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公平意識是一種特別優良的品質,也是孩子具備很強的道德標準的標誌。然而,有的孩子對公平的追求達到了痴迷和不切實際的程度。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幼兒天才兒童以及多動症孩子尤其容易出現這種行為,如果任其發展,對公平的過分關注會導致其過度發脾氣、在學校和家庭中經常爭吵以及其他社會問題。

如果你的孩子痴迷於公平,在欣賞他們強烈的正義感的同時你需要努力平衡調節他們的期望。

3種緩解和調節孩子對公平痴迷的方法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1. 不同年齡孩子對公平有不同的理解

大腦處理對自身不公平和對他人不公平時對應的區域不同。大腦識別對自身不公平(我的比他少)的部分比識別對他人不公平(他的比我少)的部分先發展起來。這會讓孩子在追求平等的過程中顯得過分以自我為中心。

例如,孩子會因為得到的糖果比兄弟姐妹少而大發脾氣,但當他的兄弟姐妹得到的糖果比他少的時候,卻絲毫不在意。

研究表明,所有低年齡段的孩子都有資源平等共享的意識,但他們在生活和實踐中很難應用這種意識。直到七、八歲,孩子才開始正確地認識到周圍普遍存在的不公平現象,並採取行動應對。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兩三歲的孩子很難理解平等和公平並不總是一回事,他們可能會因為父母比他吃得多而崩潰,而大一點的孩子就會知道成年人需要更多的食物,因為他們的身體更大。這可能會導致孩子非理性行為,例如,孩子在還沒吃完碗裡食物之前就會要求更多的食物。

對公平的片面執著並不意味著孩子貪婪或異常自私,這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過程,家長一定要避免對這些行為過分解讀。與其生氣指責,不如教孩子如何分享、如何輪流等待,發展這些核心社交技能能幫助孩子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2. 幫助和發展孩子更廣闊的視角。

雖然青春期之前孩子就會形成複雜且較成熟的公平感,但他們偶爾還是會對某些境況感到困惑。例如,他的一個同學即使作業沒完成,也可以玩耍,這會讓他大呼“這不公平”。

這時,父母要為孩子解釋為什麼長期堅持特定的規則會產生對應公平的結果,而這種堅持在短期內卻會讓孩子感覺不公平。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例如,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堅持完成作業會讓他在學業上出類拔萃,這會帶給他更加光明的職業前景。通過遵守特定規則,他最終獲得公平回饋的機會就會增加。

幫助孩子從更廣闊的角度看待問題,並不能確保他自主遵守規則,但這會讓孩子從個人狹隘視角跳出來重新定義現狀。你的孩子會明白這些規則的存在是為了幫助他,而不是對他不公平待遇。

當孩子過於要求公平對待,父母應做到這三點

3. 讓孩子有機會解決不公平的問題。

有些孩子——尤其是那些高度敏感、有天賦或患有多動症的孩子——很難接受他們所觀察到的不公平情況,這會使他們感到沮喪、無助。

不要被動的期望你的孩子最終會接受“生活是不公平的”這句老話,試著為孩子提供有效的方法來實現他對公正的渴望。如,參與輪流主導的遊戲和活動,鼓勵孩子分享與協作,傾聽孩子對於“不公平”待遇的感受,給予孩子心理支持並引導孩子面對和正確解決所遇到的“不公平”。

寄語:孩子早期正確的公平觀念最終將內化為他終生追求平等的優良品質,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公平意識並發展成為健全的道德標準是為人父母的一大成就,並將終生引以為豪。

.................

關注@父母之道Parenting,養育孩子的路上,你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