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1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又到一年一度風清景明時節,梨花風起,點點哀思。

無意間,瞥見單位清明節職工請假表,好傢伙,竟有1/3多的人返鄉,理由無非四個字“回鄉掃墓”!

有的跨市,有的跨省;有的高鐵,有的飛的。再看新聞,清明被國家定為法定假日後,旅客輸送量年均增長10%以上,航空公司竟一票難求。

千里迢迢,匆匆趕路。原來,除了紛紛春雨,還有紛紛歸人!

記得年幼,每逢清明,爺爺都要帶上我們幾個小孩去掃墓。山草野徑中的墳塋裡,葬著爺爺的爺爺、爺爺的父母——雖然我們素未謀面。

而那時,我們總能碰到達伯,兩家親人的墳塋緊挨著。

他是家中獨子,早年赴外省高校任教、娶妻生子、事業有成。十多年前,父母雙亡後,他基本不回鄉過年了。唯獨每年清明,不遠千里,總得返鄉。雖然他也已步履蹣跚、雙鬢斑白!

去年清明,我返鄉給爺爺掃墓,又碰到了達伯。

我頗有疑惑:“您年紀也大了,為什麼每年還要堅持回鄉掃墓呢?”

  “侄子呀”,他站在他父母的墳前說,“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2


電影《尋夢環遊記》裡說,人的一生會死亡三次:

第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刻,從生物學角度來說死亡;第二次:是舉行葬禮的時候,這一刻你的身份將會在這個世界上抹除;第三次:是這世界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死亡。這一刻將是真正的死亡,從此不會有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


掃墓途中,爺爺肩扛鋤頭、手拎祭品,邊走邊講祖輩的陳年往事——他們如何來到這個山村,如何遭遇亂世如麻,如何遍嘗人世苦楚,如何艱辛創業起家,如何不幸離開人世。

年年講、年年復,一遍一遍,永不厭煩。

冬去春來,草木萌生。

待到砍枝鋤草、翻溝培土,隱沒在山林間的舊墳頓然一新。此時,爺爺以極其神聖的表情,擺上祭品,鋪上麻紙,點燃紙錢,引導我們相繼跪拜,口裡唸叨著請祖先保佑之類的話。

末了,還會燃一掛鞭。大山深處,紙菸四起,鞭炮聲此起彼伏。

正是,清明幾處有新煙,滿坡哀思與塵埃。

因與祖輩並不相識,小孩們自然談不上感情,也沒什麼哀愁。反倒因為這種肅穆莊嚴的滿滿儀式感,覺得好玩、新奇、興奮。

每次掃墓歸來,爺爺總要意味深長叮囑我們:“我講的這些古,你們要牢牢記在心裡”。而我們,總似懂非懂點點頭。

當《尋夢環遊記》的主題曲《remember me》響起時,我想起當年爺爺叮囑的話語,男兒淚竟奪眶而出。

如今,爺爺早已作古。他講的那些古,我也早已忘卻。唯有和爺爺生活的點滴,竟恍若昨日。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3


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這是哲學的三大終極之問。

從哪來?靜立塋冢默然,你便會追尋到這個答案。

你來自父母,父母來自祖父母,祖祖輩輩,總會有根,總歸有源。

開枝散葉。枝再繁,葉再茂,扎向大地的根,只有一處。

這就是融入血脈中的眷念,是我們的來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這樣的季節,總會牽動幾許思念、幾許哀愁。你會不由自主想起很多人、很多事,可能也只是幾聲離別時的切切蟲鳴,一縷農家黃昏的裊裊炊煙,半點夜深幽夢裡的婉然音容。

生者尋根,葉落歸根。有人煙處,必有血脈傳承。難怪有人說,清明節就是中國的感恩節!

在國外漂泊多年的意大利青田總商會前會長姜文耀,每年清明,不遠萬里,漂洋過海,攜家眷回鄉掃墓。他說:“我們這一代華僑,對祖國和家鄉的感情最深,我們是從這裡走出去的,不能忘本!”

國學大師季羨林6歲離家求學,90高齡還回鄉掃墓,撲通一下跪倒在父母墳墓前,不住磕頭。回京後,他寫下長達2.4萬字的《故鄉行》,說:“娘啊,這恐怕是你兒子最後一次來給您掃墓了,將來我要睡在您的身旁!”

