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上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教育界有“北有北大、南有上大”的说法,又有“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说法,“上大”即是创办于1922年的老上海大学,由于其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被国名党当局下令取缔,办学时间短,后来就鲜为人知了。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其实,当时“北有北大、南有上大”并非夸大其词。当时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校长“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下,集中了当时几乎中国的各行各业的学术精英,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涌现出了像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刘半农、梁漱溟、李四光、马寅初等优秀教师,知名的学生更是数不胜数。当时的北京大学代表中国独立的学术精神及自由传统,其精神的影响力一直到现在。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大学校门


老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10月23日,当时还是共产党员的邵力子任副校长,负责上海大学建校的筹备工作。邵力子早期追随孙中山,为同盟会会员,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为了国共合作,在陈独秀、瞿秋白的建建议下脱离了共产党组织,成为国民党党员,但他一生坚持革命,成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于右任


邵力子邀请自己的好友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任校长,同时派出了两位中共优秀的领导人到上大参与办学,一位是邓中夏,担任了上海大学总务长;一位是瞿秋白,担任了教务长兼最重要的社会学系主任。邓中夏当时担任中国共产党第二届中央委员,是党的高层领导人,瞿秋白是共产党的理论家,曾在苏俄两次见到列宁,当面受到列宁的教诲。另外,《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著名的大教育家陈望道于1923年秋天到1927年在上海大学任中文系主任、代理校长。当时的上海大学还建立了一个校董事会。孙中山担任名誉董事,董事中几乎囊括了国民党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汪精卫、蔡元培、章太炎等,董事会的委员长为邓中夏。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邓中夏


当时在上海大学担任过教师或经常来讲演的有李大钊、蔡和森、张太雷、李汉俊、恽代英、沈雁冰(矛盾)、任弼时、萧楚女、吴玉章、郭沫若等。孙中山、廖仲恺、胡汉民等国民党元老也来做过演讲。在上海大学读过书的学生有王稼祥、秦邦宪(博古)、杨尚昆、李硕勋、丁玲、陈伯达、康生(当时名叫赵容)等,以及国民党中较为出名的张治中、邱清泉等。2020年5月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胡申生教授编著的《从上海大学(1922-1927)走出来的英雄烈士》一书,详尽的介绍了在此期间在上海大学工作、学习的65名烈士的情况。可以说当时的上海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高级干部的摇篮。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黄埔军校


1924年6月,黄埔军校在广州成立,初创期间国共两党都希望上海大学能派遣一些教师以及调拨一些学生到黄埔军校去,中共中央经过慎重考虑,派遣了恽代英、萧楚女、高语罕等赴黄埔任教,上海大学学生张治中、邱清泉等也是在这一时期赴黄埔的。从这一点说,黄埔军校也是在上海大学的人才支援下成立的。当时“文有上大、武有黄埔”的说法也是成立的。

1927年以后,上海大学被国民党当局查封,以后的一段中国历史,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视同黄埔毕业生追杀上大毕业生的历史。文武之异,何至如此!

知名度曾超过黄埔军校的一所大学,后来几乎无人知道

1994年新上海大学成立,钱伟长为首任校长


1994年新的上海大学成立,此上海大学与二十年代的上海大学除了校名一样外,实际上是没有渊源关系的。但上海大学的红色基因一定会对新上海大学的师生产生终生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