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前半生,当兵卫国二十多年,算是尽忠;后半生,回家孝敬双亲、陪伴家人,算是尽孝、尽责。


  •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2001年,在军营呆了二十多年的我,终于要转业回家了。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转业,对我来说,早有思想准备。从军二十多年,四十出头,官至副团,不被重用,难上台阶。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即然在部队没有发展,那就按妻的外婆说的,回家与家人好好过日子吧。再说,官再大,退休不过一老翁;钱再多,每餐不过三碗饭;房再大,睡觉不过三尺宽。人生百年,白驹穿隙,稍纵即逝,何必把自己的一辈子搞得那么辛苦、那么累。

但转业的命令真正下来,我又感到有点突然,有些慌,想了许久,思了多日,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好自己和家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不能在外奔波了二十多年,到头来还领着妻女过着吃糠咽菜的日子。

从军营到地方,从军人到老百姓,是每个军人人生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转业的路,选择几多。由于选择失当而遗恨终生的事儿没少闻。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2000年起,军委颁布的新的军官转业安置办法,给转业军官提供了两种选择:

一是计划安置,即由国家统一安排。其实,这一办法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党和政府历来强调军队干部是国家干部队伍的重要补充部分。计划安置,在相当一个时期十分管用,确保了转业军官转有所养、转有所为。但随着商品经济特别是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发展,转业军官安置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选择计划安置,万一安置不好,严重影响下半辈子的生存、生活。

二是自主择业。即对选择自主择业的转业军官每月发放一定数额的退役金,确保他们在生活无忧的情况下有更多的选择。但这与退休又有差别。如果是退休,国家和军队要解决退有所居、退有所养等问题。如果身体不好,或有一技之长,或有家庭背景,或家乡经济条件差,或对计划安置没把握,拿退役金不失为万全之策,起码来说有一笔固定的收入,即使不能择到业,靠退役金也能生活下去。

我该怎么选择?我广泛征求人们的意见。

在政府部门工作过的人劝我,还是有单位好,个人的政治生命和各种福利体现在有组织和单位上,有组织和单位才能有权力和利益,才能有所发展,生活才能跟上节拍。当今社会,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单位和组织,办什么事都难;

在企业工作过的人则对我说,还是领退役金吧,现在社会竞争那么激烈,国有单位效益普遍不好,计划安置风险性太大,选择自主择业,不工作了,每月还有确保温饱的退役金,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妻对我说:你当不当官我们无所谓,但你才四十出头,经商做生意不是你的强项,找个单位发挥你的特长,比呆在家里强。再说你在部队师一级政治机关工作了十五年,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又是副团职军官,属重点安置对象,进个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没问题。还有,你撰写了那么多文章,有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很快适用地方工作。这些都是你计划安置的优势。如果像你这样一个野战师的宣传科科长还存在安置难的问题,那就说明我们的军转安置政策真的出了大问题。

与妻生活多年,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听老婆的,少犯错误”。经反复思虑,权衡得失,我选择了国家对军转干部的计划安置。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曾想用这些获奖证书和军功章作为转业回地方安置的敲门砖)

当时有人劝我留在广东,说广东的收入高,气候好、发展机会多。

我不是不想留在广东。在广东卫国戍边二十年,早已把这儿当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改革开放,广东的经济发展走在了全国各省市(区)的前列,从个人的发展机会、增加经济收入和提高生活质量上看,留在广东会比回江西老家要强。还有,留在广东,可以借助部队及转业在广东的老领导、老首长的力量在我的安置上打招呼、出把力。从天时地理人和看,我留在广东会比回家乡强。但最终我还是选择回江西老家。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我当时是这么考虑的:前半生,当兵卫国二十多年,算是尽了忠;后半生,回家孝敬双亲、陪伴家人,算是尽孝、尽责。

当兵在外二十多年,亏欠父母和妻女的实在是太多了,每每想起,都禁不住黯然泪下,我想要用下半生后好好地孝敬二老、弥补与家人分居造成的伤害。特别是父母年纪大了,体弱多病,他们到了该有人照顾和陪伴的年纪了,他们又不习惯随我在外地生活,我回去,可以时常陪伴在他们身边,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让他们的晚年不再孤独和寂寞。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家乡虽说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但物产丰富、生活费用较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近80%,又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最大的客家人聚散地,有独特的风俗民情,在这样的环境里生活,人容易满足,幸福指数较高。