青年散文家林蕭坦言:“爺爺今年八十多歲了,奶奶眼睛也失明好幾年了。每當想起爺爺撐著一根柺杖、提著竹籃獨自行走在荒野之間,他佝僂著腰身在墳頭上扯雜草的情形,我的眼淚不由簌簌而下。”

前幾天,90高齡的新疆老人趙寶學坐著輪椅去給父母掃墓,“我今年九十歲啦,歲月不饒人,也不知道還能再來幾次,來一次就少一次了”,老人伸手摸了摸墓碑,低聲說:“爸媽,兒子來看你們了。”

慎終追遠、歸宗溯祖,是族譜上一頁頁一排排泛黃陌生的名字;再遠,是華夏民族、是堯舜禹,是元謀人、是山頂洞人,是非洲大陸幾隻古老的猿猴,是浩瀚星辰裡的一塊隕石裡孕育的生命之源。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趙寶學老人坐輪椅給父母掃墓)


04


到哪去?

靜立塋冢默然,你同樣會得到答案。草長鶯飛,清明有雨。萬物靈長,有生有死。

唐伯虎《桃花庵歌》“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紅樓夢《好了歌》也唱:“古今將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沒了”。

不管是誰,多麼偉大,這世間終將忘記你的存在,“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樣一想,很多事自可淡然、豁然、悠然、樂然、坦然。

清明時節,教我做人。清潔、清廉、清淨,無非一個清白;明事、明禮、明法,無非一個明白!清白明白之人,自有清風拂面滌心,自有明月皎潔般的真善美。

紅塵滾滾、功名利祿,如果你過於執著、拿不起放不下,為權、為錢、為名、為情黯然神傷,不妨清明時分去掃墓。

那裡,自有另一種答案,讓你心如止水、超然物外!清爽做人,清白做事,足矣!豈能事事如意,但求無愧於心!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5


我是誰?

當你明白了“從哪來、到哪去”,“我是誰”似已豁然開朗!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你是人子(女),你是人父(母),你是人夫(妻),你是華夏血脈,你是人類赤子。

難怪有人說,清明祭祖,彰顯的是一種血脈的傳承和責任。

來到這世間,你安身立命,擁有自己的角色,承擔相應的責任。

要珍惜和父母子女的緣分,“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漂泊在外,記得常回家看看,“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要珍惜夫妻之情,“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要珍惜身體、時光和朋友,惜緣惜福,知敬畏懂感恩,“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是責任、是感恩,是哀思、是心靜,是思接千載、神遊萬仞,是傳承、是教育。清明,更像一種精神。

我有一個同事,每年清明回鄉,一定要帶上自己的小孩。祭祖之時,全家人肅然默立,他會將早已寫好的祭詞朗聲誦讀。那一刻,天地和時間同時靜止,小孩竟也沉默。

他說,這種難得的經歷,讓小孩慢慢知曉了血脈的延續,懂得了生命一代代傳承的使命,體味了責任、禮儀和感恩,這比言傳一百遍更有效。

潛移默化、身體力行之中,小小年紀的他,深深領會了“百善孝為先”的道理!

因小見大,由此及彼。這可能也是嶽姓族人非要去杭州忠烈祠,兩岸三地非要去黃帝陵,人民群眾要去烈士陵園的原因吧!家國情懷,也寄寓於這清明的一跪一拜的祭奠之中。

沒有誰是一個孤島。當你將自我置身於宇宙中各種千絲萬縷的聯繫中時,你就一定能找到自己的方位!

清明為什麼安慶人要回鄉掃墓,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06


有人說,清明是一種迷信舊俗,我不贊同;有人說,清明是一種浪費形式,我不贊同;有人說,距離太遠,乾脆在網上團購300-500元一次的掃墓服務,我不贊同。

很多人,瑣務纏身,無法返鄉。但請記住,如果有條件了,即便人在天涯鬢已斑,也定要多回鄉掃墓,回一次少一次!實在沒條件,心底亦可過清明,畢竟,裝在心裡勝過一切。

耳畔不由得又響起達伯的話:“人這一輩子,只有站在這裡,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將向何處!”

梨花風起正清明。今年你回鄉掃墓了嗎?和你同行的是誰?你又在思念誰?

作者:景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