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家父二三事

父親的形象在我的記憶裡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側臉。家裡地方有限,標準的三室一廳,那時尚健在的外婆自有一間,母親在主臥工作,父親便只能與我常年共處一室。


他的書桌與我平行,我不論何時扭頭過去總能見著他對著電腦屏幕若有所思,手指不時在鍵盤上敲著什麼。手若離開了鍵盤,那便是翻書、翻資料,一頁頁翻,一行行看,幾乎很少有見著他不耐煩的時候,於是一本本厚得匪夷所思的專著就這麼舉重若輕地被他從書桌上讀進了腦子裡,而後還捨不得扔,堆得家裡到處都是。

我與家父二三事

現如今已有種「家從書里長出來」的感覺。或者用句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書才是家的本體,其他都是附屬。母親表面上對此深惡痛絕,還總叫囂著有朝一日要把「那堆破爛」全都扔掉。


甚至直到上個春節回家,母親還在跟我商討這個扔破爛的計劃,掐指一算至少說了十好幾年了,可家裡的書在此期間只增不減,所以我猜母親嘴裡「有朝一日」的真實含義應該是:我就撒個狗糧你不要在意。


這些年總不在家,偶有回去的時候也是住在外婆的屋子。父親的側臉不常見了,可那每天穩定響起的鍵盤聲依舊聽得清晰,那一沓沓的資料依舊隔三差五地被父親從書房裡搬出來,家裡的書櫃早就滿了,現在都堆在客廳的椅子下面和我小時的床上——當然眼看著也馬上就滿,目測離用書當地毯的日子不遠了。

我與家父二三事

我記得小時曾問父親:老爸你每天看書不無聊麼?

父親一臉看怪物的眼光看著我說:這麼有意思的東西怎麼會無聊呢?

我一愣:這些書哪好看了。

父親笑著說:那肯定是你沒選對書,爸給找一些,肯定好看。

我說:好啊好啊,我要看好看的書。


大約一刻鐘後,父親遞給我抱來了一摞書。我拿起來一看:《三國演義》《閱微草堂筆記》《鏡花緣》《文心雕龍》《儒林外史》……全是古文原版,那年我小學一年級,簡體字的報紙看著都還費勁。

我與家父二三事

父親大約花了一段時間才算接受他的兒子沒法無障礙地直接閱讀古文這個殘酷的現實,於是決定親自上陣給我講這些書,幫我理解那些文字背後的思考,現在想來那應是我小時候最開心的時光,那些光怪陸離的奇聞異事許多直到今天我依然記憶猶新,而其中的某些直到今天也依舊影響著我的人生選擇。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這其中的三個。


一個故事有關春風得意,玩世不恭

這個故事是有關清朝第一大才子紀昀紀曉嵐的。文人心中都有個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美夢,即便一時為或天時或地利或人和所限不能展翅翱翔,也一定能以自己獨特的、充滿文人氣息的方式對抗這個世界。有陶淵明採菊東籬,有柳三變奉旨填詞,那也有紀昀在和珅家涼亭上的「皮這一下我真的很開心」。


我與家父二三事

相傳那時紀曉嵐剛靠著一副猜謎對聯贏得了乾隆皇帝的青睞,正是春風得意的時候。當朝權貴和珅有意拉攏,正巧家中的涼亭新近落成,便請紀曉嵐來給提個牌匾。和珅位高權重,紀曉嵐不敢不從,可和珅其人風評極差,紀曉嵐又不願相從,權衡之下大才子揮毫潑墨在紙上寫下了大大的「竹苞」二字。


這兩字出自《詩經·小雅·斯干》中「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句,人們常以「竹苞松茂」頌揚華屋落成,家族興旺。和珅得了這兩字非常開心,很快便製成了匾額掛在涼亭上。


幾天後乾隆來看和珅新建成的涼亭,看見上面大大的「竹苞」牌匾,愣了幾秒後哈哈大笑。和珅一臉迷茫,問皇上您笑什麼?

我與家父二三事

乾隆說這是人家罵你呢,竹苞竹苞,拆開不就是個個草包麼?


和珅聽完大怒,憤而拆了牌匾,可又是自己掛上去的,不好直接去找人家麻煩,只能暫且作罷。


這故事的真假早已無從考證,甚至細想起來更可能是純粹的緋聞野史。更何況紀曉嵐晚年寫自己的一生「浮沉宦海如鷗鳥,生死書叢似蠹魚」,本是個看得很明白的世故佬兒,斷做不出如此不智之舉。


可這個故事依舊成為了我小時最喜歡的故事之一,隔三差五我就喜歡在小夥伴的家裡寫「竹苞」,碰到不知道這個梗的,能讓我偷偷樂上好幾天。只是這年頭家裡沒人掛匾了,竹苞最多也就寫在那些呆頭鵝的作業本上,如今想必早已被雨打風吹去了吧。這樣玩世不恭的生活即便今天我也向往著,畢竟誰不想暢遊天地,想皮就皮呢?

我與家父二三事


一個故事有關凡塵為人,委曲求全


這個故事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父親和我的一段探討,那時父親不知為何想開了,放下身段給我買了三國演義的連環畫本,我對抗著內心巨大的排斥感終於看完了劉備死後的章節。至今我仍記得那最後兩本的標題「六出祁山」「三國歸晉」,每一本都看得我唏噓不已。


而與之相對,「諸葛下山」「赤壁大戰」這兩本我翻得幾乎連封皮都要掉了。那時我最喜歡的便是和外婆在家裡演隆中對。老人家演劉備在外面高聲問:「臥龍先生可醒了?」我躺在竹蓆上沉聲念:「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

我與家父二三事

於是有天父親問我:你覺得三國裡最厲害的謀士是誰?

