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人是一种复杂的动物,生活在复杂的世界,简单思考成为了最难的事情。人总是会用更多的事情去掩饰一件事情的本质,久而久之,人变得混乱,摸不清自己的本意,悸动成为一种奢侈和刹那幸福。

说唱已经死了,因为变得不纯粹了。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纵观在一个行业能达到极致的人,不管是科学家、艺术家还是实业家,他们都是纯粹的,思考的开始,源于一个根深蒂固的目标,这仅仅是唯一的。

前段时间重温了一部电影:《美丽心灵》,讲述的是《博弈论》创始人约翰纳什一生的故事,纵观其一生,可以用两个词汇来概括:纯粹、信念。

他有最纯粹的想法,在他的世界里,任何事情都是各自安好的,没有必定的连接点,却又息息相关;他有最坚实的信念,他研究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因为这源自于他的纯粹和对世界独到的见解。

其实,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息息相关的却又独立的,这种独立体现在个体的独立性,而这种息息相关体现在他们所体现的共同规律性。就像计算机中的模糊编程,两个互不相关的事物,将它们的特性一直放大,最后一定会有一个可以同时命令它们的规律,而这种规律就是事物运行可进行编程的轨迹。

《博弈论》最原始的定义是:我们把动物利用大自然移动的瘾魂,在决策人期待的空间里,形成三维均衡的语文学理论,称为博弈论。思考层面的理解,就是寻找人性和决策的相似性和均衡性,将其进行量化。

这是一种从自然开始着手研究类推到本体的自由意志,应该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现阶段绝大多数人都在遗弃。这样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意识自由和物质生活之间发生博弈时,怎样去选择平衡点?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放大点说,文化意识已经死了。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社会中,选择安于现状的人占据绝大多数,这正印证了中国一句古话:“生活要糊里糊涂的过下去。”

敢于披荆斩棘,逆流而上的人又能有多少?

前些时间,睡前突然想到一个假设:家猪是一种被圈养的动物,人们给它食物、给它住宿,它啥事都不干,懒懒散散活完一年,最终等来被宰的命运。绝大多数被圈养的猪恐惧产生,仅仅时被宰的那一刹那,这样的被动权衡,是否属于被动博弈的结果?

如果一只猪生的比较聪明,它从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最终的命运呢?它是该享受剩下的每一天还是该惊恐、反抗?它该对喂它食物的人报以感激还是愤怒呢?它的诉说是否被其它同类嗤之以鼻呢?

当一个文化选择依附苟延残喘的时候,它已经死了。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在博弈中寻找平衡,才是保持文化独立的办法。

《中国有嘻哈》火了,说唱被更多人关注到了;主流文化管控来了,说唱在网媒及水军口碑之下臭了。这样的事情到底是不是好事呢?

2018年说唱圈流行一个词汇:求生欲。很多Rapper一味的献媚讨好,放弃自己的Real,只为了能活下去,把它当成一种新的Real。他们从新营造自己的人设,得到一些活路,赚取一些钱财,也得到了网络上的正面宣传,在衰败的说唱圈混的还算有模有样。这是他博弈的结果,也是一种悲哀,这是流媒时代的悲哀。

科技高速发展,一切朝着效率化的脚步不断进发,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工业化的流水线。这样的发展到底是不是好的呢?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万事万物都具备共性,就好比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的运行轨迹就是我们的共性,人生活的基础还是大自然,你要吃、你要喝都离不开它。

工业流水化的生产模式,一切追求效率,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应该有直面其代价的勇气。但当这个代价与人性、与环境产生冲突的时候,又该如何去博弈呢?

工业生产的流水性,环境压力无限增大,污染越来越严重;城市建设的流水性,自然调节能力越来越差,城市喧噪、温气腾腾、废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多不胜数;人才生产的流水化,千篇一律、缺乏独立思考性和创新性;医疗技术不断进步,人们越来越注意卫生,却赶超不上患病的速度。

中国说唱已经死了,自由与生活的抉择

人在越来越发达的社会中却变得越来越冰冷,追其根本原因,还是社会的工业流水化造成的。人们都在求生,但却忽略了我们该要的是生活,十几年前我们很贫穷,却活的很自在。人在社会的大机器面前迷失了自我,一味的依附,换来的只能是越活越不像个人。

我们都依附在社会的大齿轮上,却根本不去质疑其对与错,对与错是比利益更为纯粹的选择,文化的独立性正是体现在对与错的博弈之上,如果一味的考虑利益,如何谈论文化的生命?

中国说唱死了,这是一种映射,万事万物都讲究因果,什么是因果?因果就是前一刻与这一刻之间的关系。前一刻造就什么样的因,这一刻就会结什么样的果。

说唱死了,因为它不纯粹,只考虑了利益,文化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成为了一种被利用的工具,这不是博弈,仅仅是一种选择依附。

当自由和生活面临抉择的时候,又该怎么选择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