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人的一生,都會面對不同的人,與他們建立聯繫和關係是每一個人的必學課。

小的時候,你建立是家庭中成員的關係;到了上學的年齡,就成了與學生老師之間的關係;步入社會之後,就成了同事與自己的關係;遇見喜歡的人之後,就變成了愛人之間的關係。

人生中的各個階段會接觸不同層次的人,而決定與他們是否能夠建立高質量關係,則取決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想要擁有高質量的關係,這取決於你與人打交道的能力

提到,人際交往能力。有些人認為這不是很簡單嗎?只要在人際交往中提供他們需要的幫助,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在他們難過時安慰,不斷的拍對方的馬屁,這樣對方高興就會和你建立一個聯繫。

可是,心理學大師阿德勒卻不這樣認為,他認為擁有高質量的人際關係是能夠擁有被他人討厭的勇氣,就需要你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這本書,告訴你擁有高質量的人際關係就需要你敢於被他人討厭

第一,不管你的生活過得有多糟糕,你要知道這一切都是你自己選擇的結果

人人都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多的錢,體驗更好的生活,但是總有一些人在這一條目標的道路上跑偏了。

他們剛開始時,很努力,很勤奮,一步一個腳印,朝著他們理想的目標前進,朝著理想的職業奮鬥,可始終也達不成他們想要的理想狀態。

他們經常在朋友圈散發負能量,比如努力無用啊,要不然我早就成為億萬富翁了;幹得好不如嫁得好,工作那麼拼還不如早點找一個好的人嫁了;別看他牛逼還不是背後有個牛逼的爹。

就這樣,他們一步步走向了平庸,就像我的朋友小飛。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為了心中更好的生活而熱血,去奮鬥,去拼搏但是仍然一事無成

小飛剛畢業,前途一片光明,被世界500強的公司錄用,剛工作不到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升職加薪。

原本,升職加薪應該是一件好事,可沒想到升職加薪之後他完全變得不像當初那個敢作敢為的小飛。

原來是因為他很自卑。原來崗位上的同事都比他能力差很多,而升職之後會發現更多的優秀的人,於是面對工作中的機會就說:“我不行,我不會,我能力差。”,漸漸地老闆同事都不待見他。

他說:“要不是我家裡窮,我怎麼會自卑,怎麼比在職場優秀同事間混得那麼差。”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放棄原本屬於你的升職加薪的機會,一步步變得平庸

後面的故事就變成了開頭那樣,他成了平庸的大多數人。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小飛變得平庸呢

究其根源,這一切生活的糟糕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他認為之所以會放棄掉好的工作就是因他原生家庭中窮所導致的自卑,換句話說,我不自卑就可以把握住這個機會。

這種把之所以失敗都尋找過去經歷中的原因來解釋,是一個人生的謊言。它可以讓你心安理得的繼續過著平凡的生活,當面臨挑戰的時候,自己沒有能力的時候,想著不是如何去解決而是歸於我就是自卑。

“因為都是我窮,所以才不敢跟優秀同事打交道。”;“因為我的見識太小了,所以沒有一個想和我做朋友的人。”……這種都是人生謊言。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人生謊言,是會阻礙你不斷進步的,因為你用它來麻醉自己沉溺舒適圈

阿德勒認為“我們無法改變客觀事實,但可以任意改變對現狀的解釋,並且我們都活在主觀世界中。最重要的並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事情而是我們賦予過去什麼樣的看法和價值。”

如何賦予過去經歷的看法和價值呢?這就要提到著名的阿德勒目的論,他認為人的行為並不是受過去原因的影響,而是為了達到現在的某種目的選擇的一種行為方式。

比如,小飛的目的就是為了失去升職加薪的職位,這樣不用去面對比他優秀百倍的同事,才把每一個工作機會給拒絕掉。聽起來很不可思議,可是事實就是如此,這一切都是他自己選擇的結果,沒有人去逼他這麼做。

當你轉換了這種思維,你會發現原來你一直在用一種舊有的行為方式來逃避工作中與同事關係的課題,而現在那並不是難題了,因為你已經能夠很好的區分如何賦予它正確的意義和看法,積極去面對。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把眼睛握住,只是掩耳盜鈴,當時就應該賦予這件事積極的看法,之後積極去面對

不光是,工作中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可以用這種思維,只要是人際關係中,都可以用這種思維。

第二,搞清楚課題分離,從此不再為別人的感受過分擔責

“要想締結良好的人際關係,需要距離。太過親密就無法正面對話,但是,距離也不可以太遠。”

工作了一天,好不容易回到了家,想要躺在床上美美的刷手機,躺下沒多久,就聽見婆婆在廚房叫你“阿芬啊,回家了啊,快過來幫我把這個韭菜給洗了。”

心裡感到不爽,不去吧害怕婆婆不開心,去了吧自己又不開心,但最終還是為了照顧婆婆的感受,放下了自己的手機,去洗菜,洗菜中也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

婆婆看見你的樣子,三言兩語就把你說了一通說:“啊呀,我就叫你洗個菜就板著一副臉,家裡的活你們平時上班,不都是我幹,我還沒像你這樣子過。”

一股的火藥味,心裡很委屈,但為了能讓婆婆開心點,就什麼話也不辯駁,淚水都往肚子裡放。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阿芬心裡很不痛快,可為了婆婆的感受還是忍了下來

這種一再退步,按照別人的意願,為了他人的感受和滿足對方的期待而過分擔責的行為,不利於良好人際關係的建立。

因為,這種看似為了照顧她人的感受一味妥協,其實都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能夠跟她人介紹更好的關係,為了能夠讓對方在心裡對自己產生更好的印象,或者為了讓對方覺得自己真是個脾氣好的人,本質上都是想要取得對方的對自己的認可。

當你在人際關係中都是為了自己而妥協的時候,怎麼會照顧到對方呢?怎麼會理解對方是什麼樣的感受?怎麼會看見對方的真實想法?

