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蟹·塘」對於蟹農來講,除了家,最有溫度的地方就是蟹塘了!

大家好!我是饒小坤,有幾天沒有更新文章了,前幾天到蘇南一趟,發現了不少有意思的東西,今天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為什麼今年超長梅雨天蘇北地區水癟子情況爆發嚴重,而蘇南這種情況卻不嚴重?蘇南蘇北養殖模式差異可以給泛興化地區帶來哪些養蟹方面的思考?

前些天到常州,宜興,蘇州這些大閘蟹養殖區,給我的感觸就是這邊大閘蟹的“小精高”養殖模式整體看起來還是很穩定的,蘇北地區整體今年空腸水癟子情況嚴重,蘇南這邊幾乎感受不到受水癟子情況影響的氛圍,也不是說蘇南這邊完全沒有空腸水癟子的情況,只是說這種比例很小,沒有出現蘇北那麼大面積爆發的情況!

基於蘇南蘇北地區目前塘口養殖情況,各地區養殖蟹農心態也不一樣,相比於蘇北地區今年養殖出現大面積空腸問題不大,蘇北養殖蟹農心裡都有一些忐忑,擔心塘口螃蟹今年要減產,又擔心螃蟹行情不會太理想,而這兩天在蘇南走一趟,感受到蘇南這邊就更加氣定神閒,基本上給我的感覺就是這兩天高溫天結束,只要不損蟹,今年掙錢只是掙多掙少的問題!

為何會出現這種差異性?簡單點講其實就是蘇南的養殖模式抵抗外界惡劣環境的能力更強一些,養殖技術更精細,養殖穩定性更高一些,基本不管是風調雨順還是惡劣天氣都可以保證大閘蟹養殖的穩定高產。而泛興化地區經過這幾年的養殖模式改進與發展,也找到了一條適合大面積低成本的養殖模式,但是,我個人覺得還不夠完美,風調雨順的年份,絕大部分人都能養好,一旦,天氣惡劣,種種問題就都暴露出來了,所以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把蘇南蘇北的情況分析對比一下,出現問題就得學會分析總結!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我自己本人就在興化,今年興化及周邊地區空腸比例很大,水癟子情況比較普遍,所以為何蘇南、蘇北同樣面臨長時間梅雨天(可能天氣有細微差別,但是,肯定大致相同),結果卻不一樣呢?結合自己去了不少大閘蟹養殖區,看到過各種各樣的塘口情況,我來給大家分享一下我個人觀點,我覺得主要的原因有以下三點:

1、蘇南這邊增氧的硬件設施設備普及率以及利用率比蘇北要高,蘇南“小精高”模式這邊普遍增氧設施設備都裝好了,基本都是底部增氧,單位面積增氧設施設備功率比蘇北高得多,今年剛好超長梅雨天,塘口底部溶氧不足最為普遍,這種特定時間段增氧設施設備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這是我覺得一個主要的原因;

2、蘇南這邊對蟹苗品質的重視程度高於蘇北地區,蘇南基本養的都是手工挑的規格蟹苗,蘇北基本養的都是通貨蟹苗,這幾年驗證下來差異性真的很大,一斤50頭左右的規格蟹苗跟一斤90-100頭左右的通貨蟹苗,哪種蟹苗規格長得大一些?同等條件下肯定是一斤50頭左右的規格蟹苗更有優勢!你想想為什麼同一個蟹苗塘,同樣的白籽下塘,同樣的環境,同樣的人管理,有的蟹苗規格能夠長到一斤50頭,為什麼有的才一斤90-100頭?很明顯一斤50頭的蟹苗在苗塘就比一斤90-100頭的蟹苗更具有生存競爭優勢,而且手工挑出來的規格蟹苗,大小相差不大,互相殘殺的幾率也更小一些,統貨蟹苗,大小都有,相互殘殺肯定也在所難免;

3、蘇南這邊基本以餵魚為主,蘇北以喂飼料為主,做個簡單小實驗一把飼料一把魚同時擺在螃蟹面前,螃蟹肯定先吃魚,這是生物本性,很多的時候養殖就需要投其所好,順其自然!當螃蟹受到一定環境脅迫的時候(水質環境惡化,溶氧偏低的情況),很多時候飼料基本已經不吃了,由於魚的特殊性,而在這個時間點螃蟹還能吃一部分魚,這個看似很小的影響主要在螃蟹營養積累上面,最終具體體現在螃蟹體質活力上面!這種情況在風調雨順的年份差異性很小,但是,在今年這種超長梅雨天就放大化了!這裡並不是說飼料就不好,飼料原本就是魚粉、豆粕等原料做成的,如果實打實加的貨真價實的原料,那投餵飼料也是可以的,只是飼料廠飼料水太深了,同樣的36蛋白飼料,不同飼料廠家差價很大,國內對於飼料這一塊監管、檢測上面都不完善,根本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飼料質量監管檢測體系,一個廠家一個標準,廠家不同,配方不同,這就導致裡面難免有些飼料廠家只顧眼前利益,弄虛作假,渾水摸魚,各位養蟹人自己需要學會仔細甄別篩選好的優質飼料。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以上是我個人分析總結的三個主要影響因素,之前文章就講過導致今年螃蟹出現空腸水癟子的原因有很多,所以我這裡說的肯定也不夠全面,但是,這並不影響,只有對比之後才會發現差距,經歷了今年對於螃蟹養殖來講很特殊的一年,相信蘇北地區養蟹人在後面的幾年裡面對今年都會記憶猶新,可以預見的就是蘇北地區在來年的大閘蟹養殖中會越來越關注塘口增氧,還有優質蟹苗的選擇以及餌料營養投入等這些方面,這幾個版塊肯定會做出一定程度的改變!具體的可以有一些什麼樣針對性改變,後面會繼續更新文章來梳理!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通過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能給泛興化地區大閘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危與機?

