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蜻蜓眼是古代一種飾物的俗稱

。蜻蜓眼為玻璃製成,玻璃又稱琉璃,因後期發展中在玻璃珠母體上鑲同心圓,製造出“眼睛”效果的鑲嵌玻璃,猜測因形似蜻蜓的眼睛,故稱蜻蜓眼。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眼睛”文化據說發源於西亞或印度,相信眼睛有避邪功能的這種信仰,多盛形於從事畜牧的草原民族,在遊牧民族遷徙的路途中,身上佩戴這種鑲嵌玻璃珠,一方面可以避邪,一方面隨時都有可能用來交換所需之物。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這種鑲了”複合眼珠“的玻璃珠在春秋戰國時期流進中國。這種彩色繽紛、燦爛奪目的西亞玻璃珠受到了當時中國王公貴族的極度喜愛。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戰國蜻蜓眼 陶胎多彩玻璃眼紋珠

因為這個緣故,當時在中國產生了高度的社會需求,導致中原玻璃藝匠開始

利用本地原料進行仿製,以氧化鉛和氧化鋇替代蘇打,製造出與西亞、地中海東岸地區配方不同,也就是含鉛鋇成分的蜻蜓眼玻璃珠。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戰國蜻蜓眼式玻璃珠 洛陽金村出土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玻璃眼珠多為球形類

,並不規整,有個像扁方形或扁鼓形。尺寸比較小,絕大多數直徑不足二釐米。一般多在1-1.5釐米之間。珠地多為綠、藍或黃色,母體均半透明。其飾紋簡單,採用西亞常用的幾何圖案,與同期中國玉器或金屬器物上傳統的雲紋、蟠螭紋和龍、壁邪等圖樣大不相同。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戰國嵌玉嵌蜻蜓眼式玻璃銅鏡 河南洛陽金村出土

美國哈佛大學博物館藏

蜻蜓眼珠的紋飾風格是獨樹一幟的,也可以說偏於西亞風味,其主題都只是同心圓。同心圓一般為三層,也有多達五、六層的,以平嵌手法嵌入,中心點為深藍色,外層則褐白相間或藍白相間。嵌入之眼珠地渾然一體,不突出也不易脫落。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戰國蜻蜓眼式玻璃珠 1954年湖南衡陽公行山5號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戰國晚期的蜻蜓眼珠有別於春秋末期或戰國早期,尺寸稍大,直徑大約二釐米,手工愈加精堪。顏色雖沒什麼突破,仍為不透明白、藍、褐、土黃色。但其紋飾絢爛多姿,極富變化,圓圈紋或凸起或剔刻,造成鼓眼的效果;也有眼的白色輪廓以“祈月”形成替同心圓,造成斜視的效果,使“眼”更加生動傳神。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蜻蜓眼——掉落人間的眼淚


▲蜻蜓眼式玻璃珠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藏

戰國“蜻蜓眼”作為中國玻璃發展歷史上最重要的一筆,及古代珠子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蜻蜓眼”其獨有的魅力和文化內涵贏得了越來越多的藏家的追捧和青睞,琉璃收藏家牧之認為:“無論如何,人們無法忽略的是戰國蜻蜓眼珠飾歷經數千年,跨越時代和地域的絕世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