起來三輪車伕,雖然文化水平不高,卻憑藉著勤勞肯幹的那股勁,留在了天津生兒育女。

因為自己文化低,不想兒女也是這樣,所以不遺餘力地培養家中四個孩子,最後有三個考上大學。

1974年,白方禮從天津河北運輸場退休後,找了份短工養老,後來又做起了蹬三輪車賺錢,正在他準備不做的時候,一件事改變了他的想法。

1987年他回了趟老家,看到了很多適齡孩子在田地裡幹活,白方禮就很疑惑,打聽了一下,很多家裡都沒有錢供孩子讀書。

白方禮又去當地學校問學費要多少,校長卻說,就算有孩子來上課,但他們也沒有老師,因為工資太低,老師都不在這裡教書。

知道這種情況,白方禮心中難過,也付出了行動,他把自己攢的5000元全都捐給了當地做教育基金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回到天津後,對著家人說:“我原打算回老家養老享清福,可現在改變了注意,我要重操舊業”,就這樣,74歲的老人依舊在市裡蹬三輪車拉人。

家裡兒女擔心他,也都勸他在家享清福,這麼大歲數何必在酷暑寒冬的時候還在外面蹬三輪車。

但倔強的白方禮不聽,堅持工作,他生活簡樸,一點一點地攢錢,女兒勸他的時候,他曾說:

“想想那些缺錢的孩子,我坐不住啊!別小看我每天掙的這二三十塊錢,可是十來個苦孩子一天的飯錢呢”。

1987年到1994年,老人一共捐了3萬元,蹬三輪車掙錢攢錢再捐錢,白方禮很滿足這樣的生活,但是又因為一件事,他重新調整了規劃。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1994年,白方禮向一個學校捐了3000元,校長說他代表300個貧困學生給他道謝。

老人回去之後,因為這句話,想了很多事情,自己每天蹬三輪車賺的錢有限,但貧困的學生還那麼多,最後他又想到了開公司。

跟家人商量後,把老屋子給賣了,在火車站旁邊弄了一個8平米小售貨亭,後來做得好,又發展出十幾個攤位,一個月的利潤也有一萬元,在90年代,算是可觀的收入。

不過白方禮還在蹬三輪車,不想放棄任何賺錢的機會。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賺得多捐的也多,從1995年後的三年裡,給紅光中學捐了五萬,天津大學捐了五萬,1996年開始,給南開大學捐了將近3.4萬元,後來有人統計,白方禮的各個捐款加在一起,大概有35萬元。

後來因為規劃,售貨亭也拆了,白方禮年紀也大了,不能再蹬三輪車,但他還沒閒著,去火車站給人看車,工資不高,但他依舊存錢,2001年,他捐出了最後的500元。

後來因為身體原因,住進了醫院,病好後也因為高齡無法工作,白方禮人生難得清閒幾年,一直到2005年去世。

在他去世後十幾年裡,他兒子白國富說每年的清明節,都會有不少陌生人去祭奠。

白方禮:74歲蹬三輪車,賺了35萬,為什麼全都捐給了學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