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還是個孩子啊。”這話究竟毀了多少孩子

· 文/在路上

孩子犯錯了,做父母的會怎麼做?

很多父母是不是會說:“不要計較了,他還是個孩子。”

“他還是個孩子啊。”這話究竟毀了多少孩子


(一)無節制的溺愛只會開出邪惡的花朵。

有個小故事流傳了很久:

一個幾歲的小孩摘了別人家菜園裡的一隻辣椒,拿回家後,父母沒有教育,而是說孩子懂得護家。

後來,孩子膽子更肥了,今天拿一隻別人家的瓜,明天打一隻別人家的果。

別人找上門來時,父母都說:“他還是一個孩子啊,不懂事。”

後來,孩子長大後,成了人人提防著的小偷,再後來,搶劫銀行被抓了。

臨槍斃時,兒子說有話要告訴母親。當悲傷的母親湊過耳朵來聽時,兒子一口咬下了母親的耳朵,恨恨地說:“當初我做錯時,如果你能及時教育我,我就不會有今天。”母親悔極。

先不說故事的真假,但孩子做錯了事就及時地教育,這個總是真理。

反之,孩子犯錯了,聽到父母這樣為自己辯解,他會感受到父母的庇護,即使他自己知道是錯的,他也不會去改正。

下次會繼續任性,更加肆無忌憚,他心裡想著的是:我只是個孩子,出問題了,我父母兜著。

去年,網上報道某個24歲男子,將父母的26多萬元積蓄,在兩個月內,全部打賞給網絡主播。

被父母發現後離家出走。父母無奈找到直播平臺要求退錢。

對方回應:很抱歉,他已經是成年人了。

在這件事情中,北京師範大學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劉德良教授認為,家長能否要回打賞,關鍵點在於這個24歲男子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還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

教授還說“在法律中,不是按智商來判斷,是按年齡來判斷的。”

所以,他的父母不能以“他還是個孩子”來要回已經被打賞出去的錢。扎心的是,這26萬塊錢,是父母準備買房的,其中10萬是借親戚的。

據說該男子小時候也是被父母過分寵溺。此事發生後,被父親揍一頓後,離家出走。

這樣的人沒有責任感,也沒有擔當,成為巨嬰。甚至釀成大禍。讓人唏噓。

護犢之情,每個父母都會有。但無節制的溺愛只會開出邪惡的花朵。

(二)“他還是個孩子啊”,說這話的父母註定一路收拾闖禍現場。

“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

“你們怎麼可以罰得那麼重?”

假如你聽到有人說這句話,你可能以為是哪家的熊孩子不小心把他人的東西搞壞了。

事實是廣州順德一男子在犯下交通肇事罪被拘役和吊銷駕駛證後,從網上購買了假駕駛證開車上路被交警查到,第二天,陳某在父母的陪同下,到交警大隊接受調查處理。

根據相關規定,使用偽造駕駛證,陳某將被處以罰款5000元、行政拘留15日的處罰。

其父母一聽處罰,情緒異常激動,衝著交警大呼:“你們太過分了,他還是個孩子,才31歲!你們為什麼罰那麼重?”

這對父母的話,震驚了在場辦案的交警。31歲,還是個孩子?

真是刷新了人們對孩子的定義。

通過這父母的話,就不難理解該男子為什麼有今天的違法行為了。

前面已經因為交通肇事罪被拘役和吊銷駕照,不思悔改,竟然購買假駕照依然開車上路。交通肇事罪是一種過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此番再犯下使用偽造駕照。

能做出這些行為的男子,在他父母眼裡“還只是一個孩子”。真的是令人不可思議。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母雞都懂得的事情。但教好孩子是一門藝術。

