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人一生要幹兩件事,那就是“必須幹”和“喜歡幹”的事。必須乾的事一般叫職業,喜歡乾的事往往屬興趣。也有兩事兼容的,偏少;兩事分說的,居多。職業是“飯碗”,興趣是“癮頭”。肚子空空,飯碗為重;無所事事,興趣佔先。如今在民間時興建群、結圈,乃興趣互投之使然也。

興趣是廣泛的。唱酒是興趣,搓麻是興趣,網聊也是興趣,可有人見慣人間百態,受不得喧鬧。攝影是興趣,越野是興趣,旅遊也是興趣,可有人囊中羞澀,燒不起錢。他們想在吃飽喝足之後,花費有數的開支,去尋找一種可以與心靈溝通的寄託。於是開始種花,可花過於嫵媚;養魚養鳥,魚鳥太嬌嫩;裁培盆景,盆景難侍候;練字習畫,書畫淡熱不均。偶然間,他們接觸了天然奇石。“花能解語還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於是,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有人說:奇石是凝固的歷史,是原始的詩篇,是無聲的音樂,是立體的字畫,這評價很到位;有人說:奇石是上天的傑作,是遠古的遺存,是大自然的恩賜,這評價也很到位。但奇石還有一德,那就是:“你對它熱,它對你更熱;你對它冷,它對你更冷。”不信,你把它到手心捂捂,試試?再放進涼水湃湃,再試試?這就應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俗語。恩怨分明、環環相報。由此看來“石通人性”。

石頭是有生命的。從千米以下取出的巖芯,裡面仍有微生物。石頭周身都有氣孔,只是肉眼看不見罷了。一塊天然原石,若沾上人吃剩的油汙,或者被丟在有臭氣的角落,它便呈現侮暗的死色。反之,被清冼後與人體之氣親密接觸,它會泛出包漿來,成為具有人文靈韻的“熟石頭。”養出感情了,它便成為石人的“朋友”、“伴侶”。

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進入賞石的門檻其實很低。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駕寶馬也好,邁雙腿也行,只要拎個蛇皮袋往河灘上一轉,你就是個“賞石愛好者”,者了。蹲在露水集的地攤前,抬頭享受互射的口水數回,你就能變成“賞石家”,再上網溜溜,就“著名”了。是人物,腰板就會挺得直直的,不斷地自我填充,間或點撥下他人,良好的自我感覺!在這種感覺下,吃飯也香甜、睡覺也安然。夜來再溫習個黃粱夢,醒後咂咂夢境餘味,陶陶又醉醉。作為閒人,把自已怱悠舒服,又不折騰別人,其實也沒啥不妥的。

作為身外之物,石頭如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再好的奇石,既然從大自然走來,終須迴歸大自然而去。你我暫時擁有,也僅為匆匆過客。撫了賞了,通了醉了,即為心之所屬,至於放在哪兒,其實並不重要。我等收入微薄之輩,為一鍾愛之石,歷歷追尋,甚至為它傾其所有,何苦哀哉!當然,作為投資,另當別論,但“石市“也有風險。神話少聽,行之要慎。

至於富人,簡單!條件再好,一日三餐也就足矣,最難打發的,是精神煎熬,而玩石恰是靜心之良方。富人特別是創業型富人之所以能富,是因為他天生就不笨。只要性格開朗,勤於交流,一來二去,賞石水平便非同一般了。

也有少數悶頭玩封閉的,只要癮頭髮酵,便去轉市場,找到了感覺,不吭不哈,揀個大的往回搬就是了。三下五除二,石品已豐,擺進精品架,聚光燈一掃,富麗堂皇!又一個“賞石大家”宣告誕生。窮弟受邀品鑑富哥,一般就是捧場,討人嫌說實話的極少,但時間一久,終有自省的那一天。主客心知肚明卻不會說破,因為事關臉面,事關利益,鄭燮的“難得糊塗”猶在耳邊!自此,商品石的前進方向,就是華麗轉身,變臉為禮品石了。若經嫻熟的公關操作,禮品石的效用價值會成倍翻番。可見,一些“建築材料”的最終流向,是與商品石一道,以禮品石的形式走上“頭道醉”的書案。

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好似唱酒,剛剛上頭就是頭道醉。送禮品石的現在是二道醉,已半醒了。還有三道醉的、也有半醉不醉、還有一醉到底的。人上一百,種種色色,石人也不免俗。只有石商不醉,幹著刀尖上添血的活計,發醉豈不完蛋?還有一種人不醉,那就是藏石家,可真正的藏家是深藏不露的,低調。一個半瓶子,你不分場合地班門弄斧,人家願意吭聲嗎?看水流舟罷了。

笑話打住,切回正題。“頭道醉”一般身份非凡,深居簡出,在掌控範圍內是專家,在其它領域也不泛誤判。他們在乎的是尊重,需要的是態度,所以一灌就醉,一醒就忘。再加上也無送石求人的必要,石頭到此沉澱,也算物歸其所了。

在天然奇石、商品石、禮品石相互魔方般的變幻中,石人的群圈也被攪動。他們因石而聚,為石而分,分分合合,與天下大事一般無二。在本地揀石的為石農,買進賣出的為石商,以石為玩的為石友。可同一石人,石農石商石友的身份有三合一的、有二合一的、也有單一的,角色互動,儼然一個小舞臺。

石人與石頭結了緣,一生一世再不分開!


混在這個圈子內,最幸福的永遠是剛上癮之“醉者”;最淡靜的該是洞若觀火之“醒者”;最後的實惠呢?當然屬於左右逢源之“裝醉賣醒者。”但不管這者、那者,如同這石、那石一樣,既不是不可取,也不是滿眼花。大家在這鬧哄哄的石圈裡,求財的求財,求趣的求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通互託。誰也繞不開誰,可誰也不在乎誰。

(內容來源網絡,如有版權歸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