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大師孫建興,傳播千年建盞文化,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1979年,距離宋代巔峰時期的建盞,已經過去了好幾百年。建陽水吉窯址滿山的殘片,也很少有人知道那是什麼,從而無人問津。

後來中央工藝美院、福建省輕工所和建陽瓷廠,相關的部門和單位組成建盞恢復小組,全力恢復曾經的建盞燒製工藝。

孫建興身為是工程碩士,被借調至福建輕工所,趕赴建陽水吉參見建盞復原工作,成為當時的小組工藝主要負責人。

建盞大師孫建興,傳播千年建盞文化,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因為建窯的燒製已經停燒了好幾百年,在沒有傳統工藝的支撐下,復原工作可謂是難上加難,歷經艱辛,在測試數以百計的配方之後,1980年,終於試製成功。接著在1981年3月第一次公佈仿宋兔毫盞,並邀請超過50多名專家和學者,三十多個等相關單位。

鑑定研究結果認為,從形、色、意等各個管理方面來看,項目組燒製的仿宋兔毫盞,都已達到和宋代兔毫盞文物差不多的程度 。曾經失傳的建盞技藝也終於重現。

建盞大師孫建興,傳播千年建盞文化,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然而,建盞當時大眾的心中知名度仍然不高,不過孫建興從此卻與建盞結緣,走上了建窯復興傳承的漫長之路。

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孫建興和建盞復興事業結緣之後,沒有停止探索建盞的燒製工藝。四十多年以來,孫建興的建盞作品,被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著名博物館所收藏,並且陳列在上海世博會,取得國家專利十餘項。

孫建興被授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製技藝”項目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而且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還受到CCTV、NHK和TBS等綜合電視臺的採訪。

建盞大師孫建興,傳播千年建盞文化,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孫建興的建盞代表作涵蓋,建盞大部分釉色,如油滴、兔毫、烏金、茶葉末、柿紅、虹彩、鷓鴣斑都有涉及、

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孫建興的日常工作不僅是對燒製建盞,更是做好技術研發和傳承。宋代建窯的各種釉,他都是一樣對待,一個接一個地去攻克,並且最後碩果累累。

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為大眾呈現出完整建盞風貌,建盞僅一種釉色就有不同的變化,全方面的研究釉色,不僅對精力學識,還有物力財力都是非常的挑戰。但是孫建興堅持了下來,通過全體建盞人的努力,很多人已經越來越喜歡用建盞喝茶,喜歡收藏建盞。

建盞大師孫建興,傳播千年建盞文化,為建窯的傳承而燒


建盞文化不但是成為了“非遺”,還成為2017年廈門金磚五國,貴賓禮盒中唯一的茶盞禮物,而且還是選用孫建興的建盞作品作為贈禮。當時這個消息一出,對於整個行業發展,都是一個非常具有鼓舞人心的消息。

建盞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宋人的人文意識和審美精神。孫建興相信建盞有一個光明的未來,而建盞的來之不易,也讓大家不約而同的維護這一成果,希望建盞越來越好。

宋韻建盞,專注建窯建盞文化傳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盞或更多建盞相關的知識,歡迎評論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