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为汉臣的荀彧,为什么不救董承和董贵妃呢?

众所周知,荀彧被世人誉为“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后因反对曹操称王,被曹操所忌惮,最后身死寿春。荀彧可以说是对汉室忠心耿耿,并且在他死后也被追赠太尉,获谥“敬”。荀彧的一生都在想匡扶汉室,是汉室的铁粉。但有一件事,总是被拿来质疑荀彧的忠诚度,那就是没有阻止曹操杀董承和董贵人。

做为汉臣的荀彧,为什么不救董承和董贵妃呢?

提起董承,大家一定会想起《三国演义》里那个手持衣带诏,不畏强曹,杀身成仁的董国舅吧。然而历史上,董承真的是一个捍卫汉室的忠臣吗?

罗贯中:密诏传衣带,天言出禁门。当年曾救驾,此日更承恩。忧国成心疾,除奸入梦魂。忠贞千古在,成败复谁论。

《通鉴辑览》:董承智不及王允,而欲效图卓之举,非独自杀其身,适足以危其主,所谓志可矜而智不逮者也。然操之得入,本由董承,与正名讨贼者不可同日语矣。

王夫之:董承者,与乱相终始,无定虑而好逞其意计者。

蔡东藩:李傕郭汜,贼也;张济杨奉董承,亦无一非贼;至如李乐韩暹胡才,则固以贼自鸣,更不足道矣。

这是史书及后人对董承的评价,除了罗贯中的评价之外,其他人都是对董承持否定态度的。蔡东藩更是认为董承张济和李傕郭汜一样都是汉贼。

做为汉臣的荀彧,为什么不救董承和董贵妃呢?

众所周知,罗贯中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三国演义》很大程度上黑化了曹操,比如陈宫叛乱,被改写成曹操错杀吕伯奢令陈宫心寒,遂离曹操而去。所以《三国演义》可以当小说来看,并不能当历史来研究,也不要将《三国演义》的里面的情节代入历史之中!

那么历史上的董承为什么会被蔡东藩称为汉贼呢?

《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

根据《后汉书献帝伏皇后纪》记载,汉献帝和伏皇后落难时,董承看见皇后手里有些缣,董承派人拿刀威胁抢来,杀了皇后的侍者,血溅皇后的衣服。像这样的人,你认为他会是一个侠骨丹心的忠臣吗?

既然不是铲除逆贼,匡扶汉室,那董承为什么手持衣带诏怒骂曹操?

做为汉臣的荀彧,为什么不救董承和董贵妃呢?


董承本是董卓女婿家将,郭汜李傕事件后和杨奉争夺汉献帝的控制权。最终,董承胜出,杨奉被赶走。杨奉邀请同样出身黄巾军的军阀韩暹与自己一起攻打董承。董承迫于压力不得不接纳韩暹。韩暹进入洛阳后居功自傲,让董承无法忍受。于是,董承又邀请时任衮州刺史的曹操前来救驾。

曹操也有私心,他没有按照约定去洛阳,而是提出要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势力范围许都境内。董承内外忧困,只能答应。

董承邀请曹操,是典型的驱虎吞狼之计,他万万没想到,曹操比郭汜、杨奉厉害得多。汉献帝到了许都之后,董承就大权旁落了。由此可见,董承发动衣带诏。并不是为了匡扶汉室,而是为了拿回自己的权利罢了!

所以汉臣荀彧为什么要救一个欺凌皇帝、又阴谋篡权的人?

做为汉臣的荀彧,为什么不救董承和董贵妃呢?

我是淡然,一个历史的解读者,愿以淡然平静的目光来审视历史,如果您也是历史爱好者,请相互指正,一路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