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肉店把竟自助存取款厅变客人吃饭的“包间”?银行回应了

4月14日,有网友反映,自己经过西安市长安区富力城航开路上的中国农业银行存取款大厅时,发现有食客正在里面聚餐。网友称,当天不少想使用存取款服务的人,都选择调头走开了,“不清楚是银行自己的员工还是旁边的餐馆,但银行怎么会让人聚餐呢?”

烤肉店把竟自助存取款厅变客人吃饭的“包间”?银行回应了

4月16日,记者联系到该银行一名工作人员,对方称,并不清楚有这么一件事。

白天取钱晚上聚餐

银行自助服务厅变“餐馆包厢”?

从4月13日开始,家住西安长安区富力城航开路附近的居民发现,航开路上的中国农业银行ATM自助存取款厅内,到了晚上就会变身“餐馆包厢”,原本就不太宽阔的存取款大厅厅,摆放了餐桌,不少人坐在存取款机前面吃喝,有说有笑。

从网友拍摄的图片中,记者看到,在该银行存取款机器面前,摆着一张小桌,七八名食客正在聊天吃饭。

“是银行职员还是旁边餐馆的人哦?怎么可以在这儿聚餐呢?”知情人士称,这家银行旁边是一家烤肉店,目前已经处于复工复产状态,每到晚上,餐馆的生意都很好。

银行:我们不知情

已告知商家禁止摆桌营业

4月16日,记者以办理业务为由,联系上中国农业银行西安长安区航开路分行,工作人员告知,对于上述在ATM取款机前面聚餐的行为,目前并不知情,如果需要办理业务,可以在工作时间段早上9:00至5:00到银行办理。

而据西部网·陕西头条报道,该银行曾答复称,市民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他们已经有所了解,是隔壁叁宝烤肉店的顾客在银行里吃烤肉,目前银行已与烤肉店取得联系,要求立即停止在银行里摆餐桌的行为,店家已经做出承诺。

记者联系上该烤肉店,工作人员称,他们营业时间至凌晨三点,10人左右的食客可上楼上大桌,“外面不让摆。”

延伸阅读:

过半受访者觉得最近聚会聚餐现象增多了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向好,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也在逐步有序地恢复。但对于疫情,我们仍不能掉以轻心。加强疫情防控必须慎终如始。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509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3.6%的受访者觉得最近聚会聚餐现象增多,52.4%的受访者感觉非工作需要频繁外出现象增多。74.0%的受访者认为人们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73.9%的受访者建议持续做好自我防护,保持高度警惕。

53.6%受访者觉得最近聚会聚餐现象增多

“最近我出门,好几次都看到有人聚在一起聊天。”某事业单位员工杨晴(化名)说,她家隔音效果不好,最近她有两次都听到邻居家有聚会,“我们小区管理还是挺严的,进出都要出示出入证,邻居家的聚会应该是小区邻居互相串门”。

北京一家国企的职员刘宛(化名)说,上周末天气晴好,她和家人在附近公园散步,“正是花开时节,人已经不少了。可以看到不少年轻人在一起聊天、打牌、拍照等。虽然都戴着口罩,但间距不远,还是挺替他们担心的”。

调查显示,53.6%的受访者觉得最近聚会聚餐现象增多,52.4%的受访者感觉非工作需要频繁外出现象增多。其他最近变多的现象还有:出门不戴口罩(47.2%),扎堆逛景点(46.0%),不重视个人和居家消毒(32.9%)等。

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杨晴出门主要是买菜、买日用品,最近随着疫情防控不断取得成效,她出门的次数增加了。“除了采购,我每隔一两天就会戴着口罩下楼转转,在人少的地方也不会摘下口罩”。

刘宛已经恢复线下办公,她最近去公司附近一家餐馆吃过两次饭,“餐馆里每桌不超过两个客人,客满的话就要在门外等。进门前都会测量体温,并进行登记,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

调查显示,63.4%的受访者最近天天出门,43.4%的受访者坦言自己除了工作需要,已经开始会客见友了。随着餐饮业逐渐恢复,40.8%的受访者最近去过餐馆吃饭。

河北邯郸市民徐源(化名)出门会戴口罩,他还会专门放一只备用口罩在衣服口袋里。最近,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到了人少的地方,他会摘下口罩透透气,“偶尔也会碰见有人不戴口罩”。

