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過工人、修過電腦......玉林市博白青年返鄉創業把這個事業做得紅紅火火

當過流水線工人、修過電腦......在博白縣江寧鎮,有一名青年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們種植桑葚,並製作桑果乾、桑果酒、桑葉茶,將甜美的桑葚產業做得紅紅火火。他就是返鄉創業青年——

李宏萬。

當過工人、修過電腦......玉林市博白青年返鄉創業把這個事業做得紅紅火火


勤奮自律

賺到人生第一桶金

當過工人、修過電腦......玉林市博白青年返鄉創業把這個事業做得紅紅火火

當過工人、修過電腦......玉林市博白青年返鄉創業把這個事業做得紅紅火火

李宏萬在桑葚地裡採摘桑葚。

當過工人、修過電腦......玉林市博白青年返鄉創業把這個事業做得紅紅火火


紅得發黑的桑葚。


2005年,初中畢業後的李宏萬到深圳闖蕩。和大多數前往深圳打工的青年一樣,他按部就班地進廠從事電子產品流水線工作。李宏萬回想起當時日夜加班的日子,工資也就1000出頭,勉強夠維持生活。


“沒有技術,這樣下去再做多少年還是一個樣,人生沒有出路。”李宏萬不甘心打一輩子工。他參加了計算機技術的夜校培訓班,從此,白天上班,晚上學習,在高度自律下,他每天用於工作和學習的時間超過了16個小時。電子廠老闆賞識這個勤奮的小夥子,提拔他當了技術主管。


2009年,他兼職做起了承包維護工廠電腦網絡、通訊設備、佈設光纜等工程,很快就月收入過萬。2011年,他辭去技術主管的工作,專職從事網絡設備安裝維護,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事業邁上了新臺階。

慧眼識寶

桑果助推二次創業


2014年底,李宏萬的弟弟給他發了一張照片,“哥,看下這張照片。”“這不就是桑葚果嗎?有什麼奇怪?”“但是你看這時候還有這個果。”“是哦!”李宏萬很驚訝在農曆11月竟然還有桑葚。


李宏萬對桑葚進行了實地考察。“桑葚是一種藥用價值較高,對人體具有多種生理保健功能的美味水果,可以加工成多種產品,還可以與採摘遊玩相結合,有著巨大的消費市場。”李宏萬覺得桑葚的發展前景十分可觀,抱著先試一試的態度入股了朋友的桑葚種植基地。隨後,他返回家鄉博白江寧鎮木旺村試種了幾畝。


掌握了種植技術後,李宏萬決定擴大種植規模,相繼在周邊的那林鎮、北海市浦北縣小江鎮各租地50畝。

2019年3月,浦北的桑果採摘園開園,酸甜美味、紅得發紫的桑果吸引了兩萬多名遊客慕名而來,成為農業休閒旅遊的“新寵”。


除了供應鮮果到市場外,他還利用團隊自創的獨特釀酒工藝,將桑葚果深加工成桑果酒,並註冊“南流灣”和“江寧紅”品牌。桑果酒色澤紅豔透明,口感清柔酸甜,深受市場歡迎,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合作社現有400多畝桑葚種植基地,一年兩季可以產果60萬公斤,1.25公斤果可以釀成0.5公斤酒,可以釀成桑果酒24萬公斤,按照每公斤酒的批發價120元計算,合作社的年產值可以達到2880萬元。”李宏萬高興地告訴記者。

村企合作

多樣經營迎來跨越發展

創業獲得成功以後,李宏萬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立足家鄉,實現企業壯大和帶動家鄉共同發展。江寧鎮山清水秀生態美,有豐富的山地資源,正是種植桑葚,發展農業休閒旅遊的良好基地。江寧鎮黨委、政府發出了“引老鄉建家鄉”的號召,實施引才回歸、引業回鄉、引智回哺、引資迴流“四引四回”強基興村工程。李宏萬返鄉發展桑葚產業的想法得到了江寧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他創辦了南流灣合作社,並將辦公室設在了木旺村委會,流轉400畝土地建設桑葚產業示範基地。


除了加工成桑果酒,李宏萬還進一步研究桑葚資源的綜合利用和深加工。“桑葚一年出果兩季,把鮮果加工成果乾,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酸酸甜甜的桑葚了。”他說幹就幹,採取低溫烘烤的辦法,經過多次試驗,終於掌握了火候,加工好的桑果乾香甜軟糯。桑葉也是寶,經過採摘、洗晾、切葉、殺青、揉搓、烘乾等工序後,製成的桑葉茶具有降血糖、降血壓、降血脂等保健功能。“正在研發中的還有桑葚酵素、桑葚膏、桑葚飲料等,我計劃把小桑葚做成大產業。”李宏萬自豪地說。


看到桑葚產業發展勢頭如此強勁,周邊的貧困村和貧困戶紛紛投入扶貧資金入股南流灣合作社,並採取深度合作的模式。貧困村投入扶貧資金,併為基地提供宣傳推廣、解決用地用工等服務;貧困戶除將產業獎補資金入股以外,還可以在基地務工,並由合作社提供種苗和技術並保價回收;合作社負責技術和管理,每年產生的利潤按照一定比例分紅給村集體和貧困戶。三方的受益均得到了最大化,實現了“啟用一個能人、搞活一個產業、帶動一方發展”的綜合效應。


“我計劃繼續帶領鄉親們擴大桑葚種植規模,五年內在江寧鎮建成玉林乃至廣西最大的桑葚基地,把桑葚產業做強做大,把家鄉建設得更加美好。”李宏萬堅定地說。

來源: 玉林日報微報、博白網(採寫:曾昶 通訊員 甘宏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