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是慈禧太后的第二故乡

呼和浩特市是慈禧太后的第二故乡

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鼓楼立交桥十字路口西南处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其实,虽然叫的是街,实际上却是一条并不宽敞的小街道,也不长,只有几百米长。从外表上看,这条街道上也并没有什么奇特的地方,与周围其它的街道没什么两样。不过,这条街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叫做“西落凤街”。而就是这么一条普普通通的街道,却与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有关,这也使得这条普通的街道留下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和故事。

话说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一个名叫惠征的满族官员带着他15岁的宝贝女儿兰儿来到塞外名城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当上了归绥兵备道台。这惠征原本是满族八旗之一镶黄旗的一个小官吏,后来得到升迁,曾经当过安徽省的候补道员。惠征是满族叶赫那拉氏家族的成员,他们这个家族一般都有着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惠征从小对女儿就要求非常严格,特别重视文化等方面的教育。而兰儿也是天资聪明,无论是读书、绘画、刺绣、弹唱、骑马、射箭等,可以说是样样拿得起、放得下。闲暇之余,兰儿常常听父亲给她讲述一些宫廷里边的事情,兰儿对此很是着迷,在少女的心中有了许多的遐想。再说这惠征来到归绥后,正值归绥道台衙门重新修建的时候,于是,他就和女儿暂时住在了归绥新城协领衙门,而新城协领衙门的位置就位于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西落凤街边儿。当时,将军衙署是归绥城内最大、最漂亮、最豪华的建筑,周围又有连接城内四条大街的钟鼓楼,以及专门供奉皇帝御像的“万寿宫”,所以,这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从这块儿走的。老百姓只能由新城协领衙门前的一条名叫“庆丰街”的道路通过。平时有空的时候,兰儿也常常到这条庆丰街上玩儿。几个月以后,这道台衙门修复好了,惠征一家人就搬到了位于扎达盖河边儿上的道台衙门居住了。这道台衙门旁边有一座十分优美的花园,据说花园里各种奇花异草很多,环境迷人。在这座花园里边,还有一座建在最高处的六角亭,名叫“树滋亭”。兰儿是经常都要爬到这座亭子上居高临下观看归绥城的风景。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惠征结束了归绥兵备道台的任期,而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大姑娘的兰儿也高兴地跟着父亲来到了她早已十分向往的北京城。之后,兰儿凭着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一步步平云直上,登上了太后的宝座。说到这儿,您一定知道这兰儿是谁了。对,她就是曾经权倾一时、大权独揽的慈禧太后。到了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善于拍马屁的归绥道台胡孚宸把慈禧太后早年经常登高休息过的“树滋亭”重新修建后改称“懿览亭”,而将慈禧太后经常去玩儿的“庆丰街”又改称“落凤街”,这也就是这条街名的来历。

相关资料1:慈禧太后身世之迷:出生地就有五种说法

同治的母亲慈禧太后,由于她的特殊地位、身份、影响与作用,对其身世,有多种异说。尤其是慈禧的出生地,可谓众说纷纭。除北京说之外,还有五种说法:(1)甘肃兰州,(2)浙江乍浦,(3)内蒙古呼和浩特,(4)安徽芜湖,(5)山西长治。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后抬入满洲镶黄旗)一个官宦世家。慈禧的曾祖父吉朗阿,曾在户部任员外郎,遗下银两亏空,离开人世。祖父景瑞,在刑部山东司任郎中,相当于现在部里的一个司局长。在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时,因没能按时退赔其父吉朗阿在户部任职时的亏空银两而被革职。外祖父惠显,在山西归化城当副都统。父亲名叫惠征,在吏部任笔帖式,是一个相当于人事部秘书、翻译的八品文官,后屡有升迁。根据清宫档案《内阁京察册》(清政府对京官三年一次的考察记录)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征,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时是笔帖式,道光十四年(1834年)考察被定为吏部二等笔帖式。十九年(1839年)时是八品笔帖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次考察定为吏部一等笔帖式。二十六年(1846年)调任吏部文选司主事。二十八年(1848年)、二十九年(1849年)因为考察成绩又是一等,受到皇帝接见,被外放道府一级的官职。同年四月,任山西归绥道。咸丰二年(1852年),调任安徽徽(徽州府)宁(宁国府)池(池州府)太(太平府)广(广德州)道的道员。从慈禧之父惠征的履历看,他曾先后在北京、山西、安徽等地任职。那么,慈禧出生在何处?

