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業在家,你還能撐多久?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美國經濟大面積停擺,失業率激增。更糟糕的是,多數失業的美國人存款撐不住3個月。


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報道,一項調查顯示,年收入5萬美元以下的美國人中有近半數人的存款最多撐三個月,其中有18%的人沒有任何存款;年收入5萬美元以上的人中,也有31%的人的存款最多撐三個月。

在中國,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熱衷於超前消費,沒有存錢的意識。有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5.6億人銀行存款為0,這也意味著有高達40%的中國人一直過著沒有存款的日子,每5個人裡就有2個人存款為零。

而受此次疫情的衝擊,很多人的生活工作遭遇變動,隨之給生活也帶來影響,平時花錢大手大腳的人們這才開始意識到存款的重要性。

因此,為了增強承擔風險的能力,坦然應對意外情況的發生,平時應該要有計劃性進行存錢,以備不時之需。

那麼具體該怎麼做呢?

首先我們應該儲備一筆日常生活備用金。一旦自己的收入受到影響,這筆錢就可以幫助我們渡過特殊時期。

具體而言,可以將備用金分為長期和短期兩種。長期是需要留足3-6個月的生活資金,以應對比較糟糕的突發情況,保障生活的正常運轉。具體的金額還是根據你的實際收入及支出計算。

以在一線城市工作的普通白領為例,需要評估每月的消費金額,包括房租、餐飲、通訊等花銷。如果每月大概需要花費大約4000元,那麼至少得儲備12000元甚至更多錢作為長期備用金。

而短期就是每月給自己留點隨時面對不可避免的“意外”而需要支出的錢,比如給朋友買禮物、臨時的飯局支出等。

另外,還要提高自己的理財能力,合理對資產進行配置,讓錢生錢,這樣才能給予自己一定的財務保障和財務增值。

成年人的安全感,很多時候來自物質上。一場疫情暴露的收入問題,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個人收入該如何分配?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如何生存?作為企業同樣面臨著現金流斷掉的危險,一筆提前籌備的融資,也許正是讓企業渡過難關的法寶。

失業在家,你還能撐多久?


失業在家,你還能撐多久?


失業在家,你還能撐多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