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你理解的父母之愛是什麼樣子的?

前段時間,手機被一個人刷屏:重慶棒棒冉光輝。

這些年,他靠做苦力,在市中心扛出一套房子:

2014年,他在老家買了套房;2016年,他在重慶市中心解放碑附近,又買了套房。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冉光輝再次刷屏


重慶棒棒市中心扛出一套房——這個讚美奮鬥者的新聞,在滿屏盡是喪氣話的年末歲首,的確給人力量和希望。

也用不一樣的方式向我們詮釋了,父母之愛。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冉光輝上一次刷屏,是10年前的父親節。

照片上,他光著膀子叼著香菸,左手扶著肩上扛的沉重麻袋,右手牽著軟糯可愛的兒子的小手,父子倆彎著腰,目光堅定又步伐一致地從臺階上走下來。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10年前的冉光輝和兒子


10年前,這張戳中小人物艱辛和淚點的照片,傳遍全網:

身上扛的是生活,手上牽的是希望。

作為地地道道的農民,沒什麼文化的冉光輝,1989年就從農村老家墊江,來到山城重慶,用一根棒棒、一根繩子、一輛板車、一身力氣,在落下一身病患後,和在飯店起早貪黑打工的妻子一起,終於從20多平米的出租屋裡,搬進了自己舒適乾淨的小家。

哪怕,房子是二手房,只有60多平方米,而且是老小區,但他的兒子冉俊超已經非常開心。

10年前,這個和爸爸一起走紅的小傢伙,感動了全國人民後,其實還一直還擠在出租屋廚房昏暗的燈光下,在一堆雜物中趴在餐桌上寫作業。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曾在出租屋餐桌上寫作業的冉俊超

但如今,在父母的努力下,他終於成了有自己獨立房間的人。

很多人為父親冉光輝點贊,尤其是看到50多歲的他光著膀子(棒棒幹活都是光膀子,因為穿衣服的話,貨就會從肩膀上掉下來),吃力地將一麻包一麻包重物,扛到沒有電梯的老小區的頂層,如此反覆四五次只為賺到六七十元的辛苦錢時。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工作中的冉光輝

但這個故事,最打動我的部分,卻是冉光輝和兒子之間親情與理解。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面對媒體採訪,冉光輝唯有說起兒子冉俊超時,苦澀而滄桑的臉上,才展露出前所未有的笑容和滿足:

“這10年我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孩子。為了兒子,為了這個家,我願意再扛10年貨。”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新家裡,冉光輝和兒子


就像所有底層的父母一樣,一年365天扛貨350天,一步不歇把重物扛到10樓,最重時一人扛下235公斤貨物的冉光輝,苦苦支撐的動力,就是用不彎的脊樑,扛起兒子的希望。


冉俊超沒有讓父母失望。


這個一小就被父母帶在身邊,目睹父親如何汗流浹背地用體力和健康,換取糧食和房屋的少年,自幼就是個自理能力特別強的孩子。


在父母的鼓勵和教誨下,他覺得學習才是改變命運的唯一出路。他一路苦讀,成績優異,還是班幹部。


最令人感動的是,讀初一的冉俊超,在進入大部分孩子都普遍叛逆的青春期後,對父母,尤其是父親,有著超越年齡的理解和接納。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小俊超給爸爸捶背
當記者問他,如何看待父親還有棒棒這個職業時,12歲的少年說:

"我爸是一個很偉大的人,他可以為了我不顧自己的身體,像他生病的時候,走路他腰都很痛,走幾步他就痛得不得了,但他還是一直在那兒搬貨。

我很心疼他。在週末學業複習這些弄完了之後,我會去市場幫我爸,幫他扛點我自己能拿得動的貨,我會讓他輕鬆一點,讓他不用那麼辛苦。

我對棒棒的理解是,他們憑的是自己的力氣掙到的錢,它並不是一種可以被別人取笑的職業。”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小俊超覺得爸爸是偉大的人


理解父母的疾苦,承擔自己的責任,不因父親幹著卑微的工作而否定他的偉大,對一切憑藉雙手吃飯的勞動者心懷敬意。


這是12歲少年的認知。

或者說,這是50歲的重慶棒棒冉光輝,扛起重負和責任,爬過一道道有形無形的坡後,用堅韌的背影傳遞給兒子的信念。

這個信念,是比兩套房子還要值錢的家庭教育,也是這個故事裡被很多人忽略的深意。


這個深意裡,藏著很多少年的命運。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父母的脊樑,就是孩子觸底時的彈簧。


