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童謠

離家二十年有餘了,天真爛漫的童年,寒窗苦讀的學生時代,都是在老家度過的。每逢閒暇之餘,腦海裡湧現出母親用純樸的鄉音吟唱老家的歌謠。

在逗三歲的妹妹時,母親雙手拉著妹妹的小手,一拉一鬆的說起了~賽羅羅,打面面,我問小妮吃啥飯?涼麵條,打雞蛋,呼嚕呼嚕吃三碗。爾後又來了幾句~賽羅羅,打湯湯,誰來了,妮家姑娘,捎了點啥?狗尾巴!還有一段,賽羅羅,羅羅滾,買個小豬咱倆啃,你啃屁股我啃頭,你啃一嘴屎,我啃一嘴油!哩個哩個香!妹妹咧著小嘴,笑的如桃花般燦爛。

妹妹喜歡搬板凳,玩做火車的遊戲。母親帶著她數起了~板凳詞:板凳板凳摞摞,上面坐個大哥,大哥起來買菜,裡面坐個奶奶,奶奶起來磕頭,裡面坐個孫猴,孫猴起來作揖,裡面坐個公雞,公雞起來打鳴,裡面坐個臭蟲,臭蟲一呼隆,呼隆個打窟窿!

到了夏天,家裡的自留地種滿了黃瓜,西紅柿,豆角等,妹妹喜歡吃黃瓜,母親在給黃瓜削皮時,會不由自主的吟起了~小雞嘎嘎,要吃黃瓜,黃瓜有水,要吃雞腿,雞腿有毛,要吃仙桃,仙桃有核,要吃牛犢,牛犢剎灣,剎到天邊,天邊打雷,打你十錘,十錘告狀,告到和尚,和尚唸經,念給蜻蜓,蜻蜓一笑,全給你了(liao)!說後,順手把黃瓜給了妹妹。

弟弟和 妹妹爭玩具,總會有人哭,到母親面前告狀。這時,母親深知弟弟在造次,於是抓住弟弟的手,用手拍一下說一句~一五一十上高橋,我問小妮饒不饒,如果妹妹說饒了,就不拍打了。如果說不饒,接著說~一五一十上高山,我們一起問清官,是打是罰妮來扇,妹妹會用小巴掌打弟弟背上幾下,抹著眼淚笑。

玩三人跳繩時,有兩人搖繩,一人跳繩。搖幾下後,跳繩人要跑進去,邊跳邊說一套詞~一個小孩在河邊,兩個小孩轉一圈,三個小孩手摸地,四個小孩跑過去。如果是單人跳繩,邊跳邊說~董存瑞,十八歲,參加革命游擊隊,咚咚,槍!槍字說出來的同時,兩腿要把繩跨在兩腳前後之間。

跳皮筋的詞是~大蘋果。具體場詞是:大蘋果,圓又圓,阿姨帶我去蘇聯,我不哭我不鬧,阿姨誇我好寶寶,我們家很熱鬧,東大街,十八號,一拐彎就來到。

還有教小孩認識辣椒的詞~小白兔,去趕集,買個辣椒當鴨梨,咬一口,怪辣滴,從此不買帶把滴!

有一次,弟弟不知哪裡學幾句說五官的順口溜被母親教育了一番。當時的詞是~你的眼,像雞蛋;你的鼻子拉風酰,你的嘴,像屎缸,你的屁股會打槍!……

這就是記憶中的片段,有時真的值得回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