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去年被无数人赞美的电影《罗马》终于于近期有幸来到内地的正规大荧幕,说实话小编还是颇为欣慰。这部片子没有之前票房可观的《波西米亚狂想曲》那般拥有华丽的卖相、现实传奇巨星故事改编的光环加持。我觉得它凭借的真的就是导演于电影表达上的一贯坚持与感人之余发人深思的细腻叙事,它隽永像篇需要反复品味的长文,尖锐又温柔,平和却可贵。

影片中关于墨西哥当时风土人情、社会百态的描绘都暗藏在每个镜头、每个走位里,这些东西就如早刻入导演的骨髓中一般。像我们每一个之前不了解这个国家、这座城市的人们徐徐讲述着它们的回忆与故事。

片名既是电影故事发生的主要城市名,反过来书写也构成了西语里的“爱”,故而本片的主题便于此跃于看客眼前。

孩子与枪

导演在本片中慢慢嵌入无数暗示、隐喻的细节与段落融进通俗化叙事性表达中,一边观看一边体会常常能使人忍不住会心一笑。可以说整个观影过程小编所体会到的“舒适性”是近年来少有,可见导演十足的功力。

全片规整得如同一件难得的艺术品,这种刻意营造的氛围没有带给人不适,有很重要一部分原因在于导演同时也是个乐于打破自己“规整”的人。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如在游行发生混乱的场景里,百货店内闯入了逃跑的学生和追赶他们的“棍棒队”。这个场景中突兀出现在荧幕中的枪支极度明显地冲破了整个画幅,给人直观的“尖锐”恐怖感,紧张的氛围被一下子调动起来,仿佛危险真的走出了次元,从电影里直指向每一个观者。而这之后导演给予了持枪者和女主两个人正反打的特写——那人正是之前始乱终弃的“渣男”。此刻两人的表情中的那种尴尬与紧张、无措等等情绪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一场景后,女主受惊早产并最终孩子夭折的戏份也就顺理成章走了下来。在女主前往医院的路上混乱的路况使前行举步维艰;到达医院后一步步例行检查、照章办事的冰冷询问伴着医生们看似友好实则没任何作用只在耽误时间的问候安慰。这不由使人回想起之前百货商店里的那些特写下的钟——时间是如此重要,但全都浪费在了那些的地方。

这是个注定夭折的孩子。它的诞生缘于意外,亲生父亲不打算为其负责,后来更是间接“扼杀”了它。当我们看到那支枪的那一刻,悲剧已然注定。白人们“人道关怀”的关注拯救不了它:雇主的“管家”想救它可她只是个弱小的女子,一路上除了为她们祈祷和哭泣什么也做不了,她有良心却力不从心;医院的人们只能按章办事,流程的繁琐与实际操作最终在事态的处理上都成了无用功,那些关怀温柔却听来反显无力又残酷。

小编到底不了解墨西哥,无法判断“孩子”的隐喻是否更多,但它的存在与逝去所表达的东西绝对值得所有人去深思。

车与家

电影里还有一个令我久久难忘的一个“梗”——车。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一开始雇主一家的丈夫回家时开的是一辆华丽的“宽头”福特,派头十足,小资家庭身份一下就凸显了出来。他开着他的“战车”一派潇洒地开进自己家的大门,但有意思的是车体实在过大,无论他如何小心翼翼还是不断刮擦碰撞。在“庞然大物”面前相对起来变得狭窄的门扉墙体碰撞和地上散落的狗便便夹击中“横冲直撞”、“野蛮前行”,丈夫才艰难地到了“家”。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但很显然丈夫对这个“家”的热诚并不大,他急着逃离。我们在片中并不知道他逃离的具体原因,只知道他似乎有婚外情打算抛弃妻儿。他离开“家”,留下他的豪车和“狭窄”的“家”。这里丈夫与“家”给人更多的是象征意味,丈夫的逃离更像是白人文明与墨西哥原住文明不能调和下的一种表象,车与墙壁的碰撞更是直接展现。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后来被抛弃的妻子显得有些歇斯底里,却在知道女主怀孕后还是好心地开车带她去医院检查。一路上她神行焦躁不安,不出意料地她出了“事故”——忘记了自己车身的过于宽阔问题,直直挤入两车的空隙中,结果尴尬的卡住。到达医院时,我们看到车门两端从头到尾清晰拖着得四条长漆刮痕。

不得不说,电影里关于这辆汽车的戏份充分发挥了导演的幽默天赋,在缓慢严肃的叙事中有效地调和了故事的氛围与节奏,使人笑过之余还能觉出点悲伤与玩味,足见影片的生活感十足。

后来妻子在重重地心理建设之后毅然决然换掉了那辆华而不实的福特车,换了一辆更轻便实惠的小车。

从海边有惊无险回城的路上,所有人都透过新车的车窗望着窗外。前路等着他们的不得而知,大家有着自己的不安与惶恐,但幸而家人还在身边,所以依旧可以互相依靠、共同前行。这辆新车将带着她们开始新的生活,也许无法回到过去的“好日子”可也是在依靠着每个人去精心维持的“真实的生活”。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这里个人与社会的印记再次合流,可以展开联想的空间很大。

这大体也是导演本身对于白人文明与原住民文明相处的态度,只有互相迁就包容才是共生共荣之道。这是导演为墨西哥指出的道路。虽然有些老套,但在这里却分外有说服力。这就是优秀叙事的力量。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影片的最后,回应片子开头,大家回到了“家”,镜头回到院落、那个楼梯、那条狗。女主沿着楼梯缓缓走远,影片如同它安静地开始般安静地结束。一切似乎发生了又没发生。

一时间小编脑海里响起《飘》里的那句话“Tomorrow is the other day”。

从枪、孩子、车的角度看《罗马》,严肃又温柔的力量

如此隽永、如此感人,电影无声地赞美了那种在质朴人身上的韧性与善良、勇敢。就算她们身上也有些劣根性、有时候容易被欺骗、被伤害,导演也通过一些段落向我们批判了这些,但我们还是更多感受到来自导演对她们发自爱与欣赏,这种情怀使得这部电影沉重却温暖、平缓又充满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