 关于慈禧的出生地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文献记载,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几十年后这个普通官宦之家的女子,会成为执掌大清国朝政近半个世纪的圣母皇太后。近几年,北京的学者从清宫档案中找到了新的史料,就是清朝皇帝选秀女的名单,这在档案中叫做“排单”。其中有咸丰五年(1855年)慈禧的亲妹妹被选为秀女的记录。慈禧的这位妹妹后来成了醇郡王奕的侧福晋,光绪皇帝的生母。“排单”上明确记载:此女属满洲镶蓝旗,姓叶赫那拉氏,父亲名叫惠征,最高官职做到五品的道员。一些学者主要根据这份“排单”认定,咸丰五年之前,慈禧的娘家住在北京西单牌楼北劈柴(辟才)胡同。所以,这里应该是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按照京师八旗分城居住的规定,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在阜成门内华嘉寺胡同;到民国初年,镶蓝旗满洲都统衙门旧地在阜成门内华嘉寺14号。劈柴胡同距华嘉胡同很近。慈禧的父亲属于满洲镶蓝旗,应当住在劈柴胡同一带。

此外,还有人认为慈禧出生在北京东城方家园。《清朝的皇帝》记述:“慈禧母家在东城方家园,父官至安徽徽宁池太广道,时当道光末年,洪杨起事,惠征守土无方,革职留任,旋即病殁,遗妻一、子女各二,慈禧居长。”有书说:“恭亲王曾慷慨言之:‘大清天下亡于方家园’!”注云:“方家园在京师东北角,为慈禧母家所在地。”慈禧之弟照祥,袭承恩公。《翁同龢日记》同治九年(1870年)八月十七日记载了慈禧母亲发丧一事:“昨日照公(照祥)母夫人出殡,涂车刍灵之盛,盖自来所未有,倾城出观,几若狂矣!沿途祭棚络绎,每座千金,廷臣往吊者皆有籍,李侍郎(军机大臣、户部侍郎李鸿藻)未往,颇忤意旨。”

慈禧家的具体地点至今没有解决,慈禧入宫时选秀女的“排单”至今也没有发现,所以慈禧的出生地点以及身世仍存在着如下五种异说。

第一,慈禧出生在甘肃兰州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甘肃布政使衙门的笔帖式。传说慈禧出生在当年他父亲住过的兰州八旗马坊门(今永昌路179号院)。但是,经过专家查阅文献、档案,发现惠征虽然做过笔帖式,但其地点是在北京的吏部衙门,而不是在兰州的布政使衙门。

第二,慈禧出生在浙江乍浦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在浙江乍浦做官。《人民日报》曾发表一篇小文,题目是:《史界新发现慈禧生于浙江乍浦》。这篇文章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在清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年)间,曾在浙江乍浦做过正六品的武官骁骑校,而慈禧正是在这段时间出生的,所以她的出生地在浙江乍浦。这篇文章又说:在现今乍浦的老人当中,仍然流传着关于慈禧幼年的传说。当时的规定,京官每三年进行一次考核。学者查阅清朝考核官员的档案记载:这时的惠征被考核为吏部二等笔帖式,三年后又被“懿妃(慈禧)遇喜大阿哥”档案作为吏部笔帖式进行考试,可见这时惠征在北京做吏部笔帖式,为八品文官。所以,这种说法值得怀疑:其一,惠征不能同时既在北京做官又在浙江做官;其二,官职也不对,在京师是文官,在浙江是武官;其三,品级也不合。