興化地區由於養殖面積很大,整個興化大閘蟹集中上市對螃蟹價格會有一定的衝擊,導致很多其他大閘蟹養殖地區前期基本都不賣,都在等興化地區大閘蟹快要結束才開始賣,其實現實的事情就是收購商在興化地區大閘蟹大批量上市時都在興化這邊收蟹,興化大閘蟹量大,可供選擇的機會自然也很大,其他面積小的養殖區自然會排在後面!

興化地區目前走的路線是早上市,對於螃蟹質量要求沒有那麼高,這也是必然的,上市早就意味著營養積累不夠,螃蟹品質特定的時間點肯定會差一點,蘇南每年都是在興化大閘蟹快要結束的時候開始賣,那個時間點大閘蟹基本都生殖洄游上岸了,那個階段的螃蟹品質自然沒得話講,質量肯定會好很多!

這幾年來由於興化地區賣蟹賣的早,時間早,營養積累時間不夠,螃蟹品質不算太好,而且興化蟹農只要螃蟹能賣掉都會蜂擁而上,好的壞的都一股腦子往市場上送,生怕螃蟹賣不掉,慢慢的興化地區的大閘蟹名聲口碑越來越差,這就很有可能帶來危機,當低價與垃圾蟹的標籤給興化大閘蟹貼標之後,對於整個興化大閘蟹的影響就會很大,尤其是隨著後面的養殖成本逐年提高,再跟今年一樣又遇到惡劣的養殖氣候,這就可能給泛興化地區大閘蟹養殖帶來潛在的危機!

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興化及周邊地區大閘蟹養殖戶也開始調整思路,也開始關注螃蟹質量的話,也開始注重螃蟹品質,不再那麼著急要趁早全部賣掉,願意增加投資,賣蟹週期也開始拉長,等興化大閘蟹質量上來之後,慢慢賣,那麼可以想象整個全國大閘蟹市場價格都將要受到興化大閘蟹的影響!因為興化及周邊地區大閘蟹整體養殖體量很大,這種養殖觀念目前已經有一部分養殖戶開始接受,這種轉變有個兩三年堅持下來,大閘蟹收購商前期要早上市的嚐鮮大閘蟹,興化及周邊地區本來就有,中後期需要高品質大閘蟹,興化地區也有的話,那麼收購商就不需要到別的養殖區去收購大閘蟹了,那麼其他養殖區到時候有沒有可能也把大閘蟹拖到興化地區來賣呢?

同時,這種轉變也能消除很多人總覺得興化大閘蟹品質很差的固有印象,其實就是因為興化地區每年都是早早的賣嚐鮮螃蟹,品質肯定也差一點,當興化有長期而且品質好的螃蟹供應的時候,給人的觀念看法就會發生轉變,長遠來看,適當的養殖模式調整這對於興化及周邊地區大閘蟹發展來講絕對是一個機遇而且很有戰略意義,還能鞏固興化及周邊地區在全國大閘蟹市場的龍頭地位!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當然以上觀點只是個人簡單的想法,也許有朋友看似會覺得這種想法很天真,很滑稽,但是我能感受到興化地區養殖模式上改變已經悄然在開始了,這種改變不僅僅是精養螃蟹上面的改變,也包括蝦蟹混養模式上的改變,越是惡劣養殖氣候的年份,養蟹行業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更快,虧錢的會加快離場,掙錢的還會不斷擴大規模,一個行業發展到最終的結果都是養殖模式越來越穩定,養殖技術越來越完善,養殖最終會趨於一個合理的利潤區間。

每個地區面臨的情況都不一樣,蘇南有蘇南的優勢,蘇北有蘇北的特點,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完全去照搬一個地區的養殖模式,因為面臨的各地區養殖環境、消費市場不一樣,反倒更需要多去思考一些真正的底層邏輯,再結合不同地區的養殖環境養殖條件來做出調整,覺得好的對養殖有用的養殖經驗肯定值得借鑑。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今年可能延伸而且值得行業思考的問題,大母本推廣下來這兩三年,大母本有一定的優勢這個不需要再去討論,有養蟹朋友反饋結果是4母、5母作為母本蟹苗穩定性好,規格也可以,而大母本6母、7母及以上規格,在成蟹養殖上穩定性(體質,存活率等)會差,到底是不是這種情況存在,具體的實際養殖反饋結果怎麼樣?有沒有出現母本越大成蟹養殖越不穩定的情況?

有親身養殖經歷驗證過的朋友可以私信我你所驗證的結果!

一個行業總是在不斷地質疑聲中曲折向前發展!

解析蘇南蘇北養殖差異,給泛興化地區河蟹養殖帶來什麼樣的思考?

好了,我個人喜歡跟大家溝通思維邏輯,按照科學的思維邏輯處理問題,如果邏輯都理不清楚了,那麼做事情肯定會比較費勁。


這是一個浮躁的社會,甚至就是遠離都市的河蟹養殖都難以逃脫目前的這種浮躁狀態,很多人出現問題,心急如焚,從來不會選擇靜下心思去思考問題出現的原因,而選擇到處去試錯或者直接坐以待斃,自然要付出時間還有金錢的代價!


作者 | 饒小坤

圖片收集 | 饒小坤

文本編輯 | 饒小坤

頭條號 | 鮮蟹渡


聲明:任何組織或個人,如轉載本文,需註明出處(作者、頭條號名稱)否則將會視為侵權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