無疑,這對父母是愛兒子的,但也正是他們的愛,害了自己的兒子。可以想象,這個兒子一路的成長是如何被他們捧在手裡的。

整個處理事情的過程,這個父母眼裡依然是個孩子的31歲男子,就像做錯事不知所措的“巨嬰”,任由父母出面為他把事情擺平。

當然,觸犯了法律的事情,他的父母也是愛莫能助。

“他只是個孩子。”是許多父母在孩子犯錯時常常說的一句話。而這句話,其實是幫助孩子逃避逃避責任的一種藉口。就因為父母的這一句話,往往讓孩子不知自己的過錯。

這句話的產生的作用是包庇孩子,甚至有可能縱容著孩子繼續犯錯。於是,父母在孩子的不斷犯錯中一路收拾現場。

(三)有遠見的家長,讓孩子犯錯時承擔責任。

“他還是個孩子啊。”這話究竟毀了多少孩子


這是一封九歲的孩子寫的檢討書。

9月15日,在成都市錦江區一小區內,一封貼在電梯門口的檢討書刷爆了業主群,一名9歲男孩因為貪玩乘坐電梯時將自家樓層以上的樓層鍵按了個遍,給鄰居們帶來了不便。家長髮現後為了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犯錯,要求孩子寫一封檢討書,並貼在電梯口向鄰居們道歉。

孩子在檢討書裡寫到:“電梯是我們的工具,它可以幫助我們上下樓,如果有急事或什麼大事,電梯“嗖”一聲帶他們上樓。而我呢,明明目的地在4樓,非得按這麼多層樓,我真的是太壞了”。

“親愛的鄰居,我這次犯了一個大錯,如果有什麼不開心,請來找我,我真誠地向您們認錯……”

孩子的認錯,家長的態度,獲得了鄰居們的一致稱讚。有人直接提筆在紙上寫下:你非常可愛,勇敢面對錯誤,並且改正,有擔當,為你點贊。

後來,檢討書被髮到了業主群中,“熊孩子”的家長也出面再次為孩子的錯誤向鄰居們道歉。

人們在贊孩子的同時,更加覺得孩子的父母值得點贊。因為,這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結果。

孩子的父親在發現孩子這個行為的時候,沒有因為孩子才九歲,就包容孩子的過錯,而是及時教育和引導,才有孩子貼出檢討書的後續。

在這件事中,家長及時發現了孩子的過錯,但沒有縱容孩子,而是讓孩子寫了檢討書,承擔他所犯的過錯,而且父母也親自真誠向鄰居道歉。

有人為孩子寫檢討書的行為和誠懇態度點贊,也有人為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點贊,甚至有為暖心的鄰居點贊。

調皮搗蛋是孩子天性,尤其是男孩子,對什麼新鮮事物都有好奇心,能做的,或者不能做的,他們都要去嘗試。

在孩子犯錯後,家長善於引導,讓孩子認識錯誤,改正錯誤,孩子一定會能健康成長。

許多網友說:有這樣的家長,孩子長大不會差到哪裡去。

也有網友說:有遠見的家長,養出來的孩子有擔當。


“他還是個孩子啊。”這話究竟毀了多少孩子


(四)孩子需要父母適時的引導。

詹姆斯·蘭費蒂斯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寫了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

11歲詹姆斯·蘭費蒂斯隨著父親在一個月夜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上去釣魚。

在等待了好長時間後,詹姆斯·蘭費蒂斯終於釣上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

父親划著了一根火柴,看了手錶,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著鱸魚,然後看著詹姆斯·蘭費蒂斯,說:“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

孩子當然不願意,認為距離開放釣鱸魚的時間也不遠了,放了以後,就不能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況且,現在是夜晚,四周看不到任何人的影子,沒有人知道。

但父親堅持要詹姆斯·蘭費蒂斯遵守規則:把魚放了。

三十年後,詹姆斯已經是紐約一個成功的建築設計師。他說:我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

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不得承認,詹姆斯的成功離不開小時候父親對他的教育。

詩人泰戈爾曾經說過:“如果把所有的錯誤都關在門外的話,真理也要被關在門外了。”

意思是說人都是在不斷犯錯之後才懂得分辨是非對錯,慢慢成長起來的。

孩子的成長一定會不斷犯錯。當孩子有過錯的時候,恰好是父母教育的良機。

如果孩子犯錯,父母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彌補過失和解決問題上,是教會孩子承擔責任的最好方式。切不可以“他還是個孩子”來為孩子開脫。

讓孩子在過錯中承擔適量責任,既是對孩子的懲罰,也是讓孩子吸取教訓,更好成長的最好時機。

願每個父母正確看待自己“還是個孩子”的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