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縮水淨利下滑 瀚華金控出售小貸公司

本報記者 石健 北京報道

瀚華金控(03903.HK)小貸業務出現急剎車。

近期,瀚華金控公告2019年度業績,2019年,瀚華金控營業收入12.5億元,同比降17%;淨利潤2.93億元,同比下降10.8%。

不久後,瀚華金控再度公告出售旗下子公司黑龍江瀚華互聯網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黑龍江瀚華小貸”)100%股權,出售價格為3.59億元,目前黑龍江瀚華小貸股權已經發生變更。

公開資料顯示,瀚華金控旗下小微信貸產品包括快消貸、佳業貸、金稅貸、集群貸等。2019年,瀚華金控小微信貸業務貸款月均餘額37.07億元,同比下降29.6%。小微信貸業務分部計提資產減值損失1億元,上年同期數據為1.2億元。受此影響,2019年全年,瀚華金控營業收入為12.5億元,相較上年同期下降17%;淨利潤為2.93億元,同比下降10.8%。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年來,瀚華金控一直在謀求業務轉型,尤其是將小貸業務中的個貸轉型為對公貸款業務。那麼,此次出售小貸公司意欲何為?作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小貸業務是否還將繼續作出調整?

業績下滑

2019年,瀚華金控曾對其部門業務進行調整,集團拆分成四大業務部門,包括夥伴金融業務集群部、小微信貸業務部、資本投資及管理業務部及其他分部。

但是,特別成立的小微信貸業務部並沒有就此帶來業績增長,尤其是其中的信貸服務管理資產規模,持續縮水。截至2019年6月30日,信貸服務管理的資產規模為39.8億元,與2018年12月31日管理的資產規模47.11億元相比降幅為15.5%。截至2019年12月31日,小微信貸業務部信貸服務管理的資產規模為37億元,資產規模再度縮水8%。對於資產規模縮水,年報顯示,由於新增外部債務資金和即將到期債務資金之間無法完全做到無縫銜接,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利用業務回款沉澱資金,並逐步償還外部融資,使得可以用於投放的資金減少,致使信貸服務的貸款餘額下降。

在業績方面,2019年,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實現稅前利潤2.19億元,與2018年的2.41億元相比下降9.3%。由於信貸服務資產規模下降,引起2019年淨利息及手續費收入減少1.6億元。以及信用服務資產規模上升引起信用服務相關的淨利息及手續費收入增加8900萬元共同影響所致。同時,2019年,小微信貸業務分部實現淨利息及手續費收入4.93億元,與2018年的5.72億元相比下降13.3%。

《中國經營報》記者通過採訪貴陽、南寧、重慶、瀋陽等地瀚華金控旗下小貸公司證實,目前各公司主營產品均為快消和房產類等供應鏈金融產品。根據年報,截至2019年6月30日,佳業貸業務餘額為27.47億元,儘管在規模上較上年同期減少了7.75%,但佔信貸服務資產餘額的69%,相較2018年12月31日的業務佔比比重63.2%,提高了5.8%。此前,瀚華金控曾公開表示,佳業貸產品有足額的房產作為抵押,逾期風險相較很低。

雖然瀚華金控小貸業務逐步轉型為快消貸等對公業務,但是通過2019年中報和瀚華金控旗下小貸公司的訴訟案件可以發現,個貸業務產生的逾期問題仍未得到完全解決。裁判文書網數據顯示,瀚華金控旗下的重慶市瀚華小額貸款有限責任公司涉及金融借款合同1029件,四川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川瀚華小貸”)涉及民間借貸糾紛398件,南寧市瀚華小額貸款有限公司涉及借款合同糾紛205件。

瀚華金控小貸業務一方面要面臨過去個貸業務因不良攀升而引發的逾期問題,另一方面模式變革也在承受經濟、市場因素的考驗。

出售小貸公司

就在公佈2019年業績不久,瀚華金控公告稱,瀚華金控及其全資附屬公司如瀚華資產等(以下簡稱“賣方”)與深圳釩鈦、廣州法柯、廣州凌秋及廣東利俊(以下簡稱“買方”)訂立協議,據此,賣方同意有條件出售而買方有條件同意購買黑龍江瀚華小貸100%股權,總價為現金人民幣3.59億元。天眼查平臺顯示,目前黑龍江瀚華小貸股權已經發生變更,但是公司名稱沒有變化。

