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句感叹语,使我目瞪口呆。佛法真正揭示了什么?

七句感叹语,使我目瞪口呆。佛法真正揭示了什么?

倘若佛法在于阐述因果报应,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神话!

倘若佛法在于昭示佛菩萨和上师的感应加持,那么它并没有超越信仰!

倘若佛法在于发扬慈悲喜舍的精神,那么它并没有超越慈善救济!

倘若佛法在于解释宇宙万法的生灭,那么他并没有超越科学!

倘若佛法在于五戒十善的劝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道德!

倘若佛法在于禅境的修炼,那么它并没有超越瑜伽冥想!

倘若佛法在于阿毗达磨及自性空、有的论议,那么它并没有超越哲学!

这是法尊比丘尼,一位专业佛弟子对佛法不共世间法的梳理。

反复反复的读这些话,似乎在朦胧间窥见了佛法究竟义的一丝闪光。

法尊比丘尼在她的书中写道:虽然这些都是世人所熟悉赏识的,但是它们都属于世间,不能超越世间。人们在生、老、病、死之间承受着忧、悲、恼、苦,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佛陀成道之前深切关注这项无可避免的残酷事实,并为此出家寻求因应之道。终于,佛陀以智慧觉观,务实的解决了这项困境,这震古烁今的伟大功绩,正是正法的珍贵之处。

许多人无视于老病死的危险,或是听天由命,或是自恃少壮,或是忙于追逐世俗价值,人们往往无暇驻足于正法的胜义,毕竟正法胜义已超越世间,无法以世间的标准衡量。

25个世纪以来,为了将佛法传播于世间,历代祖师们各自发挥丰富的思想创意及宗教体验,自由地诠释佛法,虽然佛法思想始因而硕果累累,囊括了世间所有美善之法,可是却也使得佛陀所正觉、超乎世俗知识及想象的正法,就此隐没不显。

世间仍有不少爱好智慧的人,他们警觉到老病死的桎梏,怀疑世俗的价值与人生的意义,他们找寻真理却苦无出路,事实上他们需要正法,并且他们也是正法唯一能提供帮助的人。

事实上,佛陀从未高谈“广度众生”的伟大理想,相反的他很清楚,有条件了解实践正法律的人实在太少太少了,他能做的只是提供经验给有同样需要的人,为世人保留学习正法的机会。

佛法的核心是灭苦之道,他并不教导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面对死亡,佛法教导如何拒绝这痛苦又无谓的生生死死。从生到死就是世间,佛法教人出离世间。

然而,人们毕竟是热衷于生命的,一般人所希望佛法能提供的是如何让生活更顺利,更满足,以及在信仰的支持中更坦然无惧的面对死亡而无所遗憾。赤裸裸地表明佛法,旨在教导人出离世间,不免要令人误解佛法只是那些受到重大刺激或太悲观、太消极的人,借以逃避现实的麻醉剂。历代多少祖师大德便因此羞于承认佛法的厌世,而特别表现的积极入世,以期扭转世人对佛法的认知。

佛陀真正的教法既不消极也不入世,甚至可以断言只有佛法才不逃避无可闪躲的生命议题,积极面对现实:只要对生命的真相毫无所知,那么生活中所预设的一切价值全都没有稳固的基础,随便一点状况便毁于一旦,若非根植于生命的真义,任何远大抱负与努力奋斗,基本上都无异一时兴起的儿戏。

对佛法的一切误解来自对生命的无知,众生备受生命的煎熬,却仍然顽固的兀守,对人生的憧憬,尽心尽力的满足虚所无度的生活所需,再无余裕去探索生命的真相。一般人的生活态度都建立在“老病死既遥远又与我无关”的幻觉上,耽溺于“只要让我一展所长,所有困扰必定迎刃而解”的追逐游戏中,即便是关心生命终点的人,也只期望能安详满足的死去,从不曾真正面对自己生命的严肃课题。

一心期待生活更顺利满足、期待在信仰的支持中能更坦然无惧面对死亡的人,多如大地之土;愿意平心静气深入生命真相而出离世间的智者,则少如掐在佛陀指尖上的那一小撮土。

佛陀明白,唯有正法能昭示生命的真相,引导生命的解脱。于是他已长达45年的时间,善巧地向世人宣说正法,直到安详入灭,完成他个人的究竟解脱。这45年的教授、教诫,并不象超级市场和百货公司般的供应一切所需,而是让真正的智者有机会认识正法走向正道,普遍的社会大众误解、漠视佛法在所难免,而且也并不重要。但那些渴求真理的精英分子无法寻得真理的苦闷则是佛陀愿意勤苦说法的原动力。

七句感叹语,使我目瞪口呆。佛法真正揭示了什么?


七句感叹语,使我目瞪口呆。佛法真正揭示了什么?


七句感叹语,使我目瞪口呆。佛法真正揭示了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