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話看史:徐光啟與“農政全書”(第37期)

農業是國之根本,自古以來中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並創造了燦爛的農耕文明。歷史長河進入明代以後,農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並且達到一定的高度。伴隨著農業的發展,一大批具有總結性的農書出現,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明朝後期徐光啟編撰的《農政全書》。


閒話看史:徐光啟與“農政全書”(第37期)​徐光啟是今上海市人,萬曆三十二年(1604)進士。徐光啟學識淵博,通天文、歷算,對火器也有很深的研究。後來,他又加入天主教,與意大利人利瑪竇一起研討學問,積極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對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做出很大的貢獻,先後著有《徐氏庖言》《詩經六帖》,編著《農政全書》《崇禎曆書》,翻譯《幾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書籍,是中國近代科學的一位先驅。徐光啟編纂的《農政全書》,是明代農學的最大成就,也是中國古代農書的集大成者。全書篇幅宏大,共有60卷,幾十萬字,引用文獻達到200多種。這部鉅著的編纂費時多年,徐光啟逝世時也沒有完成,後來由陳子龍等根據他的遺稿編訂,刻印成書。全書分為12目:1. 農本(經史典故、諸家雜論、國朝重農考);2. 田制(井田考和《王鎮農書》中的各種田製圖);3. 農事(營治、開墾、授時、占候);4. 水利(水利工程、農田水利、《泰西水法》);5. 農器;6. 樹藝(穀物、蔬菜);7. 蠶桑;8. 蠶桑廣類(木棉、苧麻);9. 種植(經濟作物);10. 牧養;11. 製造(食品、房屋);12. 荒政(備荒,並附有《救荒本草》和《野草譜》)。

閒話看史:徐光啟與“農政全書”(第37期)​《農政全書》對各種生產技術都有很詳細的記載與分析。例如對棉花的栽培技術做出了系統性總結,用幾句話就精煉地概括了棉花栽種的6個重要的環節:“精揀核,早下種,深耕,短幹,稀科,肥壅”,真可謂言簡意賅。《農政全書》與以前所有農書最大的不同,在於它不僅著重而系統地論述了屯墾、水利和備荒三大農業事務;還吸收了傳教士從西方帶來的一些科學知識與方法,能夠整理和分析徐光啟自己通過調查和科學實驗所得的材料。《農政全書》是中國古代農書的光輝典範。

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