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遇到陳菊,她一臉誠懇地說:“智森,遇到龐建國、秦儷舫,一定(要)幫我感謝,過去在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時,他們很照顧我,是好朋友。”龐建國和秦儷舫是國民黨籍臺北市議員,我確有轉達。
但今年從蔡英文辦公室秘書長卸任時,陳菊自負地表示,她一生沒國民黨的朋友,意思是“鄙視黑金、志潔如菊”。或許位子不同,對朋友的定義也不同?
2018年民進黨九合一選舉挫敗後,賴清德認為蔡英文拼連任必敗無疑,與其政權輪替,不如自己披褂一搏。他在去年3月18日黨內初選登記前一天,尋求同為“新潮流”的大姐陳菊支持,身為蔡英文幕僚長的陳菊數次說會力挺,賴清德上車前,還不安心地問陳菊:“菊姐,你真的不會為難?”陳菊用閩南語說:“三八兄弟,我沒挺你要挺誰?”說完,兩人大擁抱。
賴清德登記後,才知眾叛親離,民進黨中央與派系玩掉他的手法,不知羞恥且明目張膽,這在蔡辦自稱被黑客攻擊流出的密件中,有詳實記載。
以陳菊的經歷及輩分,當“監察院長”綽綽有餘,但這位子有條“必須超脫黨派”的鐵律,偏偏陳菊全身充滿黨派色彩。為減輕色彩,蔡英文押了國民黨籍的黃健庭來平衡,可謂“陳菊捕蟬,黃雀在後”。
陳菊必須離開蔡辦,否則天天碰到她的“三八兄弟”、臺灣地區副領導人賴清德,豈不尷尬?在體制排序中,正副領導人之下就是“五院院”,“考試院”管文官,提名“教育部長”出身的黃榮村正好;“司法院長”兼“大法官會議”主席,由法律學者許宗力出任;“行政院”是蘇系掌門蘇貞昌,“立法院”交“正國會”掌門游錫堃,陳菊是新潮流實際掌門,讓她接掌“監察院”有些勉強,所以早安排了後門,這後門就是“人權”。
防疫期間,只要看蔡當局如何凌虐陸生、臺商、陸配及“小明”,就知民進黨沒人性到匪夷所思。陳菊曾是“臺灣人權促進會”會長,這給蔡英文鋪了個哏──把蔡辦臨編的“人權委員會”改隸“監察院”,並在去年6月完成草案送“立法院”審查,再由民進黨掌控的“立法院”於12月10日通過,這天是國際人權日,也是"美麗島事件"40週年,意義重大;今年1月8日,“大選”前三天,由勝券在握的蔡英文公佈。
最臨門一腳的是,6月6日罷韓,菊軍聯合罷韓團體,飆得近94萬張罷免票,遠比韓國瑜得票數89萬張更高,蔡英文樂不可支,果然大菊為重啊!
作者為臺灣資深媒體人董智森,本文發表於臺灣《中時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