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在不久前,長春的夜市如雨後春般地一個一個地開了起來,有些不大的地方一時間竟能先後開出好幾個夜市。

夜市,好像成了一種市場經營的時尚,不開個夜市就好像落伍了似的。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實也沒經過多久,有些夜市就蕭條了。

雖然還未立秋,天氣仍然是驕陽似火,但夜市卻好似提前“立秋”——涼了!

以下圖片是昨晚逛了春城大街上的3家夜市拍攝的,實圖無修飾。

夜市一: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夜市二: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夜市三: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人少,不少攤位已經撤了,逛的人幾乎沒有,吃的人很少,可能比夜市裡的攤主、服務員還少——這就是當下一些夜市的現狀。

看眼下這個樣子,過不了多久,攤位都得撤光了。

想當初,大概也就是6月吧,夜市剛開的時候,那可是紅紅火火,逛的人多,吃的人多,看熱鬧的人多。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兩相對比,一目瞭然,夜市冷了。

其實,一哄而上的夜市由起初的紅火在兩個月後變得蕭條,這不奇怪,或者說這是必然的結果

首先,這些夜市在運作模式、經營的品種上幾乎沒什麼差別,劃出一塊地方,分成若干個攤位,然後招商,然後一起賣烤串、涮串、臭豆腐……同質化,缺乏特色,是當下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夜市的特點。

其次,搞夜市的人初心是好的,想要活躍市場,但市場的活躍來源於需求,一時之間四處開花的夜市提前大大地透支了人們的需求,蛋糕就那麼大,一天吃完了,以後也就沒得吃了。

不是說今天蛋糕吃完了,明天還有同樣的蛋糕,蛋糕只有一個。所以,夜市的後繼乏力也就沒什麼奇怪的了。

第三,夜市是一種由吃文化的歷史積澱而成的市場形式,是由“前赴後繼”的食客們的胃催生的,名小吃、特色小吃是需要歲月的打磨才散發出誘人的香味的。

夜市,是一種自然而然形成的市場,當然在發展到一定程度後,有關方面進行了更為合理化的規劃、管理,但這只是為了讓夜市健康的發展,夜市的本質並沒有改變。

比如西安有名的夜市回坊,那是幾十年或更多年的積澱而成的。一個成熟的夜市,是一本厚重的大書,是一個個故事,是一段段和吃有關的歷史。

倉促上馬,沒有積澱,以為把各地的美食匯聚到一起就可以搞個夜市,那是對夜市認識的膚淺,如此形成的夜市只會在人們走馬觀花似地遊覽一遍後歸於沉寂。

夜市,是自發經濟業態的典範,人們去夜市,是因為這裡有饞涎欲滴的美食,商家不斷的湧入到這兒,是因為這裡能賺錢。

現在的夜市,不知道商家賺錢了沒,但看著空了的攤位,感覺好像是沒賺到什麼錢,有錢賺,誰還能撤攤呢?

長春夜市搶先“立秋”,涼了!吃的少逛的也少!(多圖)


其實我們都希望長春的夜市越來越紅火,就像這盤小龍蝦一樣紅亮火辣,但希望只是希望,現實是路得一步一步走,脫離現實、缺乏對市場分析的計劃行為是不利於市場的發展的。

上面只是一孔之見,不知道長春有沒有現在還紅紅火火的夜市,有的話,評論區可以發幾個圖上來,糾正一下不全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