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周光召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第一顆氫彈和戰略核武器的研究設計方面做了大量重要工作,為中國物理學研究、國防科技和科學事業的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中國科學院評

總有一些默默無聞的科學家,為中國崛起而付出一生,正如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他們無疑是最可愛的人,也是最值得我們敬仰的人民偶像。

1964年10月16日,寂寥荒漠的羅布泊上空,一個巨大蘑菇雲升騰而起,那是中國實現了核爆炸!而參與其中的科學家之一週光召,也在這一刻被歷史銘記。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為國專研物理,學成報效祖國

周光召生於1929年,高中畢業後以優異成績考上清華大學選修班。在選擇專業時,由於國家當時對物理人才的需求,他毅然選擇清華物理系,並於1951年成為著名物理學家彭桓武的研究生。

次年,全國院系開始進行調整,周光召轉入北大進行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

1957年,周光召被國家派往莫斯科杜布納聯合核子研究所,進行為期三年的高能物理研究。在此期間,他不僅提出了“粒子自旋的螺旋態”理論,還發現了“部分膺失流守恆律”,從此蜚聲中外。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當週光召知道蘇聯撕毀合同的消息,毅然選擇回國效力。當時,世界各國對於原子彈的各種資料進行高度保密,所以國內研製原子彈還處於摸索階段,經常遇到難以逾越的難關。

而唯一可供參考的內部資料來自蘇聯,裡面還有個別數據出現錯誤,但在周光召的敏銳和智慧下,成功發現並解決,從而讓原子彈的研發能得以延續。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呼籲改進院士制度,推動科學普及

1987年,周光召擔任中國科學院院長。

面對類似“一考定終身”的院士制度,以及科技界存在的問題,周光召決定領導中國科學院實行改革:實行“一院兩制”、倡導科學院與高校的結合等措施,讓原有封閉、不流動的科研體制轉變為開放、流動、聯合、競爭的新體制。

“現在到處設院士像和院士館,這實在有點過分,不利於年輕一代在科學上的成長。學術界應該是沒有權威意識的,只有在統一平等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能真正造就人才,實現科技創新。”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而且談及現如今的高考制度,周光召表明自己不一定能考得上大學。他曾經因為高考偏科而被一所大學拒之門外,後來被清華大學錄取。

上世紀90年代,由於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導致公民科學素質相對滯後,這時,周光召又站了出來,不僅領導中國科協建立起了學術年會制度,還在當地掀起了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潮,推動了科學普及工作。  

同時他也身體力行,在十多年的時間裡,親赴國內近百座城市,進行近200場科普報告。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堅持科學精神,拒絕陳規陋習

周光召曾經痛斥科技界的弊端和陋習,“做管理就不要搞科研,想搞科研就不要去做管理。”

確實,現在國內的科技界許多人做管理又搞科研,而且常常利用職務之便留下科研經費,使得真正搞科研的人沒有科研經費,讓中國科研事業的發展受到極大的影響,也導致許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紛紛選擇出國。

湖南院士周光召:留學回國搞科研,呼籲應改進院士制度、普及科學

因此,周光召曾書寫一文,呼籲革除當前科技界的陋習,不急於求成,不為名利所惑,在中國走向偉大民族復興的21世紀,培養更多的科技青年人才,才能為中國經濟打下自主的基礎,為中華文化譜寫燦爛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