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世界讀書日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並不想為大家推薦一些經典書目,我們決定寫一本隨時都可翻閱的書,書裡是整個重慶,翻湧著火鍋和吆喝的霧都。

序章

霧都舊影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1940年9月6日,國民政府頒佈《國民政府明定重慶為陪都令》的政令,定重慶市為中華民國法定陪都。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1950年中央大學一隅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1960年開業的山城電影院——兩路口第一地標性建築,也叫山城寬銀幕電影院。是當年我國唯一的專為放映寬銀幕影片而設計建造的新型影院。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朝天門客運站修建得相當雄偉,廣闊,是當地的地標性建築,也是當時最大的客運站和長江上游集散港口之一。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在老重慶人的記憶中,肯定還保留有“進城”“趕場”的記憶。而解放碑作為現在重慶的CBD,在過去也是老重慶人非常喜歡的百貨商場。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80年代在公園看書的姑娘們。

第一章

書中故城

那時洪崖洞一帶不是現在的樣子,許多捆綁房子密密麻麻地重疊著,又沿著河岸排成一條街。那條破爛的街道充滿著迷人的氣息,經常會有一些性感無比的少婦和少女在那條街上走來走去,彷彿是最美的音符構成了最美的旋律。

——節選自《洪崖洞河邊的記憶》 作者:薑湯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以前與現在的對比圖,下同)

下浩是下龍門浩的簡稱,是重慶三大吊腳樓集中區之一。聽老一輩人說,下浩曾繁華興盛,是重慶早年開埠之地,眾多企業、洋行坐落於此。下浩的街道單聽名字就很美,比如董家橋、覺林寺、米市街、望耳樓、葡萄院等。就如望耳樓,樓因大禹而得名。相傳大禹治水離家出走,其母建樓,終年遙望,盼兒歸來,故曰“望兒樓”,可見其地歷史悠久。

——節選自《時光遺落下浩裡》 作者:文丹妮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70年代,嘉陵江邊是孩子們的天堂,那裡好像蘊藏著無數的寶藏。靠江邊有個電瓷廠,大量的廢瓷器被工廠拋棄在岸邊,我們這群孩子就整日遊蕩在這裡,有時候會發現很多好看的、可以玩的殘缺瓷器。

——節選自《石門邊的女兒》 作者:魏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第二章

吆喝陣陣

俗話說得好:貨好還得勤吆喝。上個世紀的人們生活很清苦,為了生存不得不絞盡腦汁。在交通、通信業不發達,信息傳播弱的時代,人們不得不靠自己的一張嘴來養活一家人。

收廢品的、磨刀的、理髮的等等為了生意好,他們通常不會固定在一個地方,而是挑著擔走街竄巷吆喝一路。不但給街坊領居送去方便,也給自己打開市場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爺爺忘不了的吆喝是全國城鄉掀起“除四害”運動時消滅老鼠、蚊蠅、蟑螂、麻雀。老鼠當排第一,老鼠藥十分暢銷。 “耗子藥,耗子藥,家家戶戶用得著,五包鬧一筐,十包鬧一籮,鬧了樓上鬧樓腳,鬧了㮟㮟鬧角角,大的細的都跑不脫……”

爸爸記憶中的吆喝還停留在小時每年夏天都有一箇中年人提著一大籃子的青果(橄欖)沿街叫賣:“老青果——三分錢來買一十,老青果,又清熱來嘛又清火——”這不過二十來字的吆喝,把品名、價格、功效交代得一清二楚,小販清亮高亢頗有韻味的吆喝,讓聽聞者情不自禁地駐足,上前購買。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到了如今的年代,生活水平越來越好,吆喝聲也在慢慢消退,但是那幾句伴隨鐵塊砸鐵錘的叮咚“麻糖——買麻糖,好吃得很,吃好多,砍好多”小學放學路上遇到了寧願走路回家也要把坐公交車的一塊錢拿來買麻糖,甜甜的就很快樂。

第三章

傳統食味

黃家碼頭老火鍋。濃厚的碼頭文化,至少50年文化底蘊的起源火鍋,是燈紅酒綠下重慶的最老寫照。

洞洞隱火鍋。重慶唯一一家地下防空洞老字號火鍋,“洞子”是重慶老火鍋的前綴,火鍋是老重慶的靈魂。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圖為防空洞火鍋舊照)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在重慶,唯一享有“中國名菜”盛譽的豆花,就是這款——巴倒燙龍井豆花。有趣的是,由於火鍋菜品全部是半成品,所以,這道豆花,也就成了全中國至今為止,唯一一款半成品的“中國名菜”。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油茶,是重慶最老的早餐。

現在,油茶不像小面那樣的大街小巷都是,費時費力的油茶,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已經漸漸在生活中絕跡了。

嚼在嘴裡嘎嘣脆的油茶,是存留於過去的老重慶。如今的重慶,老油茶是人們嘴裡不健談老回憶。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第四章

地名小史

重慶依山傍水的特殊地理位置,也決定的重慶“不俗”的地名,而每一個地名,都藏著屬於老重慶的故事。

魚洞

長江邊有一片岩石,岩石底部可能是被江水侵蝕,形成斜洞,魚喜歡藏於其中,於是稱為魚洞。

朝天門

朝天門,顧名思義,朝天——因為該建築面朝當時天子、京師所在地南京,人們在此迎接天子所下達的聖旨,故而得此名。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楊家坪

清康熙年間,多楊姓居民在此坪上居住,故名。民國三十三年雖設萬年場,但民眾仍習慣稱楊家坪至今。

磁器口

原名白崖場,始於宋真宗鹹平年間(公元998-1003年),在明朝成為繁華的商業碼頭,“白日裡千人拱手,入夜來萬盞明燈”是其繁榮寫照。清朝初年,因生產青花瓷,得名磁器口。

十八梯

此地北段有石梯200多級,共十八層臺階,故名。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小什字

此處有街道相交成十字,並與附近大十字相對,故名。

電影《重慶森林》中,有這樣一句話“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在什麼東西上面都有個日期,秋刀魚會過期,肉罐頭會過期,連保鮮紙都會過期,我開始懷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東西是不會過期的?”

——什麼都會過期,唯有熱愛與記憶永存。

世界讀書日|今天,我們自己寫了一本關於重慶的書

老重慶沒有帝都遺韻,沒有十里洋場,沒有津門舊事,也沒有秦淮舊影。但老重慶有自己的故事,而且有別人沒有的東西。

這本“書”,不能涵蓋重慶所有,一些照片,一點文字,我們所能做的是將這些記憶整合起來,做成一本“散書”。

本文由小眾渝文化供稿,感謝他們的創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