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古人講到儒家,一般都把儒者當成是智慧的代表,儒家也自認為,一個讀書人就要什麼都瞭解,否則便認為是可恥的,所謂的,一事不知,儒者之恥,所以,作為一個真正的知識分子,天下之事,要無所不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乃至萬物的道理都要清楚明白。只有達到這個境界,才能夠有動力,有方法, 救濟天下,南懷瑾先生對此也非常認同,他多次勸導年輕人,在最好的時間,應該不遺餘力地去學習知識,豐富自己,探索未知,只有這樣,生命才不算浪費。


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勤奮塔索,不斷拓展知識領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已經成為我們的一種民族精神,說的就是君子要自強不息,勤奮探索,從而獲得,飛龍在天,大展宏圖的機會,每一個人的氣度,知識範圍,胸襟大小都不同,如果要立大功成大業,就要培養自己的氣度,學問,能力,像大海一樣深廣才行,要夠得上修道的材料,也要像大海一樣汪洋才行,如果想讓自己的只是像汪洋大海一般,就要勤奮探索,不斷探索未知的世界。


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袁隆平,一個世人矚目的名字,他很早就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成功實現了三系雜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地使得兩系法雜交水稻研究順利進行,並且最終取得成功,他以中國科學家過人的膽識和豐富的經驗,經過不懈的奮力研究探索,使得我國的農作物育種取得了史無前例的輝煌成就,解決了無數人的溫飽問題。他發表了很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要論文,獲得多項國際大獎,被國際同行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為之奮鬥的雜交水稻事業被人們譽為,第二次綠色革命,給整個人類帶來了福音。

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成功過後,面對接連而至的榮譽,袁隆平沒有沉醉,反而堅持繼續探索,面對無數的挫折困難,沒有止步不前,依舊勇敢鑽研,在他的書房內懸掛著一首自己的七言絕句,山外青山樓外樓,自然探索永無休,成功易使人陶醉,莫把百尺當盡頭,詩詞淋漓盡致地表明瞭他探秘雜交水稻永無休止的決心。

袁隆平的一生,是勤奮探索的一生,是不斷擴展新知識的一生,正是因為這樣,他才能在世界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做學問最需要的就是這種精神,不盲目地迷信權威,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且積極地去實現它,才能真正有所成。


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反觀現在,由於時代發展,科學進步,很多現代人習慣於坐享其成,缺少了敢於質疑,敢於提問的精神,如果一直這樣下去,世界少了敢於質疑的人,那麼整個社會就會停滯不前,人類會因此退化,所以我們在做學問時,應當多想,多問,多鑽研,多探索,就像南懷瑾先生說的那樣,培養像大海一樣深廣的氣度,學問,能力,共同創造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

智慧周遍了所有的學問,就能夠救濟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