第三,慈禧出生在安徽芜湖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做过安徽徽宁池太广道的道员,道员衙署在芜湖,因此说她出生在芜湖。慈禧既然生长在南方,便善于演唱江南小曲,由此得到咸丰帝的宠幸。一些小说、影视多是这么说的。电影《火烧圆明园》中有一个情节,兰贵人(就是后来的慈禧)在圆明园“桐荫深处”唱一曲缠绵小曲,咸丰皇帝听得如醉如痴,从此博得宠爱。显然,不能以慈禧擅唱南方小曲,孤立地作为她出生在南方的证据。就像北方人会唱黄梅戏,不能以此证明出生在安徽一样。根据历史记载:惠征当徽宁池太广道员是在咸丰二年(1852年)二月,正式上任是在同年七月。而慈禧已经在咸丰元年(1851年)入宫,被封为兰贵人;档案中还保存有兰贵人受到赏赐的赏单。可见慈禧不会是生于安徽芜湖。

第四,慈禧出生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说。是根据慈禧的父亲惠征曾任过山西归(化)绥(远)道的道员。清代的绥远城,今为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这种说法又称为内蒙古说。慈禧的父亲惠征当年曾任山西归绥道,道署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据说在呼和浩特市有一条落凤街,慈禧就出生于落凤街的道员住宅里,甚至传说慈禧小时候常到归化城河边玩耍。但文献记载,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惠征任山西归绥道道员时,慈禧已经15岁,所以说慈禧不可能出生于归化城。不过,慈禧可能随父惠征在归化城住过。慈禧的外祖父惠显,从道光十一年至十七年(1831~1837年)年,在归化城做官,当过副都统。慈禧可能在外祖父家住过。以上就成为慈禧出生归化(今呼和浩特)说的一个历史的影子。慈禧的母亲不可能从北京回娘家生孩子,因为这在当时既路途遥远,也不合礼法。所以,慈禧不大可能出生在今呼和浩特市。

第五,慈禧出生在今山西长治说。这是近年来的一种新说法。此说认为慈禧不是满洲人,生父也不是惠征。今山西长治当地传说:慈禧原是山西省潞安府(今长治市)长治县西坡村王增昌的女儿,名叫王小慊,4岁时因家道贫寒,被卖给上秦村宋四元家,改姓宋,名龄娥。到了11岁,宋家遭到不幸,她又被转卖给潞安府(今长治市)知府惠征做丫头。一次,惠征夫人富察氏发现龄娥两脚各长一个瘊子,认为她有福相,就收她作干女儿,改姓叶赫那拉氏,取名玉兰。后来玉兰被选入宫,成了兰贵妃。说慈禧是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王姓家谱从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一直续谱到现代。王氏家谱上更写着:“王小慊后来成为慈禧太后”。但是,这份家谱不是原家谱,是后来重抄的。(2)当地还传说:在西坡村外边的山脚下,还有据说是慈禧生母的坟。坟前有碑,原来是木牌,后来竖立石碑。说慈禧是宋家的女儿,当地提出的根据是:(1)在上秦村里至今保存着一处娘娘院,被认为是慈禧入宫前住过的院落。(2)在宋家的炕上曾刨出了当年慈禧给宋家写的家信等,据说她娘家六代侄孙还保存着这封信。(3)在上秦村居住的宋家老人说:“慈禧太后是咱家的。”为此,宋家曾联名写信,要求政府调查澄清这件事。上面的传说,有文有物,具体生动。长治地方众口一词,画押证明,说慈禧是长治人。长治市还为此专门成立“慈禧童年研究会”。上述动人的传说,真是太传奇了。经专家考证,在这段时间,历任潞安府的知府共有七个人,但是没有惠征。既然惠征没有在山西潞安府做过官,那么慈禧怎会在潞安被卖到惠征家呢?

