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下)——概括題的試題考查形式和答題技巧

上節課我講了記敘文的6要素和具體的案例分析。(點擊藍字部分即可查看)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上)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中)——尋找法和案例講解

關注沙葉老師,為你分享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知識!

這節課講概括的試題題型、答題方法和錯誤評析。

那麼我們學生平常出錯點在哪呢?有三種。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下)——概括題的試題考查形式和答題技巧

概括的3大問題

第一種就是語言不夠簡潔,內容太過具體了。

第二種就是概括後遺失的主要內容,不完整。

第三個就是概括時語言過於籠統,不夠準確和明確。

這是我們三大問題,所以同學們你看一下你是哪一部分是欠缺的?

其實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是很多同學最頭疼的是什麼?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有的試卷只給我們留下十幾個字的空,根本就寫不下,有的又要求我們不能超過30個字或者十幾個字,還有的試卷上給我們留下整整三行的空間,不知道概括到什麼程度、多少字,才合適。

這個是我今天要講的一個重點。

其實每道閱讀題都有他的考核點,同學們可根據試題不同的要求,在簡潔程度上有所差異。

那麼在講概括試題的考查題型和答題方法之前,咱們先搞清楚一個東西,就是事件的構成。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下)——概括題的試題考查形式和答題技巧

這個和之前的圖有補充,更加的細分

我們知道有起因、有經過、還有一個結果。因為經過部分是詳細的部分,是我們的文章的主體部分,所以你要搞清楚經過它有哪些部分。經過可以分為發展和高潮,那麼發展又可以分為遞進和轉折。根據這個我們再講一下試題的考查形式和答題技巧。

①本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或者說文章第幾段講的是什麼故事?

在寫事的文章之中,就是:誰做了什麼,結果怎麼樣。只需要經過和結果就可以。

在寫人的文章之中,你需要寫出:在什麼情況之下,誰做了什麼?只需要起因和經過

比如說:

我為了提高成績,我聽了沙葉老師的閱讀課。這是起因+結果。

②請用簡潔的語言或者簡要的語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這種題型非常的常見,我們在答題的時候要答出: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但是經過部分,你不能太詳細,你只需要答出人物做了什麼事就可以了,你不需要再寫出人物是怎麼做的。

比如說前面我剛講的:

我為了提高成績,我聽了沙老師的課。我聽沙老師的課就是人物做的事情,那麼至於你是怎麼聽的,用電腦、用手機、在什麼場合聽的這些都不重要的,這些都不需要去寫了,這樣才可以做到簡潔或者簡要,清楚了嗎?

那麼什麼情況需要寫就是這種題型:

③請概括出本文的主要內容。

它和第二題相比,它少了一個簡潔或者簡要。這種情況我們需要把經過部分給一個拆解,言外之意就是你要把經過答得更加具體一點,也就是說:起因+發展+高潮+結果。發展和高潮就是對經過部分給一個具體的解答。

比如說第二題簡潔語言概括,我只需要答出:我聽沙葉老師講的課就行,那麼第三題就具體一點我是怎麼聽的,我用手機聽的,這就更具體的是不是?

再比如說簡潔語言是我回家看望母親,那麼具體一點就是我是怎麼去看望的,我是坐飛機坐火車等等這些更加具體的經過。

④在下列方框內填入相應的故事發展階段。

這個比較常見,就是要搞清楚事件的起因,遞進轉折高潮和結果,你要把這幾個部分全部搞得清楚,哪一部分是遞進,哪一部分是轉折,哪一部分是高潮,哪一部分是結果。我做了一個表格,同學們可以自己參考一下。

記敘文的6要素和概括(下)——概括題的試題考查形式和答題技巧

概括程度表

那麼接下來我們通過一個案例來具體體會一下,這個案例是《80枚果子》,後面我涉及了好幾種題型,所以我們先把這個文章給梳理一下,看講的是什麼。

第①段:他跪在老母親面前,透露了想要出去闖一闖的心聲,又向母親道了聲春節時一定回家的話,之後便決絕地揮揮手,頭也不回地走出了家。

這是主人公他想要出去闖一闖,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

第②段:連番的奔波後,他在距離家鄉千里之遙的山區找到了一份生計——礦下作業!雖然工作累苦,但還算心善的老闆和不菲的工資以及那善良的工友們卻讓他苦中有樂。

我們可以看到一二段雖然有主人公,但是還沒有提到果子,所以主要情節還沒有開始。我們只能把一二段當做故事發生的背景。

咱接著看第③段:有一天礦上放假,獨自跑到山上透透氣的他,無意中發現了一些血紅色的果子。這些果子在如此寒冷的冬季裡竟油亮亮紅火火,他忍不住摘了一個,一嚼,滿口生津齒頰留芳!於是他狠狠地摘了滿滿兩褲袋。

