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猶太人是人類歷史上一個飽經風霜、多災多難的民族,猶太人的非凡智慧讓世人心悅誠服。猶太人人口雖僅有1400萬人左右,在全球人口中佔比僅0.25%,但是卻獲得了全球22%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獲得概率遠高於其他各個民族,概率是各民族平均水平的108倍。愛因斯坦,弗洛伊德,馬克思,馮·諾依曼等閃耀歷史的天才都出自這人數不多的民族。這不由得讓人感嘆真是天妒英才,能夠取得這麼輝煌成就的民族卻是如此的多災多難。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著名的猶太物理學家-愛因斯坦


因此,本文我想主要從歷史和地理的客觀角度出發分析一下為什麼猶太人能夠湧現這麼多的非凡人物。猶太人長期沒有自己的國家與政府,猶太人的遠祖亞伯拉罕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大概在現在的伊拉克摩蘇爾至巴格達一帶,後來遷移到迦南,也就是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後來在經歷連續七個荒年之後遷移到當時如日中天的埃及帝國,後來在埃及發生暴動之後淪為奴隸,後在摩西的帶領下逃離埃及,返回巴勒斯坦定居並建立了希伯來國家。隨後希伯來王國分裂為北部的以色列王國和南部的猶太王國。前者於公元前722年亡於亞述,後者於公元前586年亡於新巴比倫王國。這是古代猶太民族的第一次大流散。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猶太民族的三次流亡路線圖


後來波斯帝國消滅巴比倫王國之後,猶太人被允許返回故土重建耶路撒冷。之後,巴勒斯坦又被馬其頓人征服。這造成了猶太人歷史上的第二次大流散,巴勒斯坦的猶太人逐漸流散到南歐、地中海諸島以及北非、中亞各地。隨後到了公元1世紀,猶太人起義反對羅馬人的壓迫,耶路撒冷被羅馬大軍攻破,猶太人死傷慘重,倖存者幾乎全部逃離耶路撒冷,從而開始了古代猶太人長達2000多年的第三次大流散。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猶太人在此次流散中遍佈全世界


從歷史的角度出發,猶太人長期都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這大大的提升了猶太民族的開放性和創造性,猶太人在於中東地區的眾多民族長期接觸生活之後,在遭到其他民族的排斥時只能抱團取火,但也因此吸收了各個民族的長處與精華。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猶太人堅忍的性格和團結一心的特性,長期與不同文化民族打交道也讓他們擅於思考、能言善辯。且以色列民族長期生活的中東地區水資源、土地和礦產資源都十分匱乏,是一個極度缺水、土地貧瘠、荒漠化嚴重的國家。猶太人沒辦法通過耕種來養活自身,於是其只能通過經商的手段來過活,通過運用他們的智慧與知識來經營。而他們的知識和智慧又來源於他們長期在流亡過程中對不同民族的特點及語言的熟悉,沒有了語言障礙且瞭解各個民族的需求和特產,真正的做到了知己知彼,我想這才是猶太人真正的經商秘訣。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猶太人一家的古董插畫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猶太人在實現財富的積累之後越來越注重精神文明的傳承與教育。一方面是為了能夠將財富代代的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對於精神文明的追求也是人類的天性。在這種情況下猶太人又在文化、教育上面再次綻放,當今世界三大宗教中的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均源自於猶太教。且據《聖經》記載,耶穌出生在巴勒斯坦中部的伯利恆,也是一名猶太人。而猶太人對於子女的教育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所耳聞,在此就不多做贅述了。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猶太人歷史上的流亡和貧瘠的生存環境反而成了他們最大的寶藏。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在清朝時期清政府覺我天朝上品、泱泱大國、沃野千里,完全可自給自足,因此不需要與外界有過多的接觸所以實行了閉關鎖國的政策。

從歷史和地理的角度分析為什麼猶太民族人材輩出

清朝在閉關鎖國中逐步落後於世界


歷史的發展在我們後人的眼中看來真可謂是因果循環,每一種結果都能都順應找到此前種下的因。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善因不一定結善果,惡果的產生也許是因為善因的作用。而我們今人處於歷史的行進過程中很難像上帝視角一樣洞若觀火,我們能做到的便是在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借用《阿房宮賦》中一句名言便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