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样才能避免身死国灭?

1917年,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两年多的俄国首都,因为骚乱继而引发二月革命,沙皇退位。一年后,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被秘密处决。沙俄作为领土世界上最广袤,人口众多的一流列强之一,是否有机会避免灭亡的厄运,或者至少保全自己的性命呢?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样才能避免身死国灭?


在1917年之间,实际上沙皇为了保全自己的国家与性命还是做了一些努力的。在二月份的骚乱演变为武装起义后,他连忙诏令彼得格勒军区司令哈巴洛夫:“着令于明日,将京都骚乱悉行制止”。于是对群众进行镇压。但是最终没有成功,他也就含恨退位了。要想摆脱这种窘境,就要在战争从速战转变为持久战后先把摄政王的头衔丢给米哈伊尔大公,借口身体状况不好跑路度假。然后放出消息让大家以为沙皇是好人,他只是被近臣外戚所蒙蔽,来为自己洗白。之后为了稳妥起见,趁早远走高飞为好。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样才能避免身死国灭?


再把时间往前推一点,结局也可能更为不同。彼得格勒的驻军并不完全忠于帝国,所以要清洗他们。1916年6月份在第一次发出调换首都彼得格勒驻军去外地驻防,更换其他部队来首都的命令之后,不应该像历史上一样被下面执行的人拖延而误了大事,应当严厉督促这一事件的进度。并且应该在这一年坐镇首都,给普罗塔波波夫撑腰,同时也是督促他尽快组成国家调查团严查“军事工业委员会”的账目,并且在舆论领域把这伙人各种低买高卖囤积居奇贪污受贿的行为公之于众,防止这部分人使得军心民心尽失。正是因为种种不安定因素促使二月份突然爆发起义,其实人们后来感到一些后悔。这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这种方法毕竟是到战争中期才发力。如果在战争才爆发时改变的话,尼古拉二世会有更好的结果。在普林西波刺杀完斐迪南大公夫妇后,尼古拉二世不应该作为斯拉夫人的保护者介入争端,应该放弃追究奥匈帝国责任,放弃对巴尔干半岛的利益索求,改变蓄谋已久的扩张战略,当然这是十分困难的,但是伟大的战略家正在于能审时度势进退有据。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怎样才能避免身死国灭?


如果不在萨拉热窝事件的七月份发力的话,后来列强相继总动员时俄国本来因为德国的恐吓而放弃声援塞尔维亚的总动员,尼古拉二世却听信别人的谗言继续动员从而铸成大祸,只要在那天固执己见,拒不动员就可以了。这样德国也不会因为俄国的战争动员威胁而自卫动员,俄国算是抛弃了塞尔维亚这个斯拉夫兄弟,但为了俄罗斯乃至全世界的和平也算值得。或者从敌方入手,靠着尼古拉二世与德皇威廉二世的私人交情与血缘关系,劝说他放弃支持奥匈帝国,没有德国撑腰的奥匈不敢对塞尔维亚动武。这种方法杜绝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虽然不能永远解决战争,但是能给上升期的沙俄提供缓冲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