调查显示,外出时,83.5%的受访者会一直佩戴口罩,13.9%的受访者戴一会儿就会摘掉,2.6%的受访者不戴口罩。

受访者最近都因为什么外出?调查显示,买菜、买日用品(68.0%)和工作上班(62.3%)是主要原因,55.6%的受访者是有事要办,其他原因还有:散步、散心(40.2%),运动锻炼(34.4%)等。

针对最近出现的一些防疫松懈现象,华东交通大学心理素质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舒曼认为,这是一种心理反弹现象,人一旦压抑久了,就要释放。“人具有社会性,在家隔离久了,就疏离了社会。复工复产期间,人们自然就想走出去进行社会交往”。

但他也提到,扎堆聚会的人会给其他人“现在疫情没那么严重”的心理暗示,这对防疫极为不利。“从社会心理学上讲,防疫松懈的行为具有一定普遍性时,即使这样做不合理,也会导致更多人放松警惕”。

74.0%受访者认为人们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

杨晴说,疫情形势严峻时,她出门会非常小心,办完事就赶紧回家。现在心理上放松了不少,“不过,我仍然会做好防护,毕竟疫情还没解除。扎堆聚会的行为是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人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

“企业在逐步复产复工,人们日常生活也在逐渐恢复,有的人就觉得没事了,防疫心理开始松懈,出门不戴口罩,回家不注意消毒,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徐源说。

面对疫情,人们当下的心态如何?53.2%的受访者仍然保持警惕,其中24.2%的受访者更加警惕了。也有46.8%的受访者坦言自己有些放松了。交互分析发现,90后受访者放松警惕的比例最高(49.8%),其次为00后(48.2%),60后更加警惕的比例最高。

舒曼认为,疫情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仍需要大家努力坚守,防疫心态过紧和过松都不利于抗疫的最后胜利。“健康向上的心态是战胜疫情的强大‘免疫力’”。

“在这场对抗疫情的斗争中,我们举全国之力,才得到了今天的成果,实属不易。现在不能因为一些人的不注意而出现反复,这样代价太大了。”杨晴希望,媒体能持续做好宣传报道,告诫人们关键时期防疫心态不容松动,“个人也要及时关注疫情有关信息,配合单位、社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徐源认为,人们仍要做好日常防疫措施,有始有终,不能大意。“我们要一鼓作气,心中防疫的这根弦不到最后不能松”。

“有一次,我看到小区里一个老奶奶没戴口罩,就把包里富余的口罩给她了。”刘宛认为,防控疫情需要大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看到不注意防护的行为要提醒对方,“我经常在家人群里发有关疫情的消息,提醒大家多注意防护”。

面对疫情,普通人目前可以怎样做?74.0%的受访者认为人们需要保持信心和耐心,全力配合疫情防控工作,73.9%的受访者建议持续做好自我防护,保持高度警惕,60.5%的受访者提醒要及时跟进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和进度,45.4%的受访者建议看到妨碍疫情防控的行为要及时制止,41.4%的受访者认为要劝说身边防护松懈的人保持警惕,41.1%的受访者认为要不信谣、不传谣。

要避免一些人出现防疫心理松懈,舒曼建议,一方面,可以宣传防疫的重要性和科学的防疫方法,同时向人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安心及静心的自我调适方法;另一方面,要针对一般公众进行心理疏导,评估疫情对公众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心理影响,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受访者中,00后占7.7%,90后占36.2%,80后占41.3%,70后占11.5%,60后占3.0%。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受访者占28.9%,二线城市的占42.0%,三四线城市的占19.7%,城镇或县城的占6.9%,农村的占2.5%。

钟南山与外籍人士座谈:戴口罩不是“有病”是“防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15日与来自十多个国家的19名外籍人士座谈,以英文介绍了中国抗疫的过程和对全球防疫的观点。其间,他多次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并在互动环节回应称:在一些国家,戴口罩往往被认为“有病”;在中国,戴口罩是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而“‘群体免疫’不是一个好方法。”

来自澳大利亚的Hazza(小哈)向钟院士提出一个很能反映中外差异的现实问题:“我在中国充分了解病毒传播的风险,专门买了500只口罩寄回给在澳大利亚的父母,无奈的是,我爸爸就不愿意戴,怎样说服爸爸戴口罩?”

对此,钟南山表示,中外对戴口罩有两种观点,在美国等一些国家,戴口罩会被看不起、被认为“有病”;但在中国,戴口罩是预防被传染(病毒),因为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特别在电梯等空间狭小封闭、人员密集的场所,戴口罩是防御病毒的有效措施。

来源:北晚新视觉综合 封面新闻 中青在线 中新网

流程编辑:TF0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