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引言

喜克索斯一詞是古埃及語"hk3(w)h3s(w)t"(意為外邦統治者)的希臘語形式,指的是在第二中間期前期建立第15王朝、統治尼羅河三角洲部分地區的外邦人。它指的是一個統治政權而不是一個民族。公元前4至前3世紀的民間文獻把喜克索斯人建立的王朝稱作"牧人王朝",這是一種錯誤的稱呼,源自古埃及語中的s3sw(即牧人)、h3k(即掠奪者)。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喜克索斯的由來

實際上,新王國時期的文獻從未出現過這種稱呼,因此這可能是公元前4至前3世紀時基督教各派在發生爭辯時所產生的一種說法。由於開始時,有人把曼尼託所說的"anthropvi to genos asemon"譯成了"種族不明的人們"(men of obscure race),致使許多學者長期無效地進行對號入座的研究,先後把喜克索斯人當作阿拉伯人、印度-伊朗人、赫梯人、胡裡安人、希伯來人,以及神秘的亞洲牧馬貴族,等等。事實上,曼尼託所用的世俗體埃及語"asemon"一詞,在古埃及語中的對應詞是hsi,應譯為"卑微的"(vile),而不是"種族不明的"(obscure race)。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喜克索斯人的阿摩利語

從語言學的角度進行考察,可以肯定,喜克索斯人講的是阿摩利語。目前我們只能對喜克索斯人的故鄉有一個大致的推測,即最北部不會超過黎巴嫩邊界,最南部不會超過約旦高地。 喜克索斯人的遺址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區,尤以尼羅河的古代支流培魯薩克(Pelusiac)東部為多。代表性的遺址是太爾·艾爾·雅胡地亞、太爾·艾爾·馬什胡塔及圖米拉特幹河谷沿岸的一些遺址,該遺址從1966年開始發掘,作為喜克索斯人在埃及期間唯一一個在考古上有連續性的居住區,它對研究喜克索斯人的歷史和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三角洲以外的地區,到目前為止,很少發現刻有喜克索斯王名的紀念物。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喜克索斯人如何征服埃及

喜克索斯人如何征服埃及一直是一個爭論的熱點。曼尼託的敘述有著明顯的傾向,他把喜克索斯人描繪成入侵者。處在他生活的那個時代,難免有一種把亞洲人當作外來入侵者的偏見,因為亞述人、巴比倫人、波斯人對埃及的連續入侵發生在喜克索斯人進入埃及之後不久。提起亞洲人,人們就聯想到出現在埃及東北地平線上的一次次暴力入侵。因此,曼尼託在使用史料時帶有某些主觀性在所難免,他的觀點可能有失偏頗。

另一個重要的觀點是把喜克索斯人的到來看成是一個長期的"和平民眾轉移"過程。這一觀點的主要根據是布魯克林博物館中以紙草為主的一批文獻,這批文獻證明,在第12、第13王朝期間,有一大批亞洲戰俘在埃及從事僕役勞動。儘管這些人只是集中在三角洲,但一旦中央政權衰微、邊防鬆弛,大量外來民眾轉移便會乘虛而入,與已在埃及定居的同族匯合。他們不僅在數量上超過當地的埃及人,而且在軍隊、政府機構中逐漸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最終把持了最高統治權,建立起了異族的統治。持這種觀點的人因此認為,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征服是一種和平滲透,沒有暴力入侵的成分。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都靈王表是唯一一個記載喜克索斯人國王的埃及王表。在這個王表的第12王朝王表和喜克索斯人王表之間,有這樣一句話:"在塞赫太普伊伯拉(第12王朝的國王)之後的……"這句話的後面便是一串長長的名字,很明顯是外邦人名,但沒有明確的說明,因此即使是埃及書吏也不清楚這些人的身份。而這些名字之後的一個詞"h3swt"(意為外國的土地)經過長期的誤傳,最後在1000年之後的曼尼託時代,與"h3sww"(三角洲地區的一個地名,在希臘文中叫Xois)一詞相混淆。

