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是進步革命,為什麼卻讓中國進入一個軍閥混戰的亂世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革命,這次革命結束了一直在中國大行其道的封建帝制,讓中國進入了一個新時代。應該說,辛亥革命是成功的。畢竟清朝末年發生過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等革命,都沒能推翻腐朽沒落的清朝政府,而辛亥革命做到了這一點。

辛亥革命是進步革命,為什麼卻讓中國進入一個軍閥混戰的亂世

(辛亥革命)

但是,雖然辛亥革命成功了,卻沒有為中國帶來新的方向,中國進入了一個軍閥割據的動亂時代。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清朝不是被辛亥革命給推翻的,是自行崩潰的。

清政府雖然一直到辛亥革命之前,都還能保持完整,實際上內部早就已經崩潰了。這種崩潰是全方位的。

在太平天國運動的時候,雖然老百姓對這個腐朽沒落的政府已經失望,試圖推翻它。但是統治階級內部,卻還在極力維護。尤其是當時隨著對太平天國運動的鎮壓,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為代表的漢人地主階級強勢崛起。這些漢人地主階級由於第一次走上清朝最高的歷史舞臺,因此他們非常興奮,極力地維護清政府的統治,為清政府續命。

也就是說,雖然那時候滿族統治者已經腐朽沒落,但是因為漢人統治者的強力崛起,讓清政府呈現出一派迴光返照的景象。

滿人統治者除了極力打壓太平天國運動、捻軍起義、回民鬧事、革命者暴動等各種風起雲湧的國內暴力運動以外,還積極地尋求自上而下的改革,改變清朝的皇權政治,改為君主立憲政治。

不過,最終由於戊戌變法的失敗,漢人統治者便對清政府產生了極大的懷疑。先前的那種興奮期早已過去,他們對清政府已經不信任,也不再積極地維護了。

辛亥革命是進步革命,為什麼卻讓中國進入一個軍閥混戰的亂世

(庚子事變)

庚子事變是一塊強大的試金石,當八國聯軍打入北京的時候,整個漢人官僚集團集體拒絕清朝最高統治者慈禧太后的命令,不進京勤王。而庚子事變結束以後,慈禧竟然沒有處理任何一個拒絕勤王的督撫。由此可見,那時候清政府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力。清朝雖然還沒有散,實際上只是一個表面的成型而已。

在這個過程中,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各地督撫們,開始大肆招兵買馬,發展自己的勢力,督撫們因而從行政官員,變成了軍閥。當時這些軍閥們之所以敢於這樣做,是因為他們宣揚需要軍隊對付革命者。但實際上,就算沒有革命者,這些軍閥們依然在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

後來,慈禧太后去世。她去世之前,連帶著把光緒皇帝帶走了。同時,政權又交到了一個小孩子溥儀的手裡。溥儀的父親載灃雖然是攝政王,但是,一來他沒有什麼威信又性格軟弱,二來名不正言不順,因此,他對國家的控制力更弱。

辛亥革命,實際上只是武昌一個小地方的暴動。但是這個小地方的暴動就像導火線,一下就點燃了整個國家的軍閥陣營動亂。這些軍閥們紛紛擁兵自立,宣佈脫離清王朝的統治。

當然了,雖然這些軍閥們各自擁兵自立,但是他們不會承認他們是軍閥,是擁兵自立,而是認為自己是革命者。這樣一來,就使得辛亥革命看起來是一次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實際上根本就沒有什麼資產階級,不過是各地的地主武裝,把自己假扮成資產階級的樣子,掩護自己擁兵自立的割據本質而已。

辛亥革命是進步革命,為什麼卻讓中國進入一個軍閥混戰的亂世

(大總統袁世凱)

除了地方軍閥們擁兵自立以外,國家的高層也落入軍閥的手中。作為當時全國最大軍閥的袁世凱,走上了中國的最高舞臺,當了大總統。

袁世凱當的這個大總統,只是名義上的大總統,本質上他是一箇舊軍閥,他的思維還一直停留在王朝社會里。所以,一方面他想要武力平定全國動亂,打敗其他軍閥,確保他一家軍閥獨大。另一方面,他又試圖恢復帝制,讓自己成為一個新皇帝。袁世凱這樣做,並不是他變質了,而是他本質上就是這樣的人。恢復帝制,是袁世凱當時的必然選擇。

接著,袁世凱很快去世。袁世凱去世以後,他的手下們,包括段祺瑞、馮國璋、曹錕、黎元洪等人,又變成了無數個新軍閥。加上地方軍閥張作霖、孫傳芳、吳佩孚、馮玉祥等人的崛起。這些軍閥們,誰也沒有絕對的實力戰勝對手,誰也無法掌控整個國家。因而,中國就進入了軍閥割據的時代。

這就是當時中國的現狀。

當然了,我們也不能就此否定辛亥革命的意義。辛亥革命除了造成清政府的滅亡以外,還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啟蒙運動。從袁世凱稱帝失敗就可以看出,那時候的中國人對帝制已經深惡痛絕,“共和”的思想已經深入人心。這也是後來北伐軍雖然力量弱小,卻能夠戰勝各路軍閥,建立一個相對統一國家的根本原因。

(參考資料:《辛亥革命史》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