只要有這脊樑,哪怕孩子暫時跌落,一時迷茫,心陷彷徨,終有一天會再次展翅飛翔。”


這是上週,我的心理學老師對我說的話。


說這話時,老師手中拿著厚厚一摞稿紙,每張稿紙上都寫滿她任教的班級裡,那些已讀大學的孩子的內心故事。


這些考上大學的孩子,大部分來自底層的普通人家,在那篇《自我分析的成長報告》年終作業裡,他們按照要求,坦誠地回憶了從童年到今天的心路歷程。


包括最悲傷最絕望的時刻,最難過最無助的瞬間,最感動最幸福的時候。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每個人都有陰影


他們中有些人,曾經誤解父母,厭學叛逆,逃課上網;有的人,和父母分多聚少,生活動盪,多次轉學;有的人,內心孤苦,陷入早戀,又歷經失戀;有的人,因為犯了錯誤,受過處分,最終逆襲成功;還有的人,身患抑鬱,曾經自殺,但最後選擇活下來…


“那一天,我又逃課,睡在網吧裡,我媽找到我,我以為她會打我,但是沒有,她只是領著我,去吃了碗熱乎乎的面。吃麵時,她把自己碗裡的牛肉,一片片都挑給我。


我再也忍不住,淚一顆顆滾到面裡。那一刻,我第一次認識到,我是個混蛋,我要改變。”

“我受到處分後,我爸把我領回家。晚上,他坐在我的床上,就像講故事一樣,給我講這些年他的人生。講到被人騙、被人坑的那些經歷時,他哭了,肩膀抖動得像一個孩子。


長久以來,我為他在我小時候不管我,而對他心懷憎恨。那一刻,我明白了他身為大人的苦衷。


我開始努力,很多課一開始聽不懂,我不放棄,狠狠地追趕,最終從學渣變成了學霸。”


“抑鬱後,曾有一天,我站在宿舍的樓頂,想跳下去。就在這時候,我媽忽然給我打來電話,她說她那個月當月嫂,被東家賞了800元的紅包,然後跑到商場裡給我買了一個聽英語的MP4。

我抱著電話,一點點收回腳步。這些年,那麼多人取笑我,欺凌我,孤立我,但她始終愛著我,哪怕在千里之外……”


翻閱著這些來自孩子們內心的故事,我也漸漸明白:


成長是一場殘酷的戰爭,一不小心就會中箭受傷,跌落懸崖。


而父母的愛,卻是讓孩子從深淵和黑洞裡,爬出來的那把梯子。


唯有這愛,才能讓那個陷入內心戰爭的孩子,在“有人為我守望”的確認裡,自動調試自己,慢慢走上正路。


那把梯子,就是父母的脊樑。那些光明,就是愛的力量。


父母,才是孩子的命運


為人父母是一場修行,為人父母也是一場困境。


有的父母貧困,但他們不屈;有的父母富裕,但他們忙碌;有的父母沒有文化,但他們尊重知識;有的父母有文化,但他們無法靠近孩子;有的父母不幸,但他們給了孩子幸福;有的父母自己幸運,他們的孩子卻很孤獨……


心理學家溫尼斯特說,這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只有足夠好的父母。


足夠好的父母,就像一個容器,因接納了自己的不足,而允許孩子的不同,用愛和包容讓孩子成為自己的風景。


足夠好的父母,不一定腰纏萬貫,不一定學富五車,不一定光彩奪目,

而是哪怕不夠好,也儘自己最大努力,挺起自己的脊樑,言傳身教中讓孩子找到內心的熱望,看見更大的遠方。


新的一年裡,願為人父母的我們,都能像冉光輝那樣,哪怕從最低處起步,從最累處幹起,從最苦處著手,也要挺起自己不屈的脊樑。


不管是,一手牽著娃一手扛著重物,還是一邊帶著傷一邊搬著磚頭。


不管是,350天在流浪,只有10天回到娃的身旁,還是365天陪在娃的身旁,捨棄了遠方。


不管是,幹著卑微工作卻懷著高貴的夢想,還是做著體面的工作也懷有疼痛的暗傷……


只要我們負起責任,身體力行,腳踏實地,心懷善良,不丟希望,那麼,愛,就從我們心房連著孩子的心房,變身孩子觸底時的那根彈簧。


它,會指引我們的孩子走向遠方,抵達我們沒有去過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