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復壯,廣西十棵古樹被選中,其中有桂林的這一棵

搶救復壯,廣西十棵古樹被選中,讓“枯木逢春”須解除過度保護(附視頻)

一株古樹,就是一段歷史。在古樹名木生長的千百年中,一些古樹由於生存環境惡劣,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而另一方面,一些古樹卻被所在村落敬為“神樹”“風水樹”,受到過度保護而瀕臨死亡。日前,記者從自治區林業局獲悉,根據國家林業與草原局《關於開展全國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的通知》的要求,廣西作為全國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省區,由廣西林科院作為技術支持單位,在全區範圍內選擇8個市的10棵古樹(多為千年古樹),開展搶救復壯工作,讓古樹煥發生命活力。

被寄生植物蠶食 ,千年古樟樹奄奄一息

“它已經不如當年了。”在桂林市靈川縣譚下鎮下大江田村,一棵“病危”的千年古樟樹牽動著村民的心。74歲的蘇樟記在樹底下仰望,盼望著有一天它能恢復枝繁葉茂。

今年清明節期間,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來到下大江田村,在村頭樹下見到了陪孫子玩耍的蘇樟記。

“自打我出生起,它就是蔽日遮天的樣子。”回憶時,蘇樟記滿臉笑容。

眼前的這棵古樟樹,樹高38米,主幹需7人張開雙手才能圍攏。靈川縣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韋凡介紹,經過千百年的生長,古樟樹的樹根在地底下縱橫交錯,隨著冠幅延展。

這棵古障樹的樹根生長之處,是平整的水泥道路,以及各種健身器材。蘇樟記告訴記者,古樟樹周邊的樹池已有上百年,近兩年村裡在古樹周圍平整道路,修建停車場。千年古樟開始大量掉樹葉,樹上寄生的蕨類植物幾乎霸佔了它所有的營養。

搶救復壯,廣西十棵古樹被選中,其中有桂林的這一棵

下大江田村的千年古樟樹,只有個別枝條上吐新芽,其餘枝條被寄生蕨類蠶食。 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 張文卉攝

清明時節本該是樹木吐露新芽的季節,可這棵古樟樹上只有個別枝條冒出嫩葉,其餘樹枝上爬著密密麻麻的蕨類。蘇樟記說:“希望有人能救救它。”

廣西林科院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梁瑞龍告訴記者,目前這棵古樟樹已經被列入廣西全國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中,將會實施搶救措施。

短短數月,千年南酸棗樹恢復碧綠

根據我區第二次古樹名木普查結果,廣西保存有14萬株古樹名木,其中樹齡在千年以上的古樹就有400多株,這些“活化石”就是廣西生態優勢的具體體現。作為自然的一部分,古樹逃脫不了生老病死。

何謂“復壯”?簡單地說,就是採取搶救性措施,加強對古樹名木的管理和養護來延緩古樹名木的衰老。

梁瑞龍介紹,在融水苗族自治縣融水鎮三合村三合屯,有一棵千年南酸棗樹,生長於村寨中央。2018年7月,梁瑞龍前去查看時,其樹幹基部已經出現了腐朽,樹枝有枯枝,根上的地面被堅硬的水泥板封蓋。

搶救復壯,廣西十棵古樹被選中,其中有桂林的這一棵

復壯前,千年南酸棗樹枯枝明顯。 梁瑞龍攝 “這無形中妨礙了根系生長,也影響古樹吸收水分、養料和空氣。”梁瑞龍介紹,地面全面硬化是導致這棵南酸棗樹長勢衰退的主要原因。2019年底,當地村民集資,最大限度地破除地面硬化,換鋪肥泥,鋪裝草皮。

搶救復壯,廣西十棵古樹被選中,其中有桂林的這一棵

復壯後,千年南酸棗樹恢復生機。 梁瑞龍攝

2020年4月1日,梁瑞龍再返此屯時看到,才短短几個月,這棵南酸棗樹已滿樹蔥蘢,長勢良好。

破除樹池地板,還古樹生長空間

記者瞭解到,長期以來,我區一些鄉村群眾由於缺乏古樹保護知識,“過度保護”現象嚴重,包括在樹基建樹池、地面水泥硬化等,導致古樹生長衰退乃至死亡。對它們的過度保護,反而成了最大的傷害。

今年4月13~17日,梁瑞龍前往南寧,百色,崇左,玉林等地市,查看了7棵古樹,它們雖然已被保護起來,但多數存在樹池小影響生長的情況,狀態堪憂。

在下大江田村,記者發現另一棵未掛牌的古樟樹已被厚厚的蕨類植物覆蓋,沒有一葉新芽。據瞭解,在進行古樹調查時,這棵古障樹就已經枯死。

根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關於開展全國古樹名木搶救復壯第二批試點的通知》要求,2019年12月,自治區林業局在全區各市縣開展復壯古樹推薦工作。截止2020年1月14日,全區共有10個市31個縣(區、市)報送了43株古樹。由廣西林科院組織技術力量進行復壯古樹篩選工作,選擇其中的10株作為復壯示範樹。

記者瞭解到,10株示範樹分佈於8個市10個縣(區),有南酸棗、樟、黃葛榕、見血封喉、翠柏、重陽木、槐樹、高山榕等8個樹種。其中,有1株國家一級保護樹種(翠柏)、1株二級保護樹木(樟樹)、1株見血封喉(廣西重點保護植物),還有廣西唯一的1株野生翠柏(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十分珍貴。

梁瑞龍表示,古樹復壯,必須解除過度保護,拆除樹池,破除水泥地板。在這個過程中,技術人員需要反覆與村屯群眾溝通,向他們宣傳古樹名木保護的科學方法,取得他們的認同。希望通過這10株古樹的搶救復壯工作,能推動全區古樹名木保護工作的進程,使這些綠色的“活化石”重新煥發生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