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用4種語言呼籲國際社會,全世界心照不宣

伊朗外長用4種語言呼籲國際社會,全世界心照不宣


當地時間28日晚,伊朗外長扎裡夫在推特上用英文、阿拉伯文、中文、俄文四種語言,就27日在首都德黑蘭附近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遇襲身亡事件進行全球呼籲。


使用英文、阿拉伯文,都在正常認知範圍內,這一次增加了中文、俄文,頗能引起全世界的關注。這幾乎就不用多想了,意在擴大團結更多的世界力量,來抗衡某一個國家引導下的世界不和諧秩序。


當然了,儘管當前仍然沒人聲明對該事件負責,伊朗顯然心中早已經有“目標”了,環顧世界,還會有誰呢?增加中文與俄文,是為了獲取世界重要的國家支持和信心。


事件在沒有水落石出之前,正常邏輯,我們都是按照“誰受益,誰最有嫌疑”的方法去推演的,對於製造暗殺這種不光彩的事情來說,除非是“恐怖主義者”才敢宣佈對此事負責,正常國家和組織,恐怕都不敢吭聲了。


伊朗的懷疑,有沒有依據?


當然有。


伊朗外長用4種語言呼籲國際社會,全世界心照不宣


對於長期遭受美國製裁的伊朗來說,的確日子不好過。


我們也感受到了特朗普關稅的侵擾,但對於我們大多數老百姓來說,可能體會不了那麼深刻。


近日,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向媒體透露了她被美國製裁的一個細節,香港沒有銀行能給她提供服務,她每天只能用現金購買所有的東西。要知道,這是在中國的香港,並且是特區特首,都會面臨這樣尷尬的境地。


“因維護國家安全而受制裁感到榮幸”,她的講話的確令人感動,但不得不令人重新審視美國的制裁,在國際社會中的影響力,超出了我們之前的認知。


在特朗普任期,美國對伊朗的制裁再度升級。


2018年5月,特朗普宣佈退出“伊核協議”,11月美國全面恢復了包括石油制裁在內的對伊朗的次級制裁。


2019年5月,美國取消了包括中國在內的8個國家和地區對伊朗石油進口的豁免權。這不僅僅是對伊朗的進一步制裁落實,也是對我國造成不利影響,期間2000億商品貿易關稅開徵被拋出。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2018年11月之前,伊朗日產石油255萬桶,2019年5月後,日均125萬桶,作為石油貿易大國,遭遇美國製裁打擊顯然造成了重大影響。


僅僅是石油方面,當然還有“伊核協議”的盤根錯節。


伊朗外長用4種語言呼籲國際社會,全世界心照不宣


今年的10月8日,美國財政部宣佈對伊朗的至少18家銀行進行制裁,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表示,此次制裁將持續到伊朗政府停止支持恐怖主義活動及進行核試驗為止。


所以,我們再重新審視伊朗外長的推文,“為維護地區和世界的和平穩定,伊朗一直處在反恐鬥爭最前沿”,這無疑是對該項指責的有力回擊。


11月25日,美國對涉及中國、俄國的4家公司實施的制裁,其中包括對美國國家採購、美國國家援助和出口的限制,有效期為兩年。美國國務卿蓬佩奧近日表示,原因是這些企業對伊朗存在導彈方面的技術產品出口。


也就是說,在當前框架下,美國人想要制裁誰就要制裁誰,在對伊朗的次級制裁框架下,只要你跟伊朗有貿易來往,都可能遭受到制裁!


這個世界上還有公理嗎?


有!


這個公理就是美國的拳頭,而不是世界公認的規則。


在特朗普大勢已去的背景下,美國盟友以色列總理11月22日呼籲美國政府不要重返2015年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當然是喊給拜登聽的!


11月27日,伊朗頂級核科學家穆赫森·法赫裡扎德在遭遇襲擊受傷後在醫院去世,穆赫森·法赫裡扎德今年59歲,是伊朗國防部研究和創新機構負責人、首席核科學家。


作為局外人,我們稍稍迴歸一下最近兩年的新聞,尤其是最近一段發生的新聞事件兒,就能非常理解伊朗對美國以及盟友以色列的猜忌了!


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且之後開始對伊朗採取了一系列制裁,現在人家的核專家遭遇暗殺,怎麼不讓人心生懷疑呢?


特朗普任期最後一個多月,加快推進一些事情落實的意圖也太明顯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