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引言:

在歐洲,甚至在整個西方世界,羅馬都是一個關鍵性要素,值得所有人的重視。羅馬不僅是西方歷史上疆域最為廣闊的帝國之一,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創造了一個文明,一個偉大的文明。羅馬在文化和物質兩個層面都深刻的影響了西方社會,甚至是東方。

羅馬城和其他文明的都城不同,他更像是整個世界的縮影,似乎這個城市就象徵著整個世界。奧維德說:"羅馬就是世界的神廟,他是真正的國際化都市,羅馬市民就是世界公民"。因為在當時的羅馬城,無論你是什麼民族,無論你是什麼信仰,都能收到一套完整制度的保護。這樣的包容性,在整個世界歷史當中是也是數一數二的。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古羅馬城廢墟

古羅馬繼承了大量希臘文化的傳統,羅馬人對於希臘的文學和藝術也是推崇備至。可這並不代表羅馬人自身文明的不足,羅馬的拉丁文此後的西方世界都是上流社會的語言,所有人都以說得一口流利的拉丁文感到驕傲。而羅馬的法律制度,也根植在今天整個社會當中,滋養著所有人的思想。只要你是一個歐洲人,你就是一個羅馬公民。

不過一個國家的制度千千萬萬,如果你不是專門研究羅馬法的歷史學家,沒有必要一條條的去研究。作為一個有教養的門外漢,我們只需要選取其中最有特色的,拿來把玩欣賞一下,來一次智力上的奇幻冒險,就足夠了。那接下來,我們就從羅馬最有特色的"公民權"制度入手,管中窺豹一下羅馬制度的精妙。

公民權是羅馬持續發展的關鍵性要素

馬基雅維利是因為他的著作《君主論》,讓中國人得聞他的大名。不過馬基雅維利還有一篇著名的經典,卻是很少普通人聽過的,那就是《論李維》。而這本書,也是世界歷史上公認的政治學經典之一,並不比《君主論》遜色多少。馬基亞維利在《論李維》一書中,明確說過提出了對於羅馬的推崇。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佛羅倫薩著名政治家——馬基雅維利

馬基雅維利認為:古希臘和古羅馬之所以會陷入停滯狀態,甚至會陷入毀滅,根源就在於他們對於異族的不寬容和敵意。這一點就連古希臘最博學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都難以倖免。而羅馬雖然一直在向四周擴張,羅馬軍團的鐵蹄征服了一塊又一塊的陌生土地。但是羅馬並沒有因此而變得傲慢,反而給其他民族留下了一條安全通道,用公民權給予異族希望。馬基雅維利這個觀點,也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贊同。

羅馬殖民擴張的過程並不是一味的蠻幹,而是一個將羅馬的文化與傳統移植到殖民地的過程。每到一個殖民地,羅馬的文化和當地文化都能融為一體,這樣一來好像並不是羅馬在主動擴張,而是世界在羅馬的土地上不斷的發展。這樣的羅馬就跳出了所謂的殖民國家的範疇,而步入了偉大的序列。因為其他的殖民國家往往太過看重自己的文化傳統認為其他文明都是低劣的,而羅馬卻繼承了亞歷山大帝國的傳統用包容的心態吸納各個被征服民族,是自己的制度與文化和世界接軌。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他也是亞歷山大大帝的老師

而公民權就是羅馬文化的具體體現。被征服民族之所以和征服民族有那麼多的矛盾,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被征服民族得不到應有的尊重。本來人家日子過得好好的,你憑藉武力打破了原來的平衡,這也就算了,你還把他們當作更低一等的人來看待,哪個人受得了。所以一旦羅馬放開了公民權的口子之後,其他被征服民族就有了盼頭,被征服地區的穩定性就得以大大提高。

羅馬的包容與多元使他成為一個世界性文明

隨著羅馬疆域的不斷擴大,羅馬軍團走到哪裡,公民權就跟到哪裡。隨著公民權逐漸的開放給各個民族非意大利人和非羅馬人就成為了羅馬行政體系當中的特點。有很多人可能會感到疑惑這樣一來土生土長的羅馬人在帝國當中的佔比不是會越來越低嗎?難道就不擔心這些被征服民族一旦佔到了大多數之後,把羅馬帝國給吞併了嗎?

不過我認為,這並不是羅馬的敗筆,反而正是羅馬制度的高明之處。後來的羅馬,外族人士的比例的確是在不斷擴大,而且羅馬高層的位置上外族人的生意也是越來越多。到了三世紀的時候,大多數的元老院成員就已經不是意大利人了,而是來自於其他形式其他民族的人。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古羅馬元老院

不過羅馬的精神和我們現在認為的民族主義是有巨大差異的,羅馬人本身就在追求族群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當然有很多羅馬人都存在鄙視所謂"蠻夷"的情況,但是更多的,大家的共識是沒有不能通過同化和吸納的民族。說白了意思就是,所有的文明都有自己的亮點,而且同為人類,大家都是可以講道理的。羅馬作為更優越的文化,其他民族也會有意識的學習羅馬好的地方。