第三段出現了果子,開始正式的進入正題,而且交代了他在山上發現了好吃的果子。

第④段:回到工棚,他悄悄地數了數,有92枚果子,它把其中的80枚放在包裹中,距離新年還有幾天,他本可以親自帶著那些果子回家,但他怕時間久了,果子會被風乾!為了讓母親提前感受他的孝心,他求了老闆用快遞把包裹寄住在他的家裡,家鄉沒有電話,他在包裹裡又附了一封信,囑託家裡鄰居的大姐多關照他的母親,叫她趁新鮮把這些果子吃了。他感覺母親彷彿就在面前吃著果子,滿臉盪漾著幸福。

第四段寫的就是他把果子寄給誰,寄給母親。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第三段是整個故事發生的一個起因,對不對?發現了什麼、碰到了什麼,這就是我講的起因部分的第一種。那麼發現果子之後,他該採取行動。他幹嘛。把果子寄給母親了。

第⑤段:留下的12枚,他打算分給同住的12位工友的,就在他準備回家的前一晚,他拿出了留下的那些連自己都捨不得吃的野果,正準備要分發給對他一直很好的工友們,一個在這地方土生土長的工友卻如臨大敵般告訴他,這果子雖然漂亮,但是有毒。

事情開始幹嘛?轉折了。我之前講過轉折是有好的變壞的或者有壞的變好的,所以看第五段是一個轉折,發現果子有毒,事情該到高潮部分了,我們看一下主人公是怎麼做的。

第⑥段:愣了半天的他抓起行李瘋了一樣衝進了風雪中,連夜買了火車票,坐在開往家鄉的火車。一路上他的心很痛,一陣一陣的像刀絞。那80枚果子會給老母親帶來怎樣的災難。

第六段寫的是他連夜坐火車回家。

第⑦段:傍晚時到了縣城,家鄉也下了大雪,更讓他心急如焚的是通往自己家裡的那段路,因為風雪太大根本通不了車,他驚呆了一下,突然就發了瘋似的在風雪中急奔起來,再冷的風再大的雪,對他來說現在也成了無關緊要的事,就這樣他一路的過去,鞋字掉在地上都沒有顧得上回頭去撿。

第七段寫的是回到縣城之後不順利,為什麼呢,風雪太大不通車。

第⑧段:一直到深夜他終於跑到了家,氣喘吁吁地推開房門,卻發現母親正坐在桌旁,桌上正放著一盤鮮紅的果子,聽到響動,老母親揉了揉眼,看到了眼前的他:兒啊,終於等到你回來了,你的腳……她心疼地看著兒子那雙滿是泥雪的腳。

第⑨段:他顧不上解釋,急忙問,這些果子,您吃了嗎?

第⑩段:哪能?這麼好看的果子,一定很貴吧。娘知道你孝順,一定連自己都捨不得吃一個!就全給娘了,娘得等著你,等你回來,咱娘倆一起吃!

第⑪段:“娘”他不等母親把話說完,就一把抱住母親,把頭深深地埋在了母親的懷中。

這個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這故事的結果,母親為了等兒子回來一起吃,沒有吃掉這個有毒的果子,所以母親是平安無事的,對不對?或者說母子平安無事都可以。

那麼我們梳理一下:

首先是發現了果子,發現了果子之後,他寄給母親,寄給母親之後,發現果子有毒,有毒之後,他連夜趕回家,回家的路途之中有風雪,最後結果是母子平安。

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發現果子是這個事情的起因,對不對?

母子平安是這個事情的結果。

經過部分很明顯就是從寄果一直到趕回家。那麼經過又可以具體分為:寄果,是發現果子的一個行動,所以是一個遞進。得知果子有毒,是有好的變壞的,所以它是一個轉折。轉折之後,該高潮了,回家以及回家路途順不順暢,它是這個事件的高潮部分。所以寄果子、發現果子有毒是經過的發展,細分到遞進和轉折。

那麼接下來我們看一下試題:

第一種題型是:請用簡潔語言概括文章內容。

我剛講過它的答題方法是起因+經過+結果,經過部分不能太具體。

我們看第①個同學答的是:

本文講述了一個80枚果子的故事。

太簡潔了,簡潔到什麼程度,沒有內容,什麼東西都沒有,沒有起因,也沒有經過,也沒有結果,所以這是一個錯誤的答案。

第②個同學:本文講述了一個兒子救母親的故事。

文章確實講了兒子救母親,但是你沒有答出起因是什麼,你也沒答出救母親的結果是什麼,所以這個也是不對的。

第③個同學:本文講述了一個兒子發現好吃的果子後寄給了母親,當他得知有毒後,連夜坐火車回家,到當地後碰上大風雪,自己跑回家要救母親,最後母親和他終於團聚的故事。

這個同學答出了事件的起因、答出了經過、答出的結果,但是它不夠簡潔,如果把試題改為:請概括文章內容,這個答案是非常好的!