對於為什麼出售黑龍江瀚華小貸,瀚華金控公開表示,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疫症暴發,威脅全球金融市場的前景及增加經濟萎縮的風險,董事認為出售事項為集團提供良機,精簡集團業務分部,更善用集團的財務資源於其金融服務業務以及加強集團的現金狀況,以應對即將來臨的經濟不明朗狀況。

記者注意到,就在兩年前,瀚華金控還曾加碼收購小貸公司股權。2018年3月29日,瀚華金控以合計人民幣約1.85億元收購了多方轉讓的四川瀚華小貸共約24.28%的股權,收購完成後合計持有四川瀚華小貸約85.71%的股權。

公告稱,小企業貸款為該集團的一個關鍵業務分部,四川瀚華小貸為公司步入中國小微貸款行業投資的第二家公司,併為集團於往後年間成功擴大其小微貸款業務的期初基礎。四川瀚華小貸一直以來為集團的重要成員公司,且為集團小微貸款業務分部的財務業績作出重大貢獻。

不過,僅兩年的時間,瀚華金控就開啟拋售小貸公司模式。據統計,目前瀚華金控旗下還有8家小貸公司,對於其他小貸公司未來處境如何以及小貸業務是否還會做出調整等問題,瀚華金控向記者表示“目前不便接受採訪”。

牌照優勢弱化

瀚華金控一直在追求“全牌照”發展之路。

僅以小貸牌照來看,截至目前,小微信貸業務分部由瀚華金控旗下分佈於重慶、成都、天津、瀋陽、南寧、貴陽、南京及深圳的8家小額貸款公司,其中,位於重慶、四川、瀋陽、深圳的小額貸款公司已獲得了網絡小貸牌照。此前,黑龍江瀚華小貸也是其中一家持有網絡牌照的小貸公司。對於這些小貸公司的創立緣起,上海立新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功告訴記者,“因為小貸公司受到不準跨區域經營和融資槓桿1.5倍的限制,所以很多公司都開始實行多地註冊制度。”

梳理過往可以發現,瀚華金控對小貸業務青睞已久。早在2014年瀚華金控赴港上市之際,瀚華金控董事長張國祥便公開表示,“本次所募款項將有70%用於小額貸款業務的擴展,20%用於融資擔保業務發展,剩餘10%用於其他投資。”此後,瀚華旗下的小貸公司曾一度有13家之多。

雖然出售黑龍江瀚華小貸,但是面對近三年千家小貸公司的“退市潮”鮮明反差,瀚華金控的小貸業務仍然具備一定規模。年報數據顯示,2019年末,瀚華旗下小貸公司合計貸款餘額37億元,同比減少了10億元。受累小貸業務連環縮水的還有擔保業務,2019年,擔保費及諮詢費收入同比下降7.4%,主要因為小額貸款產品擔保淨收入下滑錄得630萬元,縮水超90%。

擴張小貸規模的同時,2015年開始,瀚華金控發力綜合金融平臺,大力拓展擔保、保理、融資租賃業務。2018年,進軍助貸市場。不過,上述業務仍然沒有為瀚華金控帶來更多收益。值得注意的是,瀚華金控在主動調整擔保結構,如持續加大信用風險相對較低的債券擔保業務,另外,瀚華金控正在大力發展供應鏈金融,通過與多家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為其上下游企業提供擔保服務。但該業務也未能改善公司業績。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相較消費金融、第三方支付等高門檻牌照,小貸牌照更容易獲得,使其成為各企業佈局金融業務的第一步。不過,近年來,受高稅負、低槓桿以及過高的保證貸款比例等諸多因素制約,國內小貸公司的發展面臨諸多困境。線下業務模式已經錯過了行業風口,科技進步與模式進化都在消解牌照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