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導語:

東西方藝術在很長的歷史時間內都是各自平行發展,很少有交集,原因是原來各個國家地區的相對獨立,也是東西方藝術所反映的東西方文化本質和哲學思維的根本不同,

比如在繪畫中,西方藝術從希臘羅馬時期就一以貫之追求寫實,追求色彩外觀上的裝飾性,但東方藝術是含蓄的,重視留白的運用,重視追求內涵而不是逼真的刻畫,所有東西方的藝術語境存在天然的區別,在很長一段世界內幾乎無法交流發展。

但從近代以來,世界上的各個地區的聯繫日漸緊密,商貿往來頻繁,自然也促進了文化的交流互鑑,日本的浮世繪遇見了西方的印象主義繪畫就是一個例子,浮世繪是日本江戶時代形成的一種民間風俗畫,產生的時間較近代,其表現形式和繪畫思想對傳統日本繪畫無疑是一種革新,印象主義也是這樣,對文藝復興以來的傳統古典主義藝術進行很多方面的突破,但在早期發展中,還是難以完全跳出西方藝術的約束,而當浮世繪傳入西方,新穎獨特的東方美學思想拓寬了印象派畫家的想象空間,提供了在技法,構圖等多方面的借鑑,使印象主義發展了新的階段。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1浮世繪

一、 具有現代氣息的浮世繪

1、 浮世繪的產生背景

日本的江戶時代經濟發展良好,社會財富累積多,以工商業起家的市民雖然還是處於社會的平民階級,但其擁有的財富甚至超越了一部分武士階級,物質生活的提高促使他們追求更好的精神生活,促進了他們對藝術的追求,而在此前,藝術是貴族階級專享的,但他們欣賞藝術時,更重視感官的滿足,而不像傳統貴族,重視提升精神境界,在此基礎上,浮世繪就應運而生了。"浮世"最初是佛教用語,指人的生死輪迴和萬千世界的虛無縹緲,浮世繪最初是描畫青樓妓院的男女生活的豔俗畫,也有一部分對歌舞表演,舞臺佈景的描述,後來題材又拓展到以單獨人物為主的肖像畫,描繪自然風光的風景畫,花鳥畫,浮世繪本身也從花街柳巷的豔情作品逐步發展為奇異獨特的一門畫派。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2浮世繪

2、 浮世繪對繪畫傳統的和突破

浮世繪最初用毛筆描繪,也叫作"肉筆浮世繪",但由於早期是作為一種通俗藝術在市民中廣泛流傳,所以用筆繪畫逐漸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便改成了用木刻印刷,稱之為"木刻浮世繪"。浮世繪反映的是市民階級的生活,題材關注日常平民生活,這對傳統的日本繪畫是一種突破,傳統日本繪畫受中國的水墨畫影響很深,線條飄逸而精簡,色彩寡淡,追求恬淡,空寂以及超然,題材也多以自然山水為主,浮世繪絢麗豐富的顏色,變形誇張的人物描繪,滿足了市民階層的視覺需求,反映了現實生活人真實的物質需求,精神渴望,這與傳統的超然世外的表現風格也是截然相反的。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3浮世繪

二、 印象主義發展遇到的侷限

1、 西方印象主義的興起

印象主義成形於19世紀早期,是對文藝復興以來流行的古典主義繪畫的反叛,早期的印象主義畫家認為古典主義風格的繪畫過於刻板,總是執著於一絲不苟地去刻畫事物的外在形象,但忽視了畫家的內心感覺,所以印象派畫家強調在繪畫中表達最直接的,感性的觀感,他們最初使用的形式就是對瞬間的光影的記錄。西方繪畫對光影關係是非常重視的,但傳統繪畫重視的點是利用光照射下產生的明暗關係來使畫面更逼真立體,但印象派關注的點在於不同光源的照射下物體有不同的形態顏色,帶給觀者的瞬間觀感是不同的,早期印象派畫家以捕捉瞬間光影來打破傳統繪畫的刻板,企圖以短暫易變的場景表現畫家的主觀感情。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4《日出印象》