 总之,不管慈禧生长在哪里,她都是出身于官宦家庭。再加上慈禧在咸丰身边的政治阅历,使她具有一般女子所没有的远见、胆识、机智、谋略和手腕。慈禧在咸丰皇帝死后,帝后集团与帝胤集团结合,发动宫廷政变,摧毁“赞襄政务”八大臣集团。这场政变发生在咸丰十一年(1861年)即农历辛酉年,所以史称“辛酉政变”。 慈禧,叶赫那拉·杏贞(1835-1908),民间称之为西太后、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曾执掌晚清政权48年,是中国历史上掌握实际政权时间最长的女人。

慈禧一生诸多谜题,其中颇有争议的当属她的出生地之谜。民间除了被多数专家学者认可的北京四西牌楼辟才胡同说以外,尚有五种说法,如安徽芜湖说、浙江乍浦说和甘肃

兰州说、山西长治说等。而最让我们感兴趣的是另一种说法:慈禧出生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落凤街,而落凤街之名正是由此而来。

果真如此吗?且让我们循着传说中的形迹,去掀开历史的一角儿。

★“慈禧出生在落凤街”之说的由来

在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有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叫落凤街。中间以新城南街为界,东半边叫东落凤街,西半边叫西落凤街。据说,慈禧当年就出生在这落凤街的道台官邸。

传说似乎并非没有根据。据清宫《上谕档》记载,慈禧之父惠征在道光二十九年时曾由一名吏部选司主事,被外放道府一级官职,同年4月,升任山西归绥(今呼和浩特市新城区)道台。

当年的归绥道署就在归化城,也就是如今的呼和浩特市。因此有学者推测,幼年乳名兰儿的慈禧或许就是出生在这落凤街的道员宅邸。甚至更进一步的说法认为,慈禧的奶娘就是归化当地的回族女子,名叫禄三娘。

此外,作为佐证,有人提出,慈禧入宫后常在闲时哼唱一种山西小曲儿,那是因为清代时,呼和浩特地区属山西地界,占人口总数90%以上的汉人来自山西。也许正是由于幼时的耳濡目染,才使入宫后贵为皇妃的兰儿会不时地怀念起千山之外的土曲儿乡音。

传说毕竟是野史,夹杂着许多凭空的猜测和杜撰,只是不知道古老的落凤街是否真的还能从记忆里搜寻出那个叫兰儿的小姑娘出生落地的啼哭声……

就在我们寻找当年的兰儿留在呼和浩特落凤街的遗迹时,却查到另外一种说法:慈禧出生在今呼市旧城的议事厅巷。

这种说法看似与“落凤街”之说相悖,实则又为慈禧出生地的“归绥说”提供了一条线索。

从清代史料上看,慈禧的外祖父惠显确在今呼和浩特任过职。当时惠征(慈禧之父)的官位低下,家境应不算富裕。而慈禧外祖父却在朝中官居二品,并且恰是归化城的副都统,其府邸就在今呼和浩特的旧城议事厅巷(遗址现仍保存)。

尽管慈禧出生在外祖父家的说法因不合清代满人礼法而应者寥寥,但也可以看得出,慈禧的确和呼和浩特有着不少联系。

★少女时代的慈禧在落凤街生活过

清代,今呼和浩特新城的位置叫做绥远城,满八旗正一品封疆大吏绥远城将军就驻守在这里,其将军府就位于现在呼和浩特新城区东街附近保存完好的将军衙署。

在绥远将军衙署西厢房展厅里,仍陈列着当年慈禧在归化时的一些生活用品和亲笔字画。

“其实,从我们现有的史料来看,呼和浩特市落凤街并不是慈禧出生的地方。但慈禧少女时代的确在这儿居住了好几年,说这里是她的第二故乡并不为过。”负责将军衙署展厅工作的张主任介绍说。

有史料记载:慈禧的父亲惠征出任山西归绥道台时是道光二十九年(1849),当时1835年出生的慈禧已经十五岁了,正在准备进宫选秀女,显然慈禧并非是在这里出生的,那么“落凤街”是怎么来的呢?