可以看到這位同學在概括經過部分的時候非常的詳細,從寄給母親到救母親是非常的詳細,我剛講過經過部分只需要答出人物做了什麼事就可以了,至於怎麼做的我們不需要再答。言外之意從連夜坐火車回家遇到當地後碰上大風雪自己跑回家救母親,這個是不需要的,只需要簡單的概括一下就可以了。連夜趕回家救母親,你或者說想方設法救母親也行,反正就是不要具體的答出他是怎麼做的就行了,所以這道題比較好的答案就是:

文章講述了一個兒子發現好吃的果子(這是起因),便寄給母親(這是他做的第一件事),當得知果子有毒後,想方設法回家救母親(他做的第二件事),終於母子平安團聚的故事(這是一個結果)。

你看簡潔不簡潔,對不對?至於怎麼寄給母親的,怎麼回家救母的這個部分,我們不需要具體,不需要詳細,清楚了嗎?

好,我們再看一道題。

第二種題型:本文敘述的是80枚果子的故事,請按如下要求簡要概括。

他已經說了經過也說到結果,你只需要概括出起因。

我們看第①個同學答的是:

兒子外出打工,在礦上找到了一份工作。

這個它不是起因,它是什麼?它是故事發生的背景。那麼什麼是起因?起因是能夠促使人物採取行動的。這個能促使人物採取行動嗎?促使不了,它只是故事發生的背景。所以我們一定要搞清楚。

第②個同學:兒子告別母親外出打工。

這還是事件發生的背景,不是兒子把這個果子寄給母親的一個原因。

第③個同學:兒子外出打工時發現了好吃的果子,自己捨不得吃,便寄給了母親。

這個同學他答的是起因+經過。自己捨不得吃寄給母親是屬於經過部分,是人物的一個行動,所以這一部分是不需要的。所以這個題的起因很簡單就是在打工時在山上發現了好吃的果子,當然你可以帶上地點沒有問題。

第三種題型是:請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

跟第一題相比少了個簡潔的字。

我們看第①個同學答的是:

本文講述了兒子在外打工時發現了果子,寄給母親後,回到住處,才聽工友們說果子有毒,他連夜去火車站買了火車票往家鄉趕,第二天傍晚,他趕到家鄉後,發現因為下雪通不了車,便一路跑回家,鞋子掉了也沒能顧上撿,回到家後母親說要等他一起吃沒有吃的果子,母親得救了.

內容是有了,但是內容太多了!就是說達不到概括的要求。如果把試題限制到40個字,這個答案是不是超標了,所以應該刪減。比如說:回到住處、聽工友們說、第二天傍晚、什麼鞋子掉了沒能顧撿、母親說要等他一起吃,這些東西都可以刪除掉的,所以這些無關的信息就不需要再添上了,這樣可以做到概括的要求。

第②個同學:講述了兒子外出打工發現了果子,跑回家後發現母親並沒有吃掉,母子倆順利團聚。

這個同學他答出了起因和結果,但是他沒有什麼經過,所以它是不完整的,缺少的主要信息。所以這個題的具體答法應該是:文章講述了兒子外出打工時發現了好吃的果子(這是起因),果子寄出後才知道有毒(你看非常簡潔,這是經過部分的發展部分,果子寄出去是遞進,知道有毒是轉折),連夜想方設法冒著風雪趕回家(這是經過的高潮部分,你看這個高潮部分就具體寫了,怎麼趕回家的,冒著風雪。當然你還可以加一點是坐火車,坐火車連夜冒著風雪趕回家),母子平安團聚,彼此被親情感動(彼此被親情感動,這個可帶可不帶,你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你看這樣的字數就限制的非常好,所以一定要注意無關的信息都不要帶了。

第四種題型是:本文故事情節此起彼伏扣人心絃,請在下面空白處填入相應的故事情節發展。第一個是讓你答出起因是什麼,太簡單了,起因就是外出打工時發現了果子,畢竟就是發現果子之後的行動就是給母親寄果子,轉折就是發現果子有毒。然後連夜買票趕回家,以及路不通,赤腳回家,這是高潮。最後的結果很簡單,母子平安團聚。

所以做好這種題型的前提是你必須能夠把這個六要素以及事件部分的各個部分能夠來梳理清楚,這部分搞不定,那這個題你肯定是做不好的

所以一定要抓好基礎,平時沒事的時候要多多去分析文章,分析文章,不要只是做完之後就扔了,沒有用的。好,這就是概括題,就講到這裡。

關注沙葉老師,為你分享更多的語文學習方法和知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