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漸老去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頤養天年

剛剛看完一則視頻,是關於家庭糾紛調節的電視節目。面對調解員,求助的老人未語淚先流。在老人斷斷續續的訴說中,我們對事情經過有了大致瞭解。

老人和兒子兒媳生活在一起,可是,前幾天,兒媳非得把公公攆出去,不讓老人在家裡住。理由就是兒媳認為自己是二婚,公公瞧不起自己。

面對調解員的求證,公公特別委屈,還原了事情的經過。那天中午,老人從地裡幹活回家,看到兒媳婦的孃家媽來了,就抓緊上前打了招呼。親家不鹹不淡應了一聲,轉身就進了閨女的屋子。老人洗了洗手,就開始吃飯。兒媳婦她們已經吃完午飯,所以老人吃的是剩飯。

就是這口剩飯,老人還沒有吃完,兒媳婦就氣勢洶洶問罪來了,你為啥給俺娘甩臉色,你是不是瞧不起俺。一通質問,把老人問得雲裡霧裡。老人被問急了,就去屋裡問親家,大姐,為啥說俺對你甩臉色?親家躺在床上假寐,並未搭話。兒媳婦堅持說公公給孃家媽甩臉子,就是看不起她。說啥也不想和老人在一個院子裡住,非要讓老人搬出去。


逐漸老去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頤養天年


老人的兒子太老實,一直拖到三十多歲,才說了這個二婚媳婦。為了給兒子娶媳婦,老人可以說是傾家蕩產。無論如何,也算是了卻了老人的心事。兒媳婦進門後,老人就主動搬到了小廂房去住,把正房讓給了一對新人。老人的通情達理,並未換來兒媳婦的以禮相待。就是這間小偏房,兒媳婦現在也不讓住了。老人無地可去,在鄰居家藉助了兩天後,只能找來了電視臺的調解員。

面對調解員的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老人的兒媳婦油鹽不進,不為所動。就是咬定老人瞧不起她,非得讓公公搬出去。如果公公不搬出去,她就離婚,說著就去拉她老公的手,走,咱去離婚。她的老公,老人的兒子,一個唯唯諾諾,一言不發的男人。調解員問老人的兒子有啥想法。兒子半天不說話。把調解員逼急了,質問兒子,你爹和你媳婦,你選擇誰?兒子猶豫半天,走向媳婦,拉著媳婦的手說,你別走。聽到這句話,調解員崩潰落淚。


逐漸老去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頤養天年


都說養兒防老,兒子不成器,受罪的還是老人。真想在這裡告訴老人們,不能因為兒子找媳婦困難。就什麼樣的女人都往家劃拉,比兒子沒媳婦的更痛苦的事,就是將一隻母老虎引進了家,這是何苦呢。而父母沒有條件的選擇和退讓,只能將整個家庭推向更痛苦的萬丈深淵。

觀看視頻的過程中,面對飛揚跋扈的兒媳婦的無理取鬧,我的手一直在顫抖,氣的不能自已。

現在農村家庭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兒子一結婚,老人就立即把正房讓給媳婦住,老兩口住到偏房中去。我們不禁要問,含辛茹苦,滿懷期望養大的兒子,忍心讓自己的老爹老孃住到偏房中去,每當夜深人靜時,正屋裡的兒子能心安理得的睡著覺?兒子兒媳的福分能壓得住正房的堂堂正氣?

曾幾何時,人們的倫理道德日漸衰退,是社會發展太快,人們的思想跟不上腳步;還是父母教育失敗,已經讓我們忘記了千百年來的尊老美德?

從十月懷胎,到呱呱墜地;從蹣跚學步,到青春年少;從求學工作,到娶妻生子。這裡面的哪一步,離開了父母的含辛茹苦;這裡面的哪一件事,離開了父母的嘔心瀝血?


逐漸老去的父母,為什麼不能頤養天年


夜深人不靜,我們是否捫心自問,父母將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上,對我們傾盡所有,毫無保留。可我們拿什麼去回報?造成眼前的一切,也可能是父母教育的失敗吧,不懂得感恩,不懂得付出,只是一味的無止境的索取,也算是對父母的一種報復吧。

朋友們,但凡我們還有一點人性,請善待我們的父母。畢竟,羊羔還知跪乳,烏鴉還懂反哺,畜牲尚且懂得感恩,難道我們畜牲都不如了嗎?不要等到“ 子欲養而親不待時”,再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