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李治八個兒子生平簡介

唐高宗李治在位時,由於武則天飛揚跋扈,李治的後宮嬪妃較少,史載只有9人。生有8個兒子,其中七個慘死,可謂是唐朝皇帝中最不幸的一位。

唐高宗李治八個兒子生平簡介

長子李忠(643-664)字正本,生母為宮人劉氏。貞觀二十年封為陳王,授雍州牧;李治即位後,將李忠過繼給王皇后;永徽三年,冊立為皇太子;顯慶元年,王皇后被廢,武則天為後;因李忠非嫡生,被廢黜太子降封梁王,授梁州都督,遷房州刺史。顯慶五年,因私自加強王府防禦,被廢為庶民,遷居黔州,囚禁於李承乾舊宅;麟德元年,中書令許敬宗陷害李忠謀反,被賜死,時年22歲。神龍元年,追封燕王,追贈太尉、揚州大都督,陪葬於乾陵。

次子李孝(?—664)生母為宮人鄭氏。永徽元年,封為許王;永徽三年,授幷州都督;顯慶三年,累遷遂州刺史;麟德元年去世,贈益州大都督,諡號悼。神龍初年,追贈許王、司徒、益州大都督。

三子李上金(?~690年)生母為宮人楊氏。永徽元年,冊封杞王,遙領益州大都督,歷任壽、漉州刺史,後被武則天免官,安置於澧州;永隆二年,復起授沔州刺史。武后攝政時,李上金歷任蘇、陳、隨州刺史、檢校太子左衛率,改封澤王。載初元元,被武承嗣和酷吏周興誣告謀反,李上金自殺於獄中;神龍元年,追贈司徒、益州大都督,陪葬於乾陵。

唐高宗李治八個兒子生平簡介

四子李素節(648-690)原名李廉,字素節,生母為蕭淑妃。李素節自幼聰明好學,深得唐高宗寵愛;永徽二年,封為雍王,拜雍州牧,後遷岐州刺史,改封郇王;蕭淑妃被武則天害死後,李素節被貶為申州刺史。乾封初年,李素節被誣陷患病不能上朝,降封鄱陽王,安置於嶽州;嗣聖元年,改封葛王,後進封許王,授舒州刺史;天授元年,被武承嗣和周興誣告謀反,縊殺而死,時年43歲,以庶人之禮安葬,家人流放雷州;神龍元年,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許州刺史、許王,陪葬於乾陵。

五子李弘(653-675)武則天長子,是唐朝第一位死後被追封皇帝的太子。李弘非常孝順,寬仁,深受唐高祖寵愛;永徽六年封為代王。顯慶元年,冊立為皇太子;上元二年,猝死於洛陽合璧宮綺雲殿,時年23歲,追贈孝敬皇帝,以天子之禮葬於恭陵;神龍元年,唐中宗上廟號義宗;開元六年,撤銷義宗廟號。

唐高宗李治八個兒子生平簡介

六子李賢(655-684)字明允,武則天次子。李賢容貌俊秀,舉止端莊,才思敏捷,深得唐高宗喜愛;永徽五年,受封潞王;上元二年,太子李弘猝死後,冊立為皇太子,曾三次奉命監國,受到武則天猜忌。調露二年,李賢被誣陷謀反,廢為庶人,流放巴州;文明元年,武則天稱制後,李賢被酷吏丘神勣逼令自盡,終年29歲;垂拱元年,恢復雍王爵位;神龍二年,追贈司徒官爵,以親王禮陪葬乾陵;景雲二年,追諡章懷太子。

七子李顯(656-710)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曾兩度為帝,在位時間:683年-684年、705年-710年。初封周王,後改封英王;章懷太子李賢被廢后,李顯被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即皇帝位,武則天臨朝稱制。光宅元年,被廢為廬陵王先後遷於均州、房州等地;聖曆元年,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在通天宮復位;景龍四年,被韋皇后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終年55歲,諡號

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廟號中宗,葬於定陵。

唐高宗李治八個兒子生平簡介

八子李旦

(662-716)初名李旭輪、李輪,唐朝第五位皇帝,武則天第四子。李旦自幼謙恭好學,精通書法,初封殷王,後歷封冀王、相王、豫王,領洛州牧;嗣聖元年,李旦即位後,武則天垂簾聽政;天授元年,武周建立,李旦被降為皇嗣;聖歷二年,復封為相王,囚禁於宮中,曾參與神龍政變,實現大唐光復;景雲元年,平王李隆基聯合太平公主發動唐隆政變後,李旦再次成為皇帝,李旦二次為帝后,寵信太平公主幹政,與皇太子李隆基爭權;先天元年,李旦被迫禪位於皇太子李隆基,稱太上皇;開元四年,李旦駕崩,享年55歲,諡號玄真大聖大興孝皇帝,廟號睿宗,葬於橋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