因此曼尼託在使用都靈紙草文獻時,就把這串名字當成了一個王朝的王名,而把"h3sww"(Xois)當成了該王朝的都城。第14王朝由此而來。早在20世紀80年代,就有學者懷疑第14王朝的真實性,但直到1986年,美國學者瑞德福特(D.B.Redford)才徹底揭開了第14王朝的謎團。根據他的考證,被曼尼託當作第14王朝王名的這串名字,實際上只是喜克索斯人的祖先的名字,因為阿摩利人有祖先崇拜的傳統,在王表前面列上該家族祖先的名字是證明王權合法性的必要程序(這也是其他西閃米特民族的傳統)。而如上所述,"h3sww"在這裡也不是Xois,而只是"h3swt"(意為外國的土地)的誤傳。因此,第14王朝是一個根本不存在的王朝。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曼尼託和都靈紙草都記載了6個第15王朝的國王,但關於該王朝統治的時間,兩個文獻的記載有很大的差異:在後人引用的曼尼託的《埃及史》中有三種不同的說法,歐西比烏斯的引文是250年;阿福瑞卡努斯是284年;約瑟夫的引文是511年。而都靈紙草的記載是108年或者平均每個國王18年。根據相對年代法和近東地區陶器的碳14法測定,喜克索斯人統治埃及的時間是一個世紀左右。

阿波斐斯統治時期

阿波斐斯在位期間是喜克索斯人在統治埃及及周邊地區的鼎盛期。阿波斐斯自稱控制了赫摩波里斯到培爾-哈托爾和阿瓦里斯之間的廣大地區,實際的統治範圍要小得多。而喜克索斯人對亞洲地區的控制可以說只是名義上的,與其說他們在那兒建立起了帝國的統治,不如說他們在這些地區有著較大的政治影響。喜克索斯國王的名字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地區的歷史文獻中很少見到。 無論如何,阿波斐斯統治時期在文化上是一個繁榮的時期。


喜克索斯的統治階層開始接受埃及文化的薰陶,阿波斐斯甚至自稱愛好文學並學習象形文字。在一個書吏的調色板上,他稱自己是"拉神的書吏,受教於圖特神……當他準確地讀出所有艱澀的文字時,他的功績如尼羅河一樣滔滔……"我們有理由相信,阿波斐斯的確愛好文學,因為正是在他統治期間,瑞亨德數學紙草以及威斯特卡紙草得以重新抄錄。這個時期的阿瓦里斯富庶、堅固,北邊是繁忙的港口,周圍是平坦的沃土,東邊與沙漠接界處,是為王室種植葡萄的果園。然而好景不長,驅逐喜克索斯人的號角,已經吹響。 第17王朝的國王是打著驅逐喜克索斯人的旗幟登上歷史舞臺的。以《阿波斐斯與塞肯拉》這一第19王朝的文學作品而聞名於世的塞肯拉·泰奧二世,因英勇反擊喜克索斯人而被同時代的人稱作"勇士"。

文明與征服:喜克索斯人對埃及的統治

根據泰奧二世的故事,阿波斐斯曾派人給泰奧二世捎信,指責底比斯神廟池塘中的河馬聲音太吵,使400多里外的他不能安睡,他命令泰奧二世制止河馬的叫聲。這是明顯的挑釁。雖然這個故事純屬虛構,但泰奧二世確實曾與喜克索斯人進行過艱苦、激烈的戰鬥,他的木乃伊顯示出了重創而死的明顯跡象:肋骨和脊椎骨被擊碎,頭蓋骨也被擊傷。 塞肯拉的長子卡莫斯即位後,繼續進行與喜克索斯人的鬥爭。卡莫斯死後,他的弟弟阿赫摩斯即位,重新收復失地,並攻克了孟菲斯。有學者提出,在青銅中期第3期的末期和青銅晚期的第1期,南巴勒斯坦的許多城市被破壞或廢棄,這與埃及軍隊的蹂躪有很大的關係,這一說法曾得到許多考古學家的贊同,但也有學者持反對意見。

結語

喜克索斯人雖然不是埃及本土的居民,但是=他們統治埃及之後也為埃及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們統治時期埃及的人民受盡壓迫,但是即使有壓迫,埃及人也從喜克索斯人那裡學到了很多的東西,他們給埃及人帶去了新的戰爭的方式,激發了埃及人團結愛國的情懷,為後續埃及的發展齊了奠基的意義。

參考文獻:《世界通史》《美索不達米亞考古》《與聖經相關的古代近東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