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口吃跡象?彆著急,聰明的父母先這樣做

口吃俗稱“結巴”,是一種牽涉到了遺傳基因、神經發育、心理因素和語言行為等諸多方面的複雜的言語失調問題。很多父母發現自家孩子有口吃跡象後,立馬手忙腳亂,不知道是該去醫院還是語言矯正機構,生怕耽誤了治療時機讓孩子痛苦一生。

孩子有口吃跡象?彆著急,聰明的父母先這樣做

其實,我們要知道一件事:絕大多數語言發展期的口吃問題是可以在自然生長條件下或通過輕微的外界輔助得以恢復的,其中只有5%演變成真正長期性的語言障礙。

因此,父母在發現孩子有口吃現象時,大多數情況無需過分擔憂。但口吃症狀若是持續發展,除了求助醫院和語言矯正機構外,父母也應當採取適當措施,幫助孩子早日恢復健康。

孩子有口吃跡象?彆著急,聰明的父母先這樣做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口吃?

到目前為止,口吃的形成原因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論。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2-5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的高速發展期,在他們試圖組織比較複雜的語句結構時,發音和構音系統的協調能力趕不上自身的思維能力,從而出現“嘴不跟腿”的情況。

孩子有口吃跡象?彆著急,聰明的父母先這樣做

在這裡需要注意的是,家長在平時如何區分語言正常發育孩子的語句不流暢和真口吃呢?其實二者的區別還是較大的:

語言正常發育的語句不流暢表現為詞語之間的停頓、嘆詞的使用、自我糾正以及對一些短語的重複等;真正的口吃則是對某一簡單音節的重複、停頓,摻雜無意義字音,“拖長音”,發音阻塞,甚至一個字都很難說出來。

比如說一句話,語言正常發育的孩子這麼說:“你昨天到(停頓)那裡——哪裡去了?”口吃兒童則是這麼表達的:“你……你……你……昨天到哪裡去……去了?”

這樣一看,是不是一目瞭然,二者之間的差別還是不小的。前者只需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稍加引導和糾正就好,後者則需要專業矯正機構進行干預了。

孩子有口吃跡象?彆著急,聰明的父母先這樣做

雖然不少研究都顯示,絕大多數口吃兒童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愈,但也有一部分發展成頑固性口吃的個例。結合我國的人口基數,我國大約有1200-1500萬名口吃患者,群體非常龐大。

那麼,從幼兒時期的口吃是因為哪些原因發展成頑固性口吃的呢?

1、 遺傳因素

醫學證明,口吃是具有遺傳性的。孩子的家庭成員若是有人存在口吃的毛病,那麼下一輩人中出現口吃的幾率也較高。

2、 性別

因為語言能力是有性別差異的,女孩的語言能力總是比男孩要發育得更好一些。據統計,男孩口吃的發生率是女孩的3-4倍。

3、 年齡

若孩子在3歲6個月以前出現口吃,那麼自愈的概率會比3歲半之後出現口吃的孩子要高一些。

4、 持續時間

如果孩子出現口吃問題,家長卻沒有及時發現及糾正,讓口吃情況持續半年以上,那麼孩子自愈的概率會大幅降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