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楚天都市报记者周萍英 通讯员赵峰 周大龙 董军

1988年,20岁的吴继农从江汉油田技工学校机加工专业毕业的时候,大概从未想过自己会成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湖北省技能大师、中国石化集团技术能手、湖北省知识型员工、荆楚工匠,拥有个人技术创新成果150多项,获得国家实用专利3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那时,他刚分配到原油田开发处生产准备大队加工车间成为一名车工,最朴素的心愿,就是“干出点样儿来”。

一项成果节约作业费用4800多万元

32年来,吴继农经历了设备、技术的多次升级换代。1999年车间引进了2台数控机床,为了能尽快掌握数控机床的精准操作,他把常用的200多个编程指令代码背的滚瓜烂熟,还根据数控系统的不同,摸索出加工产品所对应的8种对刀方法。随后还自学了caxa、solidworks等办公和绘图软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产品设计、制作。2001年4月,他被单位特聘为工人技师。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江汉油区采用抽油泵采油,由于受泵筒、柱塞限制以及加工件应力集中、地层出砂严重的影响,极易造成柱塞断脱。有专家曾断言:“江汉油井地下情况复杂,抽油泵断脱是必然的,不好解决。”

看着堆放在废料堆上的断泵,吴继农萌发了发明“防断式抽油泵”的想法。

“防断式抽油泵”也是2010年成立的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第一个项目。那时,他所有的时间都耗在这里,画图纸、做试验、去井场跟踪观察,争分夺秒的,别说休息,就连晚上做梦都要说几个数据。经过不断改进,他设计出的“防断式抽油泵”结构合理、加工简单,且抗拉强度提高近35%,使平均年维护性作业井次降低47.8%。自2010年推广以来,下井3000多台次,完全取代了传统抽油泵,累计节约作业费用4800多万元,该成果也获得三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一个工作室完成350项革新

随着油公司体制机制建设的深入推进,2016年12月28日,江汉油田成立了采油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新的单位为吴继农这样的创新人才,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搭建了施展才华的舞台,吴继农更加地刻苦钻研,潜心技术攻关,他针对油田开采捞砂作业成功率和效率降低的开采困境,吴继农主动请缨,完成了“自动开启式捞砂泵”的研制,在王78-9井创造了两项油田记录,突破3000米油井捞砂难的技术瓶颈,累计下井120井次,成功率100%,延长了油井检泵周期,提高了采油时率。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吴继农通过“难题分析讨论”专题课分享创新经验,给不同专业的技师压担子、定课题,带领技师们一起进行技术攻关。他为大家“量身”制定学习计划,自创了一套“人人过关”的培训体系,以“每天学一招、每周一专题”的方式开展技能提速。同时在各站(队、车间)开展导师带徒手把手传帮带,建立微信学习平台分享创新经验,激发了员工特别是技术骨干的创新攻关热情。

吴继农创新工作室:挥洒智慧,一线工人创造350多项革新成果

吴继农说:“虽然我们整个工作室学历不高,都是从一线走出来的技能工人,但是他们非常好学,把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的工匠精神传承下去,才能体现创新工作室的真正意义。”

目前,工作室成为油田首个集车、钳、铆、电、井下作业等八个专业为核心的工作室,培养各类技能人才达252人,其中培养出7名高级技师,1名采油工艺专家。先后有4人被评为中央企业技术能手,8人获得中石化技能竞赛金奖。2019年,江汉油田荣获中石化井下作业专业业务竞赛团体总分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包揽湖北省井下作业职业技能竞赛前7名。他们先后共同完成了350多项革新成果,34项国家专利,104项成果在油田得到推广应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