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領導表態也是有學問的

向領導表態也是有學問的

我翻水滸傳,發現儘管李逵表現的是個粗魯的莽夫,但是李逵卻在有一個大家不知道的高智商的技術,就是表態。李逵的表態學問,讓他在領導身邊逍遙自在。

李逵有三處表態堪稱經典,且具有深刻的代表意義。

一、替領導說出不他能說的話。

江洲劫法場救出宋核心後,在上梁山的路上,李逵表態的學問就開始發揮了。在革命之處,宋核心要用他的親民和民主作風來收買人心,說什麼上梁山全憑自願,不願意的來去自由,這時候,李逵拿出了他的大斧頭狂叫:“有不去的先砍下他的鳥頭!”

二、代表下屬對領導表明立場。

宋核心為了要表明自己在忠實地執行晁蓋的政治遺言,要演戲般地把梁山老大的位置讓給盧俊義的時候,李逵又開始嚷叫“早要讓位,晚要讓位,不如散夥算了!”在李逵的叫囂聲中,下屬都明白了該在什麼立場。

三、代表群眾提出眾人心聲。

當朝庭派陳太尉來下皇帝的招謗時,李逵不但扯碎招書,還揪住陳太尉、李虞候大打出手。隨行的張幹辦說你撕的是皇帝的聖旨,李逵說:“你那皇帝正不知我這裡眾好漢,來招安老爺們,倒要做大!你的皇帝姓宋,我的哥哥也姓宋,你做得皇帝,偏我哥哥做不得皇帝!你莫要來惱犯著黑爹爹,好歹把你寫詔的官員盡殺了!”說出了所有人都認為宋江這個官小的心聲。

我們能夠看出來。李逵這三次表態的意義。

1、支持權威。第一時間支持領導做出的決策。

2、表明立場。表明自己站在領導一邊的態度。

3、群眾擁護。正確代表民意給領導做出擁護。

所有的表態學內涵盡在其中,李逵一個人在三種不同的情境下,扮演的不同角色。但是在同一個事件中不同的群體也可以分別使用這三種表態。

所以在官場中,對重大事件能不能作出正確類型的表態,的確是作為一個官員的頂級權謀技術。

領導下達命令,你能不能做成不重要。討價還價不是事情本身的問題,而是態度問題,領導看中的大多時候並不是你的能力而是你的態度。

所以你的表態,就是你的態度問題的集中體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