在1874年莫奈的一副《日出印象》在巴黎的一次畫展中舉行,畫面聚焦於清晨日出時分的海面,陽光從海平面升起,照亮海中漂浮的航船,但畫家選擇了正對陽光的位置,眼前的航船就因為逆著光看過去模糊不清,只留下了一個大概的輪廓和暗沉的色彩,陽光照在水面朝四面八方反射,水中航船的陰影因為水面的晃動破碎不堪,整幅畫面的色彩,線條都顯得比較散亂,尤其是對於強調規整,逼真的古典主義繪畫來說,於是當時的批評家紛紛嘲諷這幅畫,稱其連物體的形狀都畫不清楚,只能畫出一個大概的印象,所以戲稱其為印象主義。但沒想到後來印象派畫家認為這很符合他們的作品,也自稱印象主義。

2、 印象派畫家的困境

我們從早期印象派畫家希望達到的繪畫效果和其使用的繪畫方式,可以看出其中的一個矛盾,就是印象派畫家寄希望於在畫面中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但只能通過描繪瞬間場景這樣的方式,這可以打破古典光感的僵硬和固化,但對於表達主觀情緒和感受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5印象派作品

也可以看出,印象派畫家一方面希望打破古典主義的繪畫模式,但一面印象派畫家就是在西方古典繪畫的氛圍中成長的,西方的古典繪畫在照相技術產生之前可以說是用來來記錄重要歷史事件和宣揚時代精神,由於發明了焦點透視法,固定在一個視點,一條視平線,一組滅點,這使西方繪畫的構圖十分依賴客觀實體,畫家沒有按照自己的想象安排畫面中的人物,實物和背景的經驗,並且對於人物,實物的刻畫,雖然在光影上有突破,但對物體的比例,輪廓線處理,構圖上不敢進行太多的嘗試,

這也說明如果不接受新的,顛覆性的繪畫思想的洗禮,產生於古典繪畫的印象主義繪畫不大可能完全顛覆古典繪畫。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6印象派作品

三、 浮世繪的西傳

1、 浮世繪西傳的歷史背景

在19世紀中期,江戶幕府在美國軍艦的威脅下籤下了《神奈川條約》,日本迫開放港口與外國通商,浮世繪隨著日本的商品大量留向西方,浮世繪雖然對傳統的日本的繪畫是一種反叛,但其也保留了日本繪畫,東方繪畫的特點,

就是平面的畫法,隨心所欲的構圖模式,明顯且不加修飾的輪廓線,還帶著自己創新的誇張,怪誕的表現形式,對人體比例的大膽的扭曲以及濃烈,具有衝擊力的大色塊。這種奇異的,帶有古老東方味道和近代反叛氣息的繪畫風格馬上吸引了一大批西方畫家的目光,其中印象主義畫家更是在這種極其新穎的繪畫形式中找到了自己繼續發展印象主義的靈感。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7浮世繪

2、 印象派從浮世繪中得到的創作啟示

浮世繪以普通市民生活為創作的主要題材,這給了印象主義畫家靈感,因為文藝復興以來的繪畫題材還是圍繞著歷史事件,貴族肖像,宗教故事這幾個方面,而這幾個方面畫家所能傳達的主觀感受是非常有限的,畫作體現的主旨一般也非常固定,如果著眼於日常生活,那麼必定可以增加畫家創作的自主性,也能更鮮明地反映畫家的主觀情緒。印象派畫家直接走出了畫室,把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街道,樹木,花叢,度假的行人等裝進自己的畫面,浮世繪中的庶民文化影響到了西方繪畫,使得畫家更多地觀察簡單的日常生活,展現市井風俗。比如西斯萊的《洪水中氾濫的小舟》,德加的《舞女》,雷諾阿的《煎餅磨坊的舞會》等。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8舞女