我說:當然是諸葛亮了。


父親說:那為何三國最後歸了司馬家?

我茫然:可……明明諸葛亮每一仗都打贏了呀。


父親說:

恰恰因為諸葛亮每一仗都贏了,所以他最後輸了。就像關羽平生兩軍陣前從無敗績,所以最終敗走麥城丟了性命。呂布無人能擋,所以白門樓誰也沒能救得了他。


相反司馬懿年少時自斷過雙腿避世,後被困過葫蘆谷,謎過八陣圖,甚至還因中了空城計被天下恥笑。但他永遠低得下頭,忍得住苦。既然諸葛孔明智謀蓋世無雙算無遺策,那就堅壁清野,閉門不出,打仗會輸,那就不打。他從來不在意什麼天下第一謀臣,可最終卻是他收了天下。


聽到這,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父親接著說:其實我眼中還有個謀臣可能更厲害。

我趕忙問:是誰是誰。

父親說:賈詡。


我一愣:這是誰?我怎麼好像不太記得有這麼個人。

父親笑得令人有些捉摸不透:你不知道,那就對了。


那年吳秀波的大司馬還沒上映,我們也只會「老賊老賊」地說這個明面上魏國的第一謀臣。可我卻在那一段對話裡記住了低頭,初識了隱忍,還記住了那個後來也同樣對我有巨大影響的名字:賈詡。

我與家父二三事

一個有關紛繁亂世,得守初心


初中有段時間我的古文很差,可能因為看得太多太雜,考試反而一塌糊塗。於是父親拿了本《道德經》,一個個晚上一篇篇地給我講,跟我說只要看懂這本書,那些考試的文言文全部都不在話下。


而彼時我實在有些頑劣,總也提不起興趣,他知道我喜歡看金庸的小說,便對於我說:今天不然我們來講《九陰真經》吧!


等我屁顛屁顛地跑過來,發現他手裡拿著的還是《道德經》,拔腿就要走。老爸也不著急,不疾不徐地念了這麼一段:


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與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


《九陰真經》裡說的是: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是故虛勝實,不足勝有餘。其意博,其理奧,其趣深,天地之象分,陰陽之候列,變化之由表,死生之兆彰……


我隱隱覺得這兩者有著些似有若無的關聯,而明顯父親唸的更有深意,腳步也就停了下來。

我與家父二三事

父親接著說:

你看其實這都是在探尋天的「道」。所謂「天的道」是什麼樣子呢?就像張開的弓,這弓啊太高了,就要放低一點,太低了就要高一點,多了的就要給出去一點,不夠的就補一點。所以天的道是把多出來的給那些補足的,可人卻不一樣,人經常會反過來,本來就缺的反而越發要拿出來去給那些富餘的。


你長大了便會發現:很多時候確實窮的越窮,富的越富,善的被欺,惡的作福。你也許會困惑,會迷茫,甚至會對這個世界失望。


可你也要相信,天之道尚在。窮人家有,可也有天道酬勤,為富不仁,便難逃富不過三;善的被欺,可終歸善有善報,惡的作福,也自還有天網恢恢。


我若有所思地問:所以我們應該如何呢?


父親笑了:

你接著看呀。所以那些能夠把自己多的分享給天下的人,便是有道的人。所以聖人做了好事也不自持,成功了也不自居,不刻意表現自己。他們跟著自己所信奉的道走,便也不會迷失在這樣那樣的困惑之中,便也不會嫉妒,不生貪念,守得安靜,也才得以持久地被稱為聖人。

我與家父二三事

我看著父親:老爸你真厲害。

父親摸了摸頭:還可以吧,好好學吧你小子,我們來看下一篇。

我說:那你這樣沾沾自喜的,算不算「為而恃,成而處,欲見賢」啊?

父親一愣,反手敲了一下我的腦門:小混蛋……


我想那是我第一次有了現在所謂初心的概念,只是那時我把它叫做道,一種我願一生去尋覓而追尋的東西。

我與家父二三事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我至今都記得我第一次被人喚做「先生」時父親的表情。那表情非常精彩,有點欣喜,有點不甘,卻又不想把這些欣喜和不甘都表露出來,於是臉上的五官便以非常特殊的方式組合在了一起,讓人難以判斷這表情到底想表達怎樣的意思。


母親悄悄告訴我,你爸都沒怎麼被人叫過「黃先生」,你這稱呼可太讓他嫉妒啦。


我不禁啞然失笑,若單論才學,我離父親尚有十萬八千里的距離,而我也應該算他教育時間最長的弟子。即便時至今日,往昔飯後散步與父親閒說古書的日子也依舊讓我記憶猶新。


可隨著世界前進的速度越來越快,隨著人們越來越單純地強調向前看,真正能讀懂古文、甚至理解其中真意的越來越少。誠然過往的經典中有許多內容對現在的世界已並不適用,可同樣也還有許多精華的內容即便對當今的我們依舊能有很好的指導作用,並且這其中留下的,盡是充分經歷過時間沖刷的智慧,其實遠比如今許多快餐式的知識要值得推敲得多。

我與家父二三事

但同樣這中間也有許多問題,一來現在能讀古文的人已越來越少,理解其中內容變得尤其困難;二來古文中道理應用的大環境與如今也有許多不同,如果無人講解難免不解其中真意。


於是前些日子回家,父親便和我商量,正逢著他退休,時間有些富裕,是不是可以結合著如今當下大家最關係的問題,帶著大家到那些被時間認證過的古籍經典中去找找答案。父親選段、成篇,我主講,想來是件極好又極有意義的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