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今天,我们来当自己孩子的家庭医生,了解小儿积食。

下面的二维码是我在千聊的讲课入口,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扫二维码进去听听,谢谢。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下面我会给大家讲:

1、积食的概念

2、积食对小儿身体的影响

3、积食的诊断

4、积食的治疗


一、积食的概念

积食包括有形的积食和无形的积食。

有形的积食:

泛指一切食物,包括母乳、配方奶粉和米、面、饭菜等引起的积食。

无形的积食:

指小儿的脾胃虚弱。

小儿胃肠中已经没有什么未消化的食物了,但是仍然表现出一系列食积的征象,如口气,舌苔厚腻,大便腐臭。

这是脾胃对正常的食物消化吸收的功能变差了,这种脾胃的状态就好像食物积攒在里面一样。

你发现小孩出现舌苔厚,口气臭,有食积的征象,但家长反映孩子最近吃得并不多,其实之前长时间孩子吃多了。

判断有没有食积,不单只在观察最近两三天孩子是不是吃得过多过饱。


小儿为什么容易积食?

中医说的:小儿脾胃不足。

宝宝肠胃道的生理功能是这样的:

1、小儿的牙齿

发育尚未成熟,不够坚硬,咀嚼功能较差。


2、小儿的胃

容量较小,横着的胃,不稳定状态,容易导致吐奶;

贲门松,还不能很好地收缩,喝进去的奶易回流。

胃排空时间比成人快,胃搅拌性的机械消化时间短,未能将大块的食物变成碎小的食糜。。

胃排空时间与食物种类有关,肉类最难消化,最好绞成肉泥,

母乳为2~3小时,牛乳为3~4小时,水仅为1小时。

小儿胃液分泌功能比成人差,

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含量均不及成人,

分解乳糖的乳糖酶仅有70%,帮助消化的各种酶仅有20%,蛋白质和乳糖消化不良而引起胀气。


3、小儿的肠道

肠道各种酶﹙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分泌量低,消化吸收功能差。

小儿胆汁分泌少,对脂肪的消化吸收差。

小儿肠粘膜细嫩,肠壁薄,通透性高,屏障功能差,肠内毒素、消化不全产物和过敏原等可经肠粘膜进人体内,引起全身感染和变态反应性疾病。


上面是我在千聊的讲课录音,大家可以试听一下,希望听完整课程的,扫下面的二维码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幼科证治准绳》里说:

儿幼不知撙zǔn节,胃之所纳,脾气﹙消化腺,胰脏,胆囊,肝脏,肠液﹚不足以胜之,故不消也。

积食的两大原因

1、吃的太多

乳食

食乳过量或乳液变质﹙妈妈饮食不注意,清淡为好,避免高脂肪高蛋白﹚;

断奶后饮食:

偏食,嗜食,杂食,生冷,肥甘厚腻,﹙比如一天吃好几次零食,高蛋白质,蛋一天几个,高脂肪,披萨,汉堡﹚。


2、脾胃太弱

先天不足

先天脾胃虚弱,难产、窒息、感染、产伤,胎儿营养不良,遗传﹚;

病后失调

外感因素(风、寒、暑、湿、燥、火),没能及时医治,伤及脾胃;

情志因素,惊吓等。


二、积食对小儿身体的影响

《幼科类萃》:小儿诸疾,皆由过于饱伤,以致不能克化,留而成积。

简单说就是"小儿百病积食为先"。

小儿处于积食状态,较身体健康时,容易出现各种疾病,

可以是消化系统症状—腹泻、便秘、厌食;

也可以是呼吸系统症状——发热、感冒、咳嗽;

也可以是其它症状:夜啼、湿疹。。。。


这就是为什么给孩子吃最好的,宠着孩子,无微不至。。。。

而孩子还老生病的原因。

可以说:小积食,大隐患。

那积食为什么会导致这些隐患?

我们来用中医的脏腑理论和五行理论解释: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脏腑理论中:

脾胃属土,肺属金。

五行理论中:

土生金,也就是脾胃生金肺,脾胃和肺是母子关系。

脾胃不好,肺就不好,这叫母病及子。

而肺主皮毛,皮毛﹙皮肤粘膜﹚的抵抗力弱,着凉,吹风容易感冒,咳嗽,发烧,出现肺的症状。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积食的特征是喉咙有痰。

咽喉为脾胃之门户,积食久了,体内生热,火性上炎,出现急性扁桃体炎、化脓性扁桃体炎,出现发烧,喉咙痛,咳嗽。。。。

《明医杂著》说:食积成痰,痰气上升,以致咳嗽。

痰刺激喉咙粘膜出现咳嗽。


《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

脾胃和睡眠紧密相关

小儿夜啼病因很多,如:惊吓、心火偏旺,但和食积有很大关系。

脾与胃,相为表里。

积食影响到脾胃气机的升降。

脾气的运动特点是主升,而且喜燥恶湿,喜温而恶寒。

胃主通降,喜润恶燥。

胃气上逆,可出现呕吐;

脾气下陷,可出现腹泻或便秘。

积食可导致疳积

《幼幼集成》:

伤食一证,最关厉害,如迁延不治,则成积成癖,治之不当,则成疳成痨。

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积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或来自先天的禀赋bǐng较差,或来自后天失调,从无到有,不断地产生和累积,量变达到质变。

宝宝的迅猛发育,带来对营养的迫切需要与宝宝消化吸收功能的局限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容易造成积食和营养不良。

积食对于小儿来说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否则可能会导致许多其它疾病,甚至影响身长发育。

出生后6个月内有营养不良的宝宝:

