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養育方式常見雷區

新生兒的呱呱墜地,給每個家庭帶來了很多的歡樂,也帶來了很多的煩惱。一個家庭中,這時候,往往會出現長輩所謂的經驗之談,這些過來人的經驗為新生媽媽們帶來益處的同時也帶來了擔憂。這些憂慮即所謂的老式經驗之談:某某以前小時候也是我帶大的,照樣什麼事也沒有。寶寶這樣吃了沒事.......長輩傳授經驗給新手爸媽,可以看作是一種愛的表達,在這種傳統的愛的表達中,也會有不可取之處,寶媽們應該學會辨別:比如,過多過早給新生寶寶添加輔鹽?兒童醬油,兒童麵條等兒童食物安全嗎?這些雷區,你有遇到過嗎?

兒童專用,不是嬰幼兒可用:市面上,我們總能看見一些商品貨架區擺列了很多貼有兒童標籤的食物。比如兒童麵條,兒童肉鬆等。新生寶媽在貨架區看見這些食物的時候往往容易陷入認知誤區:帶有兒童標籤的寶寶用品品質會好很多,在國家食品安全控制範圍內。然而,往往市面上的這些兒童食品質量是參差不齊的,有些品牌的寶寶輔食質量往往與普通的食品質量並無差別。食品添加劑是少不了的。

寶寶養育方式常見雷區

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教大家一個最簡單的方法: 觀察兒童食品的配料表,遵循添加劑越少越好的原則,如防腐劑:帶有苯甲酸、山梨酸字眼;如甜味劑:帶有阿斯巴甜,安賽蜜,糖精鈉等字眼;如色素:日落黃、胭脂紅、亮藍字眼。

兒童標籤下往往還隱藏另一個問題:隱形鹽。鹽的表現形式是鈉含量,1歲以內寶寶的鈉攝入量為400mg/天,1-3歲寶寶的鈉攝入量為700mg/天,4-6歲寶寶的鈉攝入量是900mg/天。市面上帶有兒童標籤的食物如兒童醬油,兒童肉鬆,其中的鈉含量並沒有好多少,價格偏貴。也許,有些爸媽會認為,添加劑和鹽雖然不好,多吃幾餐量超標也沒有多嚴重,但是天天吃,累積到一定的量,往往會出現嚴重的問題。0-3歲是寶寶身體發育的萌芽期,食用過多的添加劑會對寶寶的肝臟腎臟一級級中樞神經系統造成傷害。

寶寶養育方式常見雷區

長輩對鹽可能會存在較大的誤解:不吃鹽沒力氣,寶寶走路都學不會。不加鹽的輔食,一點都不好吃。自家人對鹽有誤解,則需要我們花不少精力和心思去調解。畢竟,我們總不能一直自己帶寶寶,一直親手給寶寶做吃的。誤解來自於家人,所以最重要的要讓大家的觀念都有所改變,才能更好地溝通,一起陪伴寶寶健康成長。

寶寶養育方式常見雷區

寶寶養育方式常見雷區

遇到這種情況,如何有效說服長輩,尤為重要。介紹兩種方式,一種是藉助權威,其中《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明確指出:寶寶的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另一種是自制天然調味料,這種情況是基於無法說服長輩的情況下。長輩往往擔心寶寶對沒有味道的輔食沒有食慾。寶媽們自制天然調味料,一方面讓寶寶輔食變得更加有味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消除長輩的擔憂以及顧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