我始终认为,人生的物资追求有一个定数。人不能背负过往的一切,更不可能得到所想要的一切。适当地放弃,有时比坚守更需要勇气。四十多岁的人了,转业回地方图的就是过好自己与家人下半辈子的生活。

2001年4月1日,离队的前一天,科里的战士赖凌、胡烨、陈同胤在赖炎明的带领下,把我的行李送到驻地汽车站托运。看到一件件朝夕相处多年的生活、学习物品离开居住多年的营房,我的心里十分难受。我知道,这一搬走,就意味着二十多年的军营生活彻底地结束了。虽说我在军营的历程坎坎坷坷,但大好的青春年华都奉献在这儿,美好的时光曾在这儿度过,军营培养了我,锻炼了我,让我的人生增加了宽度,生命增加了厚度。不论怎样,此时此刻,都有点眷恋不舍。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离队的那天上午,我与新来的科长交班,并与科里的同志作最后一次交心。中午,潮州冬泳协会的朋友们在海鲜楼为我饯行。晚上,我登上汕头至武汉的列车回家。

在列车启动的一刹那,蓦然回首军营的方向,此时没有了眷恋,只想早点回家,回到亲人的身边。阅尽铅华,此时方知家是永远的港湾。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晚上11点30分,列车在浓浓的夜雾中驰入家乡的火车站。在熙熙攘攘的人潮中,我独自提着行李最后一个下车。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夜色栅欄,我站在渐渐冷清下来的站台上,睹景生情。遥想当年,当年欢送我参军入伍时,锣鼓喧天,鲜花飞扬,如今,却是在夜深人静中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地灰溜溜地回到家乡。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夜风迎面扑来,让我感到阵阵寒意。刚迈出站台,就打老远看见因胃溃疡大出血刚出院、脸色憔悴的妻子牵着营养不良但十分可爱的女儿、手持着鲜花气喘吁吁地朝我这儿奔来。

看到她们笑盈盈地向我挥动着鲜花,女儿还大声喊着我的大名。我猛然鼻子一酸,赶紧背过身去,抑止不住地像孩子似得哽泣了起来。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多年的分居生活给他们造成了许多的精神和生活痛苦。妻子为支持我在部队工作、支撑这个十分寒酸但不失温暖的家,坚忍地承受了一切艰难困苦,在漫长的岁月中给我无私的关爱和坚强的支持,终于把身体拖垮了,拖病了。因为分居,女儿从小学二年级起就独自一人从赣县县城每天起早贪黑往返十多公里到赣州中心城区上学,中餐和晚餐仅以快餐面当饱,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缺乏父爱,给孩子的身体和身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本以为通过我的努力,他们吃得这些苦可以得到回报,生活条件会有大的改善,但如今我转业了,这种回报和期盼成了泡影。我,不但没给她们带来任何荣耀和希望,现在却让她们为我前途和就业开始了新的担忧。

回到家,在没有得到地方工作的时候,这是我人生的一个空白点,也是最苦恼和最动荡的时期。不用上班了,脱离了紧张有序的军营生活,每天过的是一样的生活,说的是一成不变的话题。过去我的生活很有规律,早上和晚上去河里游泳,白天上八小时的班,业余时间除了在家看书、写作,偶尔与朋友相聚、打打牌,从不曝饮曝食,每晚十点准时入睡,睡眠质量一直很好。转业后,我每晚都为找工作的事苦思冥想,久久不能入睡,好不容易在收音机的催眠下入睡了,中途又常常被分配不好的恶梦惊醒,常常凌晨四点多,拿着收音机,一个人到空无一人的荒郊野外步行。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我又重新拾起荒芜了十多年的爱好——围棋。为打发时间,每天除看书、写作外,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摆棋谱、对奕之中,很专一,也很入迷。围棋,古人称为狐棋,意思是说迷入这个领域的人很难自拔。其实我学围棋还是十几年前的事,那时也正处于个人命运变革的关键时期——1985年,百万大裁军,所在的部队解散了,我面临着去哪儿的问题。当时没了教学任务,整天无所事事,内心十分苦闷,于是战友们发起下围棋运动,好友还特地送了一付围棋给我,当时的我也沉迷之中下得天昏地暗。1986年,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围棋热潮才渐渐消退,棋子也叫妻子带回家中。这一放就是十五年。如今把它拿起,是否说明了又一个轮回?

