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生態治理!這群江南學子捯飭”出來的技術,讓湖河更清澈!

不要再以老眼光看人

覺得大學生得畢業幾年有經驗才行!

今天小編要介紹的他們

學以致用、創新創業

而且,他們“捯飭”出來的技術

對無錫河湖美麗清澈太重要了!

他們的技術落地點——新吳區前進河

落地前——

新吳區江溪街道前進花園,附近有條前進河,是伯瀆港支浜。江溪街道農機水利站相關負責人介紹,前進河附近有居民小區、餐飲企業、商鋪等,前進河的水質長期以來也不是很好,通常要靠調外河的水來改善水質。

落地後——

如今,前進河附近的居民吃過晚飯後,可以到河邊散步,以往一下大雨就渾上幾天的河水,現在能很快變清。

他們的技術很驚奇——往河裡投放菌

這前後的改變,離不開江南大學物聯網工程學院師生自發組建的“匯思”河道治理創新創業團隊,正是這群熱心環保的師生將新研發的“物聯網+生物生態治理”治河技術“落地”,前進河才變得更美。

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

這個團隊的技術秘訣,

竟然是往河裡投放菌!

江南大學大四學生、“匯思”團隊的核心成員倪凌嘯介紹,有些河道水質之所以變差,主要是河道原有的有益微生物減少了。為了保持前進河微生物的數量,向河道中投放了由江南大學食品學院研發的菌種。

這個菌種原本是為養殖業而研發的。由我牽頭研發的“生物棉”鋪設於河堤兩側,可為微生物繁殖提供良好的生存環境,使其能夠持續不斷生長,起到修復水體的作用。這種生物棉和熔噴布的原理相似。

他們的技術是成套——還結合物聯網

有別於過往快速解決河道局部問題的物理法、化學法,江南大學“匯思”團隊研究開發的這是一套基於生物—生態修復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監測技術於一體的城市河道治理與監管系統,為城市內河治理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生態修復技術——

通過生態浮島、浮床,為投放的好氧菌提供一個適宜生存的載體,從而構建起人工生態系統。好氧菌可分解有機物,好氧菌濃度高了富營養物質就少了,河水自然就不會黑臭。

同時,在綠植下插上傳感器,可實時測量氨氮、化學需氧量等指標濃度。為了起到造景和降塵的作用,該團隊還就地取材:將河裡的水吸上來過濾後再通過噴頭霧化。

物聯網技術——

前進河的雨汙排水口被裝上了流量計、溯源儀以及簡易汙水處理器。團隊指導老師、物聯網工程學院馮偉老師介紹說,溯源儀一旦測出溶解氧等指標濃度超標,系統會立刻發出指令,通過物聯技術開啟曝氣等裝置。

一旦發現水質不達標,馬上就可對症下藥。這樣避免了水質惡化後再處理。此外,還能通過簡易汙水處理器的預處理,將指標濃度降低20-30%。

河道中所用的曝氣管也是江南大學老師參與開發的,比市面上普通的曝氣管更節能環保。

此外,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實施監控,大幅提高了治理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如今

大學生們治河的這項暑期社會實踐

獲得了圓滿成功

前進河的水質提升

下一步的目標是穩定

而除了前進河

大學生們還參與了

七房浜、驢橋浜、莊橋灣、謝家橋浜

等多條河道治理

試點了對付藻類物質的殺藻器

(只要發現水中催生藻類的磷濃度高自動開啟物理性殺藻器)

江大物聯網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孔麗丹,這樣評價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此番治河嘗試: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平臺為大學生走進社會搭建了橋樑,將大學生研究的項目與社會接軌,大大提高了研究的實用性,讓學校科研成果能夠更好地為社會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