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 | 兒時的那些番禺果木,漸漸消失了

日前女兒由石樓帶了一箱番石榴回來給我吃,她說,這番石榴又大又爽脆,是臺灣移植過來的品種,而且基本上一年四季都可產出,可算是個優質果品。說實話我沒有抗拒這個產品,可是我更懷念我們番禺原來的“胭脂紅”番石榴。

我記得每年暑假時候,每天早上果農就一早起身去摘新鮮的石榴上市。摘這些石榴要在太陽未出來時最好,待太陽出來了就馬上趕去市集推銷。本地“胭脂紅”這個品種一直到1990年我仍在市橋的“番山市場”可買到。產地來自石樓、石碁、黃閣……過去這類“胭脂紅”最有名的是番禺縣塘司大塘鄉(即軍閥李福林家鄉)。

回憶往日的“胭脂紅”番石榴,我就想到兒童時在家鄉見到過的許多果樹,現在已漸漸消失了。

烏欖

烏欖樹在番禺的民田地區如石樓、石碁、新造、化龍、南村、沙頭、鍾村等丘陵地帶到處都有。烏欖從“早烏”開始可以收穫收到“降欖”結束,跨度可由白露、秋分到寒露、霜降足兩個月時間,其品種有十多二十個以上。有即時浸軟而食的,有醃成鹹欖角作鹹餸的,有製成欖幹、糖欖的,可以說是農家喜愛的果品。欖果脫肉後的欖核斬斷取出欖仁更是種用途廣泛的美食。這種欖仁,價值很高,做喜筵的“炒丁”,如用脫了紅衣的欖白是最高級的。到中秋做月餅時那“五仁肉月”更缺不了的是欖仁。

過去番禺境內最盛產烏欖的有幾條村,如石碁的凌邊、化龍的眉山、南村的坑頭、新造的南約與思賢、沙頭的欖塘等,現在烏欖在番禺已是稀有之物了。不過,如大家要見一下的話,大夫山“兒童樂園”附近還有幾十棵,但也很少有果結了,據說這與空氣汙染有關。

懷念 | 兒時的那些番禺果木,漸漸消失了

白欖

在番禺凡是有烏欖的地方都有白欖,同樣白欖也有很多品種,最有名的就是山欖。山欖又叫青果,此果品入口咀嚼爽脆甘甜。咽一口欖液潤喉嚨,則整個咽喉都覺舒服。如遇有咽喉炎,則用此物煮湯,有良好療效。山欖最有名的是“茶滘村”出產的“茶滘山欖”。此外,什麼黃哥、水欖等較大個的品種多用來作涼果用。可製出甘草欖、飛機欖、爽欖、新造梗欖等。

過去新造地區多出白欖,新造黎氏族人,發明一種獨特的醃製方法:將新鮮白欖放入一個大大的石舂嵌內加少許鹽,用人在舂上用腳急踩幾個鐘頭,之後再將欖取出,曬一定時刻再加入甘草、香味調和醃製。製成的“梗欖”遠銷省港澳和東南亞等地。新造梗欖之所以出名,在於其他地區出品的涼果欖類,欖肉與欖核入口即離,而新造梗欖是欖核連肉的,使你只能慢慢咀嚼,慢慢回甘,所謂“核都有味”也。現在,我近年到上述產地瞭解,番禺的白欖樹也買少見少了。

青邊紅肉舊花果(即本地楊桃)

本地楊桃個子雖小,但肉潤清甜,爽脆可口。過去番禺地域的崙頭、官溪的青邊紅肉舊花果也馳名省港澳。由於近年有外地傳入的果蠅所傷,多不結果了,就算結了果,果肉內也藏著一堆小蟲,掰開一看,令人吃驚。

桂木

是南方一種很獨特的果樹。它在大熱天過時這果的醬汁才甜。在鮮紅的果醬內含有許多又黑又硬的小核。在盛夏熱得人無胃口吃飯時,人們喜歡摘幾個桂木果來蒸麵豉糖送飯,令胃口大增。但這果很熱毒,吃多了容易生瘡云云。

過去在市橋近郊的沙圩村河道兩旁都種滿桂木,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去沙圩睇龍船時,人們都會摘幾個試試,而沙圩人亦非常大方,不會阻止你。最近這種樹在番禺區的“十全十美”評選活動中被作為十大名木候選,有人說:石碁鎮的傍東小學旁邊有三棵老樹,石樓鎮也存有一棵,可見稀缺。

萬字果

果作卍字形,大約筷子般粗,赤褐色。生食味甘,食後有點澀味。農民喜歡採下經十蒸九曬浸酒,據說有明目補腎作用。此果又名蓮松子。此種果樹目前在番禺已絕少見到了。

人面子

“廣東新語”介紹,人面子如梅李。其核類人面,肉甘酸,宜為蜜餞。以前番禺有植,現已不多見。

筆者曾在“番禺文史資料”寫過《已在市橋消失的行業》。如今又寫《番禺地區行將消失的果木》。前者可以說是見證社會進步和時代發展。從廣義上說是積極的。但後者則是一種無奈,為什麼會行將消失呢?我想大多數原因是人為的,譬如環境汙染,外來害蟲的入侵,水土流失,城鄉建設等。

番禺美麗富饒、物產豐富。積極保護本地一切資源,配合未來發展,這將是每個番禺人的責任!


本文由@廣州番禺參考出品,作者:屈慎寧,原標題:《番禺行將消失的果木》;

歡迎關注@廣州番禺參考 頭條號,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