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人有三急,內急、性急、心急,內急就是上廁所,誰也逃脫不了排洩這個問題。說到廁所,最早源於我國五千多年前,那個時候上廁所可是方便又簡單,直接在路邊刨個坑就完事了,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百姓開始懂得羞恥了,於是就有了廁所,古代時期對於上廁所有挺多種說法的:春秋時期稱為“溷軒”,宋代稱為“雪隱”,清代稱為“宮廁”,這都是有些文化的人的叫法,還有個朝代將上廁所叫做“更衣”。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在我國古代,女性的地位是十分卑微的。不管是在家,還是嫁人後,都會受到一系列條條框框的束縛。但隨著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覆滅,廣大女性可謂也是迎來了一絲自由的曙光。當年,那些接觸過全新思想教育的年輕人,果斷摒棄了過去那種傳統的老舊思想。所以,就有不少人為了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努力著,女性們也將將擁有了學習知識,掌握自己人生的機會。但仍舊有不少人,心中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所以還不敢踏出這一步!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當時的廁所相當簡陋,一個坑,兩塊木板。再到漢朝,尿壺才姍姍來遲,但也只是針對男性,女性還是無法運用。那麼女性怎樣處理呢?通常女性都會隨身帶個小鏟子,然後跑到偏遠的中央挖坑撒野尿。

女生馬桶這東西直到明朝才讓發明出,剛問世的馬桶可還是備受矚目,不過女人上廁所是比較麻煩的,想想身穿長裙的她們,蹲廁所的時候,裙子不小心碰到骯髒的排洩物,讓人很是惱怒,於是就有了“更衣”的叫法,就是上廁所的時候先脫衣服,一來可以避免弄髒,二來不會在衣服上留下異味,可是每次穿脫衣服也著實是麻煩的事情。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到了明清兩朝宮殿裡,上至皇后妃子,下至各位宮女,都想到用香料來薰香除味。明代劉若愚《酌中志》記載:“東夾牆”和“西夾牆”處,“皆宮眷、內官便溺之所”。表明那個時候的廁所已經是固定的位置了。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也或許就是受此影響,據說最初民國時期,在街上是沒有女廁的。後來,隨著時代的變化,女性的地位也漸漸有了提高,才開始注意到這個問題的。所以,之後在城市的規劃上,也能夠在大街上看到女廁了。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不過,起初也會出現很大的問題。就比如說有些男子會因為長期以往的習慣,而誤入了女廁。後來,也做了很多提示,和標註的工作,這種跡象才慢慢的有所好轉。說到這裡,可能就有人心生疑問了,在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那女子都是如何解決內急呢?其實,很簡單,看完你就知道了。

古時候街上沒有女廁,女子拖著長裙是如何解決的呢?

那就是使用和我們現如今馬桶一樣的東西。不過,在過去它可不是被人們稱為馬桶的,而是名叫痰盂。可能在我們現如今的社會中,也能夠看到其身影,到它現如今的材質上也和古時候有著很大差別的。古時候製作它,大多數都是用的木頭而製成,而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可能在材質上還會講究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