基本上,一切人際關係矛盾都起因於對別人的課題妄加干涉或者自己的課題被別人妄加干涉。只要能夠進行課題分離,人際關係就會發生巨大改變。

什麼是課題分離?課題分離首先最關鍵的是辨別這是誰的課題,即“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其次是誰的課題誰負責,最後不干涉他人的課題,也不讓他人干涉自己的課題。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課題分離,你的感受你負責,我的感受我負責不是自私的表現,而是一種邊界

就下班回到家阿芬是否要洗菜這件事來說,阿芬選擇不去洗菜,最後結果就是婆婆生氣,而這個結果是婆婆承擔,因為生氣的人不是阿芬,對此有不良情緒的是婆婆。

於是,阿芬一回到家是否去幹家務活是她自己的課題,她可以選擇去做也可以選擇不去做,但婆婆不能干涉。

有人會說,課題分離是劃清了界限,難道要對他人的感受不聞不問嗎?那不會變成人人喊打的人嗎?就連自己最親近的家人也要不照顧他們的感受嗎?這確定是良好人際關係嗎?

看似為了別人的感受,為了別人的課題而擔責,其實都是缺乏被他人討厭的能力。哲學家康德說:“不想被別人討厭,這對人而言是非常自然的慾望和衝動。這種慾望稱作“傾向性”。”

傾向性是想要尋求他人認可的本質,而需要他人的認可本是自己的課題,別人可以選擇認可與不認可,那是別人的課題不能干涉。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想要尋求他人的認可,會讓你搞不清課題分離,人際關係也會複雜

明白這一個原則,你的人際關係的就會輕鬆,兩人之間相處彼此都沒有束縛。

第三,人際關係幸福的指標,就是擁有共同體的感覺

一切煩惱皆來自於人際關係,一切的幸福也皆來自於人際關係,而在人際關係中幸福的指標就是擁有共同體的感覺。

任毅活的特別瀟灑,特別自我,說得不好聽就是太以自為中心。

他總是要求別人聽他的,滿足他的期待,不能違反他的想法,考慮他的心情,但卻從來不會為別人的感受和想法妥協,他認為“這是我的生活,我自己做主,自己開心最重要。”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人活的確實很自在,但是當自我中心擴大了周圍的人際關係中,凡事都得聽他的意見,聽他的安排這對於別人來說不免是一種壓迫。

其實,除了你與自己的關係是個共同體,你更是一個共同體的一員。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在小的範圍看,你是自己世界的主任,但在大的範圍來看,你只是其中之一

什麼是共同體?阿德勒認為:“共同體不僅僅包括家庭、學校、單位、地域社會,還包括國家或人類等一切存在;在時間軸上還包括從過去到未來,甚至也包括動植物或非生物。”

什麼是共同體的感覺?作者岸見一郎說:“而你作為共同體的一員從屬於共同體,能夠感覺到在共同體中有自己的位置並能體會到“可以在這裡”,就可以擁有歸屬感,這是人的基本欲求,擁有這個感覺就叫共同體的感覺。”

也許看得有些深奧,但仔細分析這句話你會發現共同體的感覺的本質是歸屬感,而這個歸屬感來自兩個方面。一是能夠找到在共同體中自己的位置,二是能夠體會“自己可以在這裡”。

而尋找到一個共同體建立聯繫並不難,正所謂最小的社會單位就是我和你之間的關係,最難的是第二條,即能否“體會到自己可以在這裡”。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我體會到自己可以在這裡是一種歸屬感,在人群裡更加幸福就在於此

如何體會自己可以在這裡呢?需要積極地參與到共同體中去才能體會到。而做到這一點就需要你把對自己的執著,即以自我為中心轉換為對他人的關心,即你要考慮不是“這個人能夠給我帶來什麼,而是我可以給這個人帶來什麼。”

比如,剽悍一隻貓從三線小城市晉升為月入過萬的知識IP,靠得就是利他主義,他在前期不斷踐行這個信念收貨了很多粉絲,而這些粉絲之後也感恩支持他的創業活動,在這個過程中,他就收貨了人際關係其中的共同體的感覺,對,很幸福的感覺。

《被討厭的勇氣》: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幫你解決生活中的人際關係

剽悍一隻貓的逆襲來自於極致的利他主義,我能為別人做些什麼

最後記住,使用這個原則之前有一個大的前提是建立在雖不同但平等的原則上,還不然就容易變成操控和服從。

做好以上三個方面,找到高質量的人際關係,在這個世界上也就多了一份發自內心快樂的感受,正如海明威說:“每一個人都需要有人和他開誠佈公地談心。一個人儘管可以十分英勇,但他也可能十分孤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