日本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素材也出現在西方繪畫裡,比如馬奈在《左拉畫像》中放入日本的屏風和以摔跤為主題的浮世繪,莫奈的《日本女人》中牆上有一把顯眼的日本風格的扇子,它被放在畫面的重要的位置,可以看出莫奈對其的重視,這也是印象派作家對於浮世繪的致敬,和對日本文化的喜愛。浮世繪在題材上的一個特點就是系列性,即同一題材或者同一主題作品的一個系列,印象派受其影響也產生了系列性作品,如莫奈的《乾草垛》系列,《睡蓮系列》。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9乾草垛系列

四、 浮世繪鼓勵印象主義在技法上進行創新

1、 平塗法創造物體突出輪廓線

西方印象主義繪畫發展的一個趨勢是試圖從錯視、立體,追求逼真的三維效果中解脫出來,而回歸對平面性的效果的經營之上,其歷史原因是照相技術的發展使繪畫以求逼真的藝術追求突然喪失了意義,照相技術可以替代一些繪畫的社會作用,逼迫繪畫去尋找到全新的發展方向,畫家於是嘗試迴歸最本質的二維畫面,去嘗試繪畫的另一種可能,於是開始拋棄三維技法,比如突出輪廓線,傳統繪畫認為物體與背景的輪廓區分不能直接用線條畫出,而是用陰影層層渲染,力求物體與背景巧妙融合

但在莫奈《吹短笛男孩》中,畫家省區了複雜的背景,以單調的背景代替,而又直接用粗線畫出人物輪廓,使人物顯得有些突兀,同時又降低了人物的立體感。這使繪畫突破了場景感,使繪畫從寫實的條條框框中又迴歸到原始的符號感。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10吹短笛男孩

2、 色調改變,明亮色彩的應用

印象派畫家強調走出畫室之後,也開始呼籲放棄使用黑色和深咖色,使用自然色,使整體畫面更加透徹明亮,接近自然風光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不加人工的調試,並且運用互補色,使色彩經過人眼的處理之後變得更加透徹,直接,這源於浮世繪中濃烈色彩的應用,也與當時光譜色的研究取得了新的成就,人們對色彩的認識更進一步。這一時期的印象主義繪畫,如雷諾阿的《大浴女》,《春之花束》等色彩明快美好,感染力增強。

3、 造形的簡潔

浮世繪流暢的線條描繪,誇張但是簡潔的造形,輪廓清晰,充滿律動感,也帶給印象主義以啟示,德加的《舞女》中跳舞的少女姿態靈動,輕盈,立體感稍有降低,弱化了暗部,純化了色彩,讓畫面更加雅緻,帶給人無盡的遐想。馬奈的《奧林匹亞》中躺在床上的裸女線條清晰,皮膚色彩明亮,與身邊的花束相照應。梵高作為後印象主義的代表,吸收了許多浮世繪的的造型技法,《向日葵》當中接近二維平面的向日葵畫法,使其擺脫了複雜的線條與細節的修飾,而使其本質的熱烈的生命力通過粗獷的筆觸爆發出來,而《星夜》中的漩渦圖案被認為是參考了北齋的《神奈川衝浪裡》,抽象的圖案,已經完全沒有現實基礎的影子,不是對現實的描摹,而是對自身的心緒的抒發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交流互鑑促進東西方藝術交流

圖 11星夜

結語:

浮世繪與印象主義的遇見,就如同光與色的交相輝映,共同編織出絕美的視覺奇蹟,這兩者本來都是時代的叛逆者,都是被自己的傳統文化所不容的,卻隔著大洋達成了某種繪畫變革的一致,最後跨過大洋相遇,互相影響,尤其是浮世繪對印象主義的影響,促進其不斷的發展革新,擺脫傳統的桎梏,探索新的繪畫領域,為繪畫發展尋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參考文獻:

1、【極簡歐洲美術史】埃裡克

2、【浮世繪的發展】劉琴

3、【印象主義的發展】王玉

4、【浮世繪對印象主義的影響】陸境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