不仅体重不增或者增长缓慢,智能与动作发展也落后于一般宝宝,即使以后纠正了营养不良,体重上升,但是智能发展上的落后却无法弥补。

2-3岁这个阶段的宝宝患营养不良:

即使体重轻、智力落后,但只要纠正了营养不良,两者都可以恢复。

3岁以后:

缺乏微量元素也会对宝宝的智力产生影响。

缺铁会引起贫血。

缺锌,影响体格发育及智能的发展。

还可能导致:小儿癫痫、小儿多动症、小儿厌食、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口疮、小儿腺样体肥大。。。。。


三、小儿积食的判断: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最重要3点:口气、大便、舌苔。

1、舌苔

大家看正常的舌苔:淡红舌,薄白苔。

积食:偏厚,黄腻(白厚、黄厚)。

舌苔黄厚一般就是已经积食至少几天了。


2、口气酸臭或腐臭。


3、大便不正常。

便秘或拉稀,大便酸臭或腐臭,放屁臭。

大便颜色偏深如黑色。


4、发烧

手心手背温差很大(嘴唇碰来检查)

孩子的胸口和腹部比其他地方热,

积食发烧的温度通常是36.8℃或者37℃,

可能再有两天就会发烧了,

胸口,脚心,手心温度比较高,这叫五心烦热,也是内积化热的症状。


5、食欲不振、呕吐,腹胀。

小肚咚咚响,硬,发热。

呕吐物为食物混合痰也,而且呕吐后,精神,体温明显好转。


6、脸色发黄、发红、鼻梁有青筋。下眼俭发青发紫发黑

鼻梁两侧发青:足阳明胃经所起,脾胃不伤,山根之脉不起。

积食导致脾运下降,气血生化不足,营养失调,常表现为面黄肌瘦。


7、晚上睡觉不安

积食,胃不和卧不安,磨牙、流口水、睡姿凌乱。


8、感冒发烧、喉咙肿痛,生痰,咳嗽。

由积食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痰音。


9、肚子痛。

放屁,拉大便就好了。


有经验的奶奶会先把孩子的积食控制,这叫:未雨绸缪.

因为,小儿积食可以分三个阶段

1、阶段:

没胃口、口臭、唇红面赤、呼吸气热、手足心热、睡不好、磨牙;

2、阶段:阵发性哭闹、黏人、呕吐等,

3、阶段:发烧、咳嗽、腹泻等。

若在1阶段时及时预防清积食,大多可防止生病,

若不加调护,可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等症状。


小儿推拿对缓解小儿积食有一定效果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如何用小儿推拿缓解小儿积食

1、揉板门: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板门穴位于手掌大鱼际表面。

主治疾病

食积,腹胀,呕吐,泄泻,食欲不振等。

按摩方法:

一手持孩子的手,另一手拇指指端揉按孩子大鱼际。

顺时针方向揉100至300下。


2、补脾经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定位

整根大拇指外侧面正中,从指尖到指根的一直线。

操作

从大拇指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

次数

100至154次/分。共推500次。

主治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体质虚弱、肌肉消瘦,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痢疾、便秘。


3、清大肠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操作】

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食指桡侧上直推,从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

操作次数:约100~500次。

作用:

清热、通便,除湿热、导积滞。


4、推四横纹:调中行气,治疳积。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四横纹最主要的作用是治疗厌食,为厌食第一主穴。

部位:

四缝是外奇穴, 食,中,无名,小指,指掌横纹处。

【操作方法】

用拇指甲掐之,掐后加揉捻,(掐一揉三),称掐揉四横纹。

掐揉法:3~5次。

治疗疳积、腹胀、腹痛、消化不良、腹泻等。


5、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位置】

以掌中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为半径画圆,八卦穴即在此圆圈上。

【操作】

用拇指面自乾卦开始向坎卦运至兑为一遍,

在运至离时轻轻而过,或以左手拇指盖离,运至离时从拇指上运过(以防动离火〉,

若从兑卦运至乾卦称做逆运八卦。

【次数】100~300次。

逆运八卦降胃气,消宿食,进饮食。

治疗小儿乳食内伤、腹胀、纳呆。


6、摩腹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和胃消食,促进宝宝脾胃吸收,增强脾胃运化功效。

【操作】

手指四指并拢,用四指或者掌根围绕肚脐做顺时针旋转。

一般按摩一到三分钟。

主治:

腹泻、腹痛、腹胀、厌食、呕吐、疳积、便秘。

有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和止泻之作用。


7、掐揉足三里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位置】

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操作】

用拇指端按揉称做揉足三里,

用拇指甲掐称做掐足三里。

用拇指甲轻掐3~5次,继中指端按揉,称掐揉足三里。

掐3~5次,按揉80~100次。

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

主治腹胀、腹痛、泄泻呕吐、疳积、厌食。


8、捏脊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从屁股根儿开始,(长强)

然后用拇指和四指相对用力,

先捏紧小儿皮肤,慢慢的向前动捻动,边提边拿,

边提边放,直至大椎,捻3次提1次。

如果小儿积食很重,可以听到啪啪的声音。

捏到小儿微微发汗,皮肤潮红,就可以啦。

捏脊后,

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分推一下。

让皮肤,肌肉放松,帮助他通阳化气。

注意

捏起皮肤多少及提拿用力大小要适当,不可拧转。

捏得太少,不容易提起皮肤;

捏多了则不易向前捻动推进,

捻动向前时,需直线前进,不可歪斜。

动作要连贯。

功用:

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主治]

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瘦疲倦、小儿夜啼等症。

下面的二维码是我在千聊的讲课入口,各位朋友如果有兴趣可以扫二维码进去听听,谢谢。

若要小儿安,七分饱三分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