那些蠻族也能變得更加文明,能穿上羅馬人的衣服,總之其他的民族都會逐漸的被羅馬化。事實正如他們所料,很多被征服民族的人民,到後來都真心實意的為自己是一個羅馬人而感到驕傲,他們適應了羅馬的生活方式之後,忘掉了自己以前的風俗,忘記了自己以前的語言,不僅學會了拉丁語,而且還成為了穿長袍的族群。羅馬並沒有我們現在腦海中根深蒂固的民族主義,反而他們放棄了成見,擁抱開放,擁抱所有的民族。正是因為羅馬的這些特質,所以它超越了一般的地域性文明,成了一個世界性帝國。

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是羅馬的新開端

羅馬開放公民權是一個相當穩健的過程,從一開始開放給說拉丁語的民族,到後來給予凱爾特人公民權,最後公民權也開始授予更加偏遠行省的人民。這樣的舉動無疑是正常的,如果驢子稍微動一動就能吃到頭頂上的胡蘿蔔,那麼這個胡蘿蔔帶來的愉悅值很快就會消失。像羅馬這樣逐步的開放公民權,就能最大限度的維持制度的穩定。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古羅馬皇帝——卡拉卡拉

212年,是整個羅馬帝國的轉折點。

因為在這一年皇帝卡拉卡拉宣佈羅馬帝國所有人都獲得了公民權。這個舉動在歷史書上被認為是羅馬帝國衰落的開始,因為這樣一來原本拼命表現的被征服民族,就失去了目標。而原本那些拼死拼活才獲得公民權的人,也會感到不滿。這樣一來就造成了帝國內部的分裂,為羅馬帝國的衰落埋下了種子。

不過啊也有歷史學家提出了另一派的觀點,這些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政策只不過是對於之前的收尾,更多的是一個象徵意義。卡拉卡拉的這個舉動表達了羅馬帝國的統一和氣度,更加表示了羅馬人民的偉大。而且這樣一來,我馬就能吸納更多的人進入這個體系,這對於羅馬之後的發展是有利的。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印有卡拉卡拉頭像的銀幣

不過這個觀點說服不了我,因為公民權這個制度本身就是羅馬開放性的表現。以前的羅馬就像是一個水壩,一點一點的釋放出上游的水,這樣下游就可以一點一點的吸收。而卡拉卡拉的普發公民權行為,就像是一口氣把整個水壩開閘放水,這樣一來整個下游都有可能被這股洪水給淹沒。公民權普發之後,被征服民族就失去了盼頭,人性都是得隴望蜀的,成為公民之後他想要的就會更多。

評價

羅馬作為一個疆域龐大的世界性帝國,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對之後歷史的改變,何況羅馬是這樣的一個特殊的帝國。羅馬繼承了古希臘的優秀傳統,使得古希臘的璀璨文明並沒有就此消失在歷史長河當中,反而煥發了第2次生命。這給西方世界後來的第2次文藝復興留下了珍貴的火種,而羅馬作為當中的中介也是功不可沒。

但是這邊代表著羅馬最大的功勞就是一個二道販子,它存在的意義就只是將希臘的文明搬運的後世,與此相反羅馬本身就是一個不遜於古希臘的璀璨文明。羅馬城和其他文明的首都都不一樣,其他國家的首都,是這個國家的縮影。而羅馬城不一樣,他是整個西方世界的縮影。無論你是什麼民族,無論你是什麼信仰,你在羅馬城當中都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可以保護你。

如何評價羅馬帝國的衰落?“普發公民權”是盛世的轉折點?

羅馬公民

雖然羅馬看起來像是一個殖民國家,他的許多行為也和殖民國家的行為非常相似,但是由於羅馬的包容性,他就從普通殖民國家的行列當中脫穎而出,蛻變成了一個世界性的文明。羅馬雖然一直都在擴張,但是羅馬人並沒有因自己的軍事能力而感到傲慢,反而是給其他被征服民族留下了一條安全通道。這條安全通道就是羅馬的公民權制度,所有被征服民族的人民只要真心認可羅馬的文化,併為此付諸行動,就能得到公民權的授予。

這樣一來就給所有被征服民族的人民留下來一個盼頭,人就是這樣,一旦有了希望就不會想著反抗。到了後來,羅馬皇帝卡拉卡拉普發公民權則是公認的羅馬帝國的轉折點,有人認為普發公民權正是代表了羅馬的制度發展到了一個頂峰,是對以前的一個大收尾。不過我卻認為,普發公民權就是羅馬走向衰落的一個轉折點。因為人總是慾壑難填的,拿到公民權之後想要的就更多了。

不過不管怎麼說,羅馬對後世的所有帝國來說都是一個絕佳的範本,無論是羅馬的政治制度,還是羅馬衰亡的原因,都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去鑽研。也許羅馬的滅亡就是他留給我們最後的禮物吧!不過啊一個文明的興衰參與的變量肯定不止我們說的這麼多,所以作為有教養的門外漢,我們一定要時刻牢記不能以偏概全,這是我們讀歷史的時候要時刻謹記的。

參考文獻:《千年帝國史》、《羅馬的遺產》、《羅馬帝國衰亡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