5月2日上午,接到多年没有联系现在深圳工作的战友老李的电话。人生充满变数。最没有条件留在广东而且是深圳特区的他,今天却在深圳扎下了根,而且干得风生水起。而最有可能留在广东的我,却回到了江西。老李能在深圳扎下根,最大的特点就是他没有退路,除有一个退伍士兵的身份和能写新闻作品外,没有任何保障的资本。一个人没有心理包袱,到哪儿都是讨口饭吃,只要敢闯,不行可以重来。这样说不定就能闯出一番天地。而我,可供选择的路多,心理负担重,患得患失,反而受制于人。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回到家乡多日,我常在苦思:转业分配该找什么人?去哪儿好?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自己应当怎样努力?父母是一介平民、哥弟工薪一族,亲戚朋友没有一个当官的,官场上一个熟人也没有。思来想去,发现自己除了撰写和刊发的一大摞作品外,没有什么外部的资源可以利用。一想到这,我的心情便沉重起来,痛苦起来。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为打发和排泄郁闷和痛苦的心境,我经常带上食品去郊区登山,一个人行色匆匆地穿行在人迹罕见的深山密林中,天天长达十个小时左右,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身体的疲乏和劳苦来忘却眼前的烦恼和痛苦。在深山密林中孤独穿行时,不停地反省自己,反思二十多年来的军营生涯,思考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生活目标。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半年多的时间,我把家乡四周的山峦、山峰踏了数个来回,同时通过不断地反省和深思,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升华,心境变得十分豁达,身体也锻炼得十分地健壮,在分配问题上也想开了:大不了自主择业,重新拿起笔做个自由撰稿人。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6月的一天,我给上初中的女儿送书,在环城路偶遇多年没见、现在地方工作的老战友。他听说我转业了,便问转业的志向?择业上有什么优势和要求?

我把自己的特长向他一一作了介绍:在师政治机关工作十六年,有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熟悉机关公文,经办和参与过各种会议和活动,有较好的文字功底。在转业去向上,最好能去对口部门。我一直认为:如果一个人位置不当,用他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工作的话,就会在永久的卑微和失意中沉沦。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老战友听后说,好!有这样的条件我们帮你穿针引线。当晚,老战友在一家档次不低的酒家作东,请来在地方工作的几位朋友,酒过三巡,把我隆重推出。参加晚餐的朋友都年过半百、曾在部队战斗生活过,战友感情十分浓厚,他们表示愿助一臂之力。餐后,我执意要付餐费,老战友不高兴地说:“我也当过兵,知道当兵的苦楚,经济上并不宽裕,再说我报销顿把饭的权力还是有的,何必要你掏这个腰包。”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第二天,在仅有一面之交的朋友引导下,到市委某部拜访。向主要领导汇报不到5分钟,因领导要开会,我们便退了出来。离开时,我把多年发表的作品和撰写的文章留了下来。

这样短暂的见面,很难说出实质性的话题,对此,我不抱有任何希望。有人劝我给有关领导送礼,他们说,这年头不送礼难以办成事。

我是贫寒人家子弟,从小穷怕了,从军多年,夫妻又分居两地,也没有什么积蓄。再说妻女多年来跟着我没有过上几天安稳的日子,当兵二十多年还没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父母年纪大了且体弱多病,要用钱的地方很多。要我拿出抚养妻女和赡养老人的钱来送礼,实在下不了这个决心。再说办这类事,钱少了,别人瞧不上,办不成事;钱多了,我的家庭承受不起.........。犹豫来矛盾去,一直没有去有关领导家走动。这也是我多年来仕途发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1年10月底,市里转业干部分配的名单出来了,把我分在了曾拜访过的市委某部门。

当年刚从部队转业的心态和旅程

备注:回到家乡的第二年,凭微薄的转业安置费和住房补贴(计十多万元)在家乡中心城区当时最好的地段、新开发的商品住宅小区给妻女购置了一套100多平米的住房,开始了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平静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