据将军衙署博物院张主任提供的资料显示,慈禧的阿莫(满语,父亲)惠征升任归绥道台时,年仅15岁的大女儿兰儿(慈禧的乳名)随父从安徽迁至归化城,当时的呼和浩特旧城叫“归化”而新城叫做“绥远城”,行政中心就设在绥远城中。

惠征的道台衙门在旧城西河沿(今呼和浩特第一中学)。为迎接新任道台,归化城副都统下令将道台衙门重新修缮。但工程还未竣工,新任道台惠征已到达归绥。当时的新城是满族人聚居地,惠征一家就暂时借居在协领衙门里,这座协领衙门位于当时绥远城庆封街的西边,与万寿宫隔街相望(大约在今呼和浩特市新城东街新华印刷厂附近)。道台衙门修好以后,惠征一家才搬回道台衙门内宅居住。

在当时的道台衙门内宅花园(名叫怿园)里,有座六角亭叫“树滋亭”,当时还是道台格格的兰儿经常在亭子里游玩儿,也经常与阿莫(满语,父亲)下棋、弹琴、作画,甚至还跟随阿莫骑马打猎。

据张主任介绍,少女兰儿在归绥一住就是三年。她不但容貌秀丽过人,性格乖巧,又精通汉文、熟读经史,还有非常的魄力。她写得一手好字,刚劲浑厚,极有气魄。将军衙署西厢房展出的一幅字画便是她真迹的复制品。以福字为框、禄寿两字包含其中,整个字面又形成一幅寿翁画像,长须枯杖,栩栩如生。其字、笔、画圆润又不乏刚劲有力,兰儿的气魄已可见一斑。有人说她是“清朝二百八十载,宫闱里头第一人”。

将军衙署展厅中,还展示了两套慈禧一生最喜欢的两套衣服的图片,衣服上的图案都是玉兰花,据说这是慈禧最喜欢的花。

1851年,清宫中开始选拔秀女,少女兰儿正是从绥远古城踏上了进京之路。

★人间凤凰曾经落过脚

1851年,叶赫那拉·杏贞以秀女身份被选入清宫,赐号兰贵人,深得咸丰帝宠爱。

1854年,册封懿嫔。

1856年,生皇子载淳,封懿妃,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病逝,载淳继承皇位。尊其生母懿贵妃为“圣母皇太后”,尊号“慈禧”。

同年11月慈禧垂帘听政。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因病辞世,终年74岁。

据呼和浩特市清将军衙署博物院资料室提供的史料记载:慈禧入宫后,她在呼和浩特生活过的地方便成了“圣迹”。

光绪三十年,有位胡道台将慈禧少女时代经常游玩的“树滋亭”修缮后改名为“懿览亭”(其遗址毁于“文革”时期),而新城的庆封街,则是慈禧谓之曰“人间凤凰,曾经在这里落过脚”,因而被当时的官员更名为“落凤街”。

进宫后的西太后对她的第二故乡颇有感情。她专门派人请来呼和浩特地方的糕点师傅为她做风味小吃:豌豆黄、甜窝窝和“头脑”等。这些或是当地满族人发明的风味小吃,或是当时旧城二细馆子的大西街双和元和半道街惠丰轩两家馆子的独特早点,自从慈禧将它们带进宫中,逐渐也像归化城的稍美一样,名播京师了。

慈禧,统治中国近半个世纪的女人,多年以来,民间关于她的文学影视作品有上百种之多。其中大多将她描绘成阴谋、权欲、残酷、丧权辱国的丑恶化身。

《我所知道的慈禧太后》作者叶赫那拉·根正是叶赫那拉家族的后人。在根正先生的眼中,这位赫赫有名的曾祖母不但有男子所不及的远见、胆识、谋略和政治手腕,更是一个有血有肉、孝道先行的普通寡居女人。也许正因为如此,后世有关于她的民间传说才会那么多。

呼和浩特市是慈禧太后的第二故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