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用《易經》中的陰陽對立又統一和分階段來看問題!

學會用《易經》中的陰陽對立又統一和分階段來看問題!

這個圖可以看作一個公式。把一件事情看成陰陽對立又統一,並且分為十二個階段來分析的公式。

“子”這裡的復卦可以看作是乾卦的第一爻【初九爻】。

“午”這裡的姤卦可以看作是坤卦的第一爻(初六爻)。

你可以把任何你想推測的事情都往這個公式裡套。

舉個例子吧。這幾天我一直在用元亨利貞的“利”往這個公式裡套。首先把“利”分為十二個階段。乾的利六個階段,坤的利也有六個階段。

《乾卦》初九:潛龍,勿用。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九四:或躍在淵,無咎。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上九:亢龍有悔。

《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

六五:黃裳,元吉。

六四:括囊,無咎,無譽。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

初六:履霜,堅冰至。

乾是打開,向外向上流動流通。

坤是關閉,向內向下固定隔絕。

是故,闔戶謂之坤;闢戶謂之乾;一闔一闢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 因此,關閉門戶叫做坤,打開門戶叫做乾;一開一閉叫做變化,有往有來而不窮盡叫做貫通。 見(現)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用出入,民鹹用之謂之神。

《子貢贖人》,出自《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篇》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補償和獎勵。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的補償。孔子說:“賜(端木賜,即子貢),你錯了!向國家領取補償金,不會損傷到你的品行;但不領取補償金,魯國就沒有人再去贖回自己遇難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謝他送了一頭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興地說:“魯國人從此一定會勇於救落水者了。”

這個故事我以前雖然知道意思,但不知道它的原理是什麼?

今天就可以把它的原理看的很明白。

乾的利上升到了極點,到了第六階段(第六爻)會變成陰。

陰的利到了極點,到了第六階段(第六爻),就會變成陽(陽的利)。

子貢贖人本應得到的“利”假設是六萬塊錢。假設他不要六萬,只拿五萬,那麼少這一萬(關閉這一萬),就是坤卦的初六階段。此時就應該警惕“履霜,堅冰至”了。(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是運動的,不是變得越來越好,就是變得越來越不好,以前都是給六萬,今天變成給五萬,那以後會不會變成三萬二萬一萬,甚至不給呢?)

而子貢的“利”一分錢沒要,也就是坤徹底把“利”關閉了。此時的“利”就成了“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了。

初九的“利”怎麼理解呢?比如說以前法律上贖人是不給錢的,今天突然法律說贖一個人給一萬,可實際上給五萬人們才都樂意去贖人。此時就是初九。雖然錢不多,但畢竟是打開了,流通了。後面法律說贖一人給五萬時,此時人們都願意伸出援手。這時就是九五。但是最適當的是給五萬,但法律到了說贖人給六萬甚至更多時,面對過於豐厚的利,人們就會在這方面動起了歪心思。今天的人們對土地,礦產資源,金錢等“第六階段的利”大動干戈,甚至違背天地良心也趨之若鷲!

給錢過多,利益過多也會有害,不利社會的長期發展,以至於需要去限制。這就涉及到“象數理佔”的“數”了。

利給的太多,就成了乾卦的上九:亢龍有悔。

就像水是好東西,但